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基本配置:先要有个紫砂壶或盖碗,公道杯一个,几个小瓷碗,滤网和滤网座,接水盘一个。

沸水冲洗茶具,放茶入壶或盖碗。

洗茶,也就是倒沸水冲泡10秒左右,将水倒掉不要。

头道,倒沸水冲泡10秒左右,出茶水到公道杯中,然后就可以倒各个小瓷碗,温了就可以喝了。2-10道或者更多,随君所便了.

关键问题:用沸水,最好用专用泡茶的电水壶烧水。头3道茶,每泡不要太长时间,否则太浓了。每次泡好要倒入公道杯里慢慢喝,不能泡在壶里太长时间,否则焖熟茶叶不好.滤网放到公道杯上,过滤碎茶。

北京盖碗茶(茉莉花茶)茶艺程式

用具有:绢帕、挂绢帕的挂架、茶罐、盖碗、清水罐、水勺、铜炉及铜壶、水盂等。沏泡花茶要用盖碗,加碗盖有利于保持香气和清洁;茶碗呈现喇叭形状,可使饮茶人清楚地风见到茶叶在碗中的形态,碗底浅可使饮茶人及时品尝到碗根处的浓酽茶汤;碗托可以护手,又可保温,更显示出古都茶文化的考究与尊严。盖、碗、托三位一体,不可分离。

选茶:北方人喜爱的花茶属于绿茶的再加工茶,又称香片。窨制香片常用茉莉花、兰花、玳玳花、桂花等。窨制花茶要在三伏天进行,因为三伏天的茉莉花香气最浓。

用水:用泉水、纯净水等泡茶的效果较好。

温盏:温盏给碗升温,有利于茶汁的迅速浸出。

置茶:北京盖碗讲究香醇浓酽,每碗可放干茶叶3克。投茶时,可遵照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一一投入。

冲茶:冲泡花茶要用沸水。先注水少许,温润茶芽,然后再悬壶高冲,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加速其溶解。一般注水七成为宜。

品茶:在饮用盖碗茶时,用左手托住盏托,右手拿起碗盖,轻轻拂动茶汤表面,使茶汤上下均匀。然后开始闻香、观色,缓啜三口。之后,便可随意细品了。

对茶味因人而异。花茶以形整、色翠、香气浓酽为好。

重酌:茶要趁热连饮。当客人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汤时,主人就应及时添注热水。

品饮花茶,以第二泡的滋味最好,因茶中的有效成份已基本上充分浸出,故此时茶叶香酽浓郁,回味无穷。好花茶可以冲泡三开,三开以后,茶味已淡,不再续饮。

花茶茶艺表演

http://player.ku6.com/refer/92sHeeW7hgwZpK08/v.swf

紫砂壶

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视为情趣。王安石有“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饮”之语。可见饮茶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以前,茶器与食器不分。随着饮茶风气更为普及,茶器并日趋工巧,唐代末年出现了饮茶最理想的茶壶──紫砂壶,以紫砂泥为原料,经艺人精心制作,其壶颜色紫红、质地细柔,造型古朴,泽地典雅,贵如鼎彝。宋代的紫砂壶已在文人中广为使用,宋代后期到明代的宜兴紫砂生产的崛起,很快成为全国的紫砂器生产中心,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宜兴始终是一领中国紫砂壶制作风骚,直至今日。

宜兴很早就出现用丁山和蜀山的泥土,制作饮茶的紫砂壶。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录》一书中记载,明代嘉靖制紫砂器艺人龚春的出现,把中国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龚春本名“供春”,少时为吴颐山的伴僮,当吴颐山的金沙寺读书时,他就偷闲出来,私访金沙和尚,精淘细土,勤于折捏制,终成大家。龚春成宜兴紫砂制作的一代宗师后,他的作品被称为“供春壶”,当时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美称。从此,宜兴紫砂器生产发展迅速,百品竟新,名家辈出。

清代中期,“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加入紫砂壶设计制作过程,使集书法、绘画、工艺为一体的紫砂壶刚问世,就赢得社会肯定。

如何选择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主体,是泡茶动作中最能影响个人感受的焦点。所以无论在选壶或养壶上均须如法,七点选壶要领:

(1)美感

每个人对于美感的欣赏角度各有不同,这里所说的美感,最主要的是指个人的感受,对于壶的造型与外观,依个人喜好,只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就好了,那就代表了个人的美感,毕竟那是自己要使用的。又何必一定要去符合流行的模样呢?

