庙会,又称为庙市或节场,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是中国的传统风俗。庙会风俗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係,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名。道教在东汉时开始在中国逐渐形成。唐宋时,达到了全盛时期,并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戒、水陆道场等等。其后在宗教仪式上慢慢加了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吸引了信众,更让其他非信徒多愿意参观。六朝以后,佛教寺院,道教宫观日渐增多,于是附于佛寺、道观的庙会也就逐渐兴盛了起来。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迁都洛阳后,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夕,洛阳城内各寺院都将千馀尊佛像送至景明寺。沿途宝盖幡幢,音乐百戏,诸般杂耍,非常热闹。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样沿袭和发展。庙会原属于民间信仰的酬神活动,纷纷与佛道互相结合。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因此庙会又称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后来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活动。自此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活动。庙会真正定型、完善则是在明清以后。
香会
也叫花会。汉族民间于新年期间进行的各种游艺活动的统称。源于元代佛教的“行像大会”。一年四季都有活动,是民间传统自娱性的群众文艺组织,形式多样,城乡皆有,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大的寺庙开庙时,都有很多香会参加表演。庙会为香会提供表演场地,花会促进庙会的繁荣。香会有“文会”和“武会”之分。“文会”:各种行业都有自己的会,如“粥茶会”、“面茶会”、“青菜会”、“献会”、“缝绽会”等几十种名目。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十五,妙峰山碧霞元君祠开庙,城乡及天津、河北省的一些民间香会必到,行话称“香道会”。出会时,山上山下一片锣鼓声,观看表演者人山人海。每档会有一会首,俗称 “把头”,均有钱之家。清初,康熙帝及乾隆帝皆曾过津驻跸,观赏过庙会百戏,因改称“皇会”。
第三章、 武术健身
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
武术的主要内容由拳术和器械的套路组成。在中国武术的长期发展中,逐渐演化出十八般武艺或十八般兵器。著名的器械套路有: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太极剑、月牙枪、达摩杖、达摩棍、纯阳剑、八仙纯阳剑、武当剑、青萍剑、八门金锁刀、八卦刀、八卦大枪、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剑、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圈、梅花刀、梅花枪等。
中国武术门类众多。可分为龙、虎、豹、象、鹤等形象拳;可分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内家拳;按技术内容分类,划分为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等。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四大主要形式。气功类包括禅家、道家、儒家、医家和拳家五大派别。 气功是一种祛病健身、益寿延年的养生术和自我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发展中,逐渐与各学说流派相结合。儒家养气,旨在修身。武术拳家养气,旨在积气。医家养气,旨在治疾健身。佛家养气,旨在排除杂念,达到禅定。气功门派众多,尤以道家气功见长。 武术最为著名的流派是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和南拳派。
中国武术对日本空手道比赛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Q1OTEy/v.swf
第一节、 少林武术
嵩山少林寺乃少林武术发源地,相传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政治黑暗,有武艺之士杀了贪官而被追捕,乃削髮为僧。 当时佛教在中国日渐盛行,朝中达官贵人始信佛,对寺院放宽管治,故吸引落草之四方英雄豪杰到寺院剃髮为僧。在寺院日子一久,难免会教僧人武艺。一些僧人更四出学武,研究武艺。少林寺位于中原中部,交通发达,渐渐集合各寺的武艺,加上僧人不断融合改进,使少林武艺独步天下。据记载,唐时有十三少林僧助太宗平乱,故声名大噪。少林武僧四出教人收徒,故四海内皆知其威名。少林武艺更影响地方性的武艺,令其发展成更好的武艺。少林武术内容极为丰富,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其中少林拳的精华被称为“少林五拳”,系指龙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鹤拳,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还有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技击法,并创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少林拳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分为北派少林拳和南派少林拳。
少林练功总诀
少林武艺十八般,拳法首列诸艺源。
拳术一通晓百械,拳法初功优占先。
运气用气与纳气,手足身法眼法合。
筋法合法练身法,虚实进退灵中练。
呼吸动静久磨练,枪刀剑棍皆为源。
单练功深双群打,对练步步出实战。
少林功夫出苦恒,少林武技妙在精。
少林拳
相传为北魏时僧人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时所创。少林拳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步法进退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速如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该拳套路较短小,运动多为直线往返。动作姿势要求头端面正,眼注一点,兼顾上下左右。头竖不偏,随身变转,开胸直腰,不松塌,裹胯合膝,微扣脚尖。肩下松,手臂击出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以便曲防时含有攻意,直攻时含有守意。身法注重控制重心,动则轻灵,静则沉稳。步架要求进步低,退步高,动作整体表现为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动作时,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见功夫。少林拳基本功是站桩,桩有马步桩、椅子桩、丁字桩等,同时也练视、听、抓、拉、推、举、踢等。战术上善于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实退,似退而实进,虚实兼用,刚柔相济,乘势飞击,出手无情,击其要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形成内外一体。用鼻呼吸,集中劲力,必要时用嘴配合发出吼声,以威慑对方,打出迅雷不及掩耳的爆发力,克敌制胜。
少林拳有少林五拳、罗汉拳、炮拳、长拳、梅花拳、通背拳、七星拳、关东拳、六合拳、太祖长拳、金刚拳、醉八仙、心意拳、五虎拳、鹰爪拳等。器械有枪、刀、剑、棍、长短软硬十八般兵器等。
少林拳法诀
少林拳法别一具,五指紧扣无缝隙。
四指内扣过掌心,拇指劲压食中指。
出拳就如蛇打滚,击拳劲发崩天地。
上阳下阴取一线,左右横打内外击。
更有伊楞拳独奇,钻打并用武坛稀。
拳打一气连,出拳如崩山。兵战杀气勇,一灵之气源,源发如洪瀑,拳出似棘箭。
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拳如蛇龙折身。
遇敌为似火烧身,看准着落拳起落,收发二字指身平,千招乃妙精一技,盖生一世身终惜。
武艺要精四梢必齐,源*弓桩架,后腿用力蹬,
疾猛灵变奇技能,头顶日月分四平。练拳还须千斤砸,砸土砸石砸刀柄,
拳头须把硬功练,拳劈石碎才半成,练拳不流三升血,虚度年华难成雄。
此外还有少林掌法诀、腕法诀、指法诀、勾手法诀、肘法诀、足法诀、身法诀、步法诀、天地人三盘腿法总诀和散手八诀。
少林十八门
少林功夫传流派主要有十八支,称“少林十八门”。少林十八家武法:
太祖长拳起首,韩通通臂为母
郑恩的当门缠封,温元的短拳快攻
马籍的短打截法,黄佑的贴身靠打
孙恒的穿山拳,锦盛的迎面掌击
金箱的盖手通拳,刘兴的勾搂探手
谭云的漏滚手法,孟苏的七式连拳。
燕青的擒拿摔法,林冲的鸳鸯腿。
崔通的窝里炮锤,相滚的捆掠直入。
王郎的螳螂总攻,怀德的摔掠硬崩。
少林七十二绝技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