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是说,杨贵妃好比一支红艳带露的牡丹花,凝聚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从前楚襄王在巫山时梦中与神女相会,醒来之后为之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怎能比得上眼前贵妃的花容月貌?若问汉宫中谁能比得上,那么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虽美,也还是用新妆来增艳添妍,又哪里胜得过贵妃的天然绝色?

最后一首,是正面写人又写花: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是说,名花和美女(倾国)都非常欢乐,使得君王总是倚着沉香亭北的栏杆含笑而赏,一切愁恨烦恼全都消释(解释)得无影无踪。杨贵妃天生丽姿,然而经过李白这三首诗的赞扬,就变成国色天香更加艳丽了。这使她非常快乐,常常吟哦着这三首诗。 可是有人却不快乐,近侍太监高力士就是其中的一个。据说,不久前李白起草一份重要文书时,曾经乘着酒兴命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高力士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心里一直恨死了李白。现在,高力士见贵妃娘娘这么喜爱李白的诗,更加火冒三丈,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毒辣的主意来。

有一天,当杨贵妃又在吟诵《清平乐词》时,高力士阴险地说:“奴才本来以为娘娘读了这诗一定要恨死李白的,却没料到娘娘这样欢喜。娘娘上当了。”杨贵妃连忙追问:“为什么?”高力士便说:“李白第二首诗中把娘娘比作汉代轻贱的赵飞燕,这不是存心在讽刺、毁谤吗?”杨贵妃给高力士一挑拨,顿时气得满脸通红,怒火中烧。她不断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再加上高力士及某些权贵也用种种手段排挤他,这样,唐玄宗最后用“赐金还山”的名义,把李白赶出了长安。

贤君直臣咏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事实上的奠基者,武功文治为中国帝王中第一人。史载唐太宗“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间,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全唐诗》录他的诗一卷,共六十九首。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本人文才的局限,他的诗歌创作水平不算很高,但因为他的喜好与提倡,开一代尊崇诗歌的风气,功不可没。

魏征是青史流芳的诤臣,太宗从谏如流,这是历史上君臣际遇的极至,流传下来许多佳话。然而,这二人还有一段诗缘,也极能表现出这对君臣的凛然正气和优秀品质。一次,太宗宴群臣,各赋一诗咏一事。太宗赋《尚书》:

“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夏康既逸预,商辛亦荒湎。恣请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有积善。”

以夏康、商纣王荒淫亡国的史事自警,自有一派圣君风度。诗的主旨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安思危,修德黜恶的警劝相通。魏征赋《西汉》: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咏汉高祖刘邦虽经长期征战在马上打下天下,但终靠得是制定礼仪制度,才获得了皇帝的尊严,而更重要的是汉朝的统治才得以巩固。诗旨归于讽谏,还是以天下为己任劝君向善的诤臣本色。太宗皇帝为此感叹说:“魏征未尝不用礼来约束我啊!”

这对君臣的这两首诗虽为宴饮之作,但意关宏旨,内容雅正,以他们的至高地位,无疑对当时的诗风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两首诗艺术上无甚突出特色,有特色的是贤君和直臣的气度胸襟!

打油诗

唐朝的唐诗都是文人学子的风雅之作。但在唐朝有一名特殊的诗人.写了一些风味特殊的诗,也流传至今。这就是张打油和他的“打油诗”。 张打油生活于中唐时代,在当时,他的一些诗作就小有名气,如他的《咏雪》诗:

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通篇咏雪而无一个雪字,可见张打油作此诗是颇动过一番脑筋的。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门,就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睛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大官大怒,谁竟敢在宗祠上写这样荒唐可笑的“歪诗”,立即命令左右:查清做诗之人,重重治罪。有位师爷禀报:“大人不用查了,看这诗的口气,一定是那个张打油。”

于是张打油被揪了来,他听了大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的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不信,小的情愿面试。” 大人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张打油一下。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吟诗一首。张打油也不谦让,张口便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大人摸了摸胡子,说:“倒也差强人意,再念。”于是,张打油一气呵成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

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被逗乐了,于是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也从此远近闻名。 后来,人们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作,统统称为“打油诗”。打油诗幽默诙谐,以口语传神,自有它的价值。

宋 词

词最初被称为“曲子词”或“曲子”,是一种以乐为主、依乐谱填词歌唱、字数固定、格律化的长短 句抒情诗。由于词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词在宋代又有“乐府”、“乐章”、“歌曲”、“小歌词” 、 “倚声”等别名。词的体制形式的主要特点,都与词的入乐歌唱的性质有直接关系。

宋词的内容多与男女之情有关,这是造成宋词婉媚风格的重要原因。词中最多见的题材是相思恋情、离愁别绪、伤春悲秋、风花雪月、游子乡愁、思妇闺怨等,大多是倾向于阴柔之美的内容。即使一些抒写 个人身世之感的作品,也往往与男女相思离愁结合在一起。真正改变了这状况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一批注重抒写自己的性情的词人,不再遵循词的女性化传统了。与内容和抒情方式的特点相应,宋词的语言也多以阴柔之美为主导倾向。词中常见的辞藻,如小庭、深院、闺房、绣阁、彩袖、罗衣、曲径、凋栏、香炉、红烛、画屏、疏帘、花前、月下、凉蝉、新雁、落花、飞絮、芳草、柳丝、淡云、微雨、轻寒 、暮霭、旧欢、新怨、幽思、闲愁、惨绿、愁红等等,无不体现词所特有的优美意韵。

词调与词牌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词调的名称叫词牌,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菩萨蛮》 之类。它标明一首词的乐谱曲调,本身不是题目。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依据乐曲对字数、句法、平仄、韵脚作出基本的规定。词调不同,意味乐曲的旋律节拍、声情风格 不同,文辞的格律也不同。

词 谱

词的声韵格律也与音乐有关。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不同的要求,词调音乐曲度不同,韵位也就不同。词对声律的要求比律诗更细、更严,不仅分平仄,还要辨四声,这也是因为词要“倚声”歌唱,必须使字调的升降高低与乐曲相协的缘故。词的曲谱大多失传后,后人填词同样要遵循前人词作的平 仄声韵才算合律,并且还根据前人作品的声律整理出字句的平仄声韵谱作为填词的标准。这种谱一般称为词谱。

词调的乐曲有令、引、近、慢等区别。最短的为“令”,大约起源于唐代宴席上所行的酒令。“引” 、“近”本是摘取大曲中的一部分而成,一般比“令”长。“慢”即慢曲子,指曲调慢长、节奏舒缓 的乐曲,与“急曲”相对而言, 依“慢曲”所填的词,称为慢词。为简明起见,一般又把各种词调归 纳为3类:小令、中调和长调。

词的结构

词在结构上还根据分段的不同,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只有一段,多为小令。双调 包括两个段落,是由两段乐曲组成一个词调,前段称上片或上阕,后段称下片或下阕。片﹙阕﹚之间, 是曲调段落间暂时的休止。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三叠、四叠分别由三段、四段乐曲构成,都是 慢词,在词调中数量都不多。词的分段,是由乐曲的段落结构决定的。词在句式上的基本特征是长短 句,而且句式组合丰富,句子的节拍变化多样。词的长短句主要是由配合乐曲的乐句、曲度、节拍所 决定的。句式的长短变化和句式组合的丰富多样,又影响到词的声情风格的变化多样,进而形成不同 于诗歌的独特风貌。

词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1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