(2)质地:

泡茶用的壶,一般足以砂为主,因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较瓷器浑朴亲和,如在上面题款也较有韵格,所以大致在泡茶上,砂壶比瓷壶受欢迎。茶壶的质地。上要是看胎骨及色泽。胎骨坚、色泽润为佳,在程度上愈接近这种质地愈好,关于胎骨坚硬性的验别。可将壶置于手掌上,轻拨壶出水盖,听其壶背.以锵铛经扬为佳。旨响迟钝,劲道不足,导热效果稍逊;但若音高尖锐,则逼热过甚。泡茶时又须特别注意各项因素的调整,总之壶音以听来悦耳为佳,不过测验时壶须乾淨。

(3)壶味:

在选购新壶时,应注意闻闻壶中味。新壶有些也许会略带瓦味,这倒还可选用,但若带火烧味或其他杂味,如油味或人工着色味则不足取。

(4)精密:

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测定力法是注水入壶1/2--2/3。正面手压气孔再倾壶倒水,涓滴不出则表有间不容发的精密度,或手压流口再反倒壶身,若壶盖不落也表精密度高。

(5)出水:

壶的出水效果如何?跟「流」的设计最有关係。倾壶倒水,能使壶里滴水不存为佳。至于出水态势,是刚直或柔和曲美,随个人喜好而定但无论刚或柔,出水无劲不顺总是缺点。有时再看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亦可比较,长者为佳。

(6)重心﹕

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除了与壶把设计的弯度及粗细有关外,壶把的力点是否位于一或接近于一壶身受水时的重心也是应注意到的,测定方法是注水人壶约3/4,然后水平提起何慢慢倾壶倒水,若觉顺手则佳,反之若须用力紧握,甚或持壶不稳则不佳。亦有受小半升之法去品监的,即乾壶轻放水面.如能受水半升,谓之「水平」。

(7)适用﹕

壶的特性如再与茶的特性相配合则更佳,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适宜配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因为香由热蕴。反之,壶音稍低者较宜配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因为逼热过烈味反而难以醇滑。

唐朝人与茶

大唐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随着唐帝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和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国的茶香、茶艺,远播海外。大唐皇帝在六迎佛骨时,曾将一套价值无与伦比的宫廷茶具,奉献给法门佛祖。1987年4月3日,这批稀世珍宝重见天日,立即引起世界轰动。这说明唐代已是我国种茶、饮茶以及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叶逐渐从皇宫内院走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因此无论是宫廷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和民间茶艺,不论在茶艺内涵的理解上还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饮茶之道。

大唐君臣清平茶说的是唐明皇李隆基邀请大学士李白品尝全国各地进贡的新茶贡品之事。李白诗性大发,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调三首》。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 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是盛唐时期的宫廷茶艺。

长安汇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文人雅士,他们办茶会、写茶诗、着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文士茶道分为备器、凈手、焚香、礼拜、赏茶鉴茶、鉴水、烹茶、闻茶、观色、谢茶等。受邀参加茶会的文士用弹琴、吹笛、舞剑烘托茶会气氛和答谢主人。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证明唐代佛门禅茶已经非常兴旺。钱易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唐宣宗曾问一位130多岁老僧,吃了什么药能这么长寿? 老僧说没吃什么药,唯一的嗜好是饮茶。法门禅茶是佛教中的一种茶道,是禅师茶艺、佛门品茗的高雅艺术。茶道程序繁多,分为礼佛、凈手、焚香、备器、放盐、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闻茶、吃茶、谢茶等。

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经非常流行。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这种吃法。

大唐时期“茶道”的出现表明,饮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道二十四品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