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天然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也能治疗疾病。很多食物被当作药物广泛使用,如大枣、莲子、芡实、山药、白扁豆、山楂、桑椹、梨、生姜、葱白、桂皮 等。也有不少中药被用作食品,如枸杞子、首乌粉、薏苡仁、金银花、西洋参等。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与药物等同,古人还将食品的食疗功效比喻为中药名方。
1.「养生当论食补」
《儒门事亲》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蔬菜、谷物等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营养平衡,利用食物具有的药效调整人体健康状 况。中国古代就提出了「以食代药」的主张,「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在运用「食补」的过程中,对「后天之本」的脾胃功能十分重视,尤重保养脾胃之气,如服桂枝汤后要喝热粥;白虎汤中用粳米,均在于保养胃气。
2.像形药食——「以形补形」的科学内涵
中医素有食物「以形补形」的理论。核桃仁形似脑,故补脑;豆类形似肾与**,故补肾;中国杏仁形似心脏,故补心;百合形似肺,故补肺。芡实形似丨乳丨房,故对妇女有补益作用。中医认为核桃和芝麻有「补五脏,益气力,强筋骨,健脑髓」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这两种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如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提高脑功能。核桃含有的维生素、卵磷脂对治疗失眠,松弛脑神经紧张,消除大脑疲劳效果很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医自古以来遵循的天然食物「以形补形」的理论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节、 历史名宴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始于清代中叶,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巨型筵宴。既有宫廷肴馔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菜点精美,礼仪讲究,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
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作的一种全席。最好的公开使用场合,是科举考试结束后地方官史宴请主考官的时候。主人是地方上最高官员,客人 是钦差大臣;主客之间往往又是“门生故旧”,因此满汉全席上的菜点都是菜其精细而丰盛的。入席时大小官员一律顶戴朝珠,身着公服就座。筵席的场面、规模、 等级、陪宴人员的职位、供应筵席用的烹饪原料及果、酒的品种和数量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官府中举办满汉全席时首先要奏乐,鸣炮,行礼恭迎宾客入座。客人 入座后由待者上进门点心。进门点心有甜、咸两种,并有干、稀之别。进门点心之后是三道茶,如清茶、香茶、炒米茶,然后才正式入席。满汉全席上菜公冷菜、头 菜、炒菜、饭菜、甜菜、点心和水果等,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一般分三天吃完。
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味,搜寻山珍异兽。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用餐环境古雅庄隆。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客人留连忘返。全席食毕,可使您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
一、精蒙古亲藩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 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类钞*蒙人宴会之带福还家》一文中说:“年班蒙古亲王等入京,值颁赏食物,必之去,曰带 福还家。若无器皿,则以外褂兜之,平金绣蟒,往往汤汁所沾需,淋漓尽,无所惜也。”
二、廷臣宴
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固兴宴者荣殊。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宴时循宗室宴之礼。皆用高椅,赋诗饮酒,每岁循例举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参加。皇帝籍此施恩来拢络属臣,而同时又是廷臣们功禄的一种像征形式。
三、万寿宴
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无不以进寿献寿礼为荣。其间名食美馔不可胜数。如遇大寿,则庆典更为隆重盛大,系 派专人专司。衣物首饰,装潢陈设,乐舞宴饮一应俱全。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寿,于光绪十八年就颁布上谕,寿日前月余,筵宴即已开始。仅事前江西 烧造的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碟、盘等瓷器,就达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余件。整个庆典耗费白银近一千万两,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四、千叟宴
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 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嘉庆元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赋诗三壬 余首。后人称谓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五、九白宴
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初定蒙古外萨克等四部落时,这些部落为表示投诚忠心,每年以九白为贡,即:白骆驼一匹、白马八匹。以此为信。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谓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后来道光皇帝曾为此作诗云:“四偶银花一玉驼,西羌岁献帝京罗。”
六、节令宴
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 而行。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又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规详尽。其食风 又与民俗和地区有着很大的联系,故,腊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黄酒、重阳糕、乞巧饼、月饼等仪器在清宫中一应俱全。
满汉全席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擅于烧烤、火锅、涮锅,又显示汉族烹调特色,扒、炸、炒、溜、烧等皆备,菜品口味也极丰富。 天津、广东、湖北、东北、四川、扬州等地都有满汉全席。
宋皇寿筵
古代宫廷为皇帝庆贺生辰的仪礼兴于唐,盛于宋,讫于清。筵会程序 : 钟鼓齐鸣,雅乐高奏以示开宴,然后以饮九杯寿酒为序,将祝寿礼仪菜点羹汤和文艺穿插起来。
第一杯寿酒:唱“中腔”,跳“雷心庆”舞,在笙管笛箫的伴奏下百官献寿。
第二杯寿酒:同上,节奏渐慢。
第三杯寿酒:杂技表演,同时奉上,下酒肉等四道菜。
第四杯寿酒:杂剧、小品表演、上炙子骨头,索粉,胡饼佐饮。
第五杯寿酒:琵琶独奏与舞蹈表演,上群仙炙,天花饼,莲花肉饼等菜点,筵会掀起高丨潮丨。
第六杯寿酒:蹴鞠比赛,接上假鼋鱼和蜜浮酥捺花。
第七杯寿酒:歌舞杂剧表演,再上炊羊胡饼与炙金肠。
第八杯寿酒:唱《踏歌》,跳舞,再奉假沙鱼,独下馒头,肚儿羹。
第九杯寿酒:相扑表演,上水饺和簇竹下饭,乐起,叩谢圣恩。
筵会特点: 气氛活泼热烈;音乐舞蹈,体育竞技交映生辉;规模宏大,参加者多在万人以上,以彰与民同乐之意;宴饮、娱乐互相穿插,结合完美。此宴堪为后世相类宴会之范本,可鉴之处,不一而足。
千年古宴: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少而干燥。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之所以称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 沿至今日的洛阳水席,全席二十四道菜,即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四个压桌菜。其上菜程序是:席面上先摆四荤四素八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 菜,带两个中菜,名曰“带子上朝”。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二十四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毫不紊乱。 真命天子假燕窝水席的另一特点是素菜荤做,以假代真。水席中有名的“洛阳燕菜”、“假海参”等,都是民间普通的萝卜、粉条,但经厨师妙手烹制后,便脱胎换骨,味美异常, 如奇花绽放,让人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