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肴方面,北京在烤鸭、涮羊肉、三元牛头、罗汉大虾、潘鱼和八宝豆腐;天津有玛瑙野鸭、官烧比目、参唇汤和锅巴菜;内蒙古有扒驼蹄、奶豆腐两吃、清炒驼峰丝和烤羊腿; 河北有金毛狮子鱼和改刀肉;河南有软熘黄河鲤鱼焙面、铁锅蛋、试量集狗肉和道口烧鸡;山东有葱烧海参、脱骨扒鸡、九转大肠、清汤燕菜、奶油鸡脯、青州全蝎 和原壳鲍鱼;山西有过油肉、五香驴肉和金钱台蘑等。
在小吃方面,北京有小窝头、芸豆卷、豆汁、龙须面、爆肚和炒疙瘩;天津有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驴打滚和耳朵眼炸糕;内蒙古有哈达饼和奶炒米;河北有一篓油水饺、金丝杂面、杠打面和杏仁茶;河南有油菜、贡馍、羊肉辣汤和小菜盒;山东有福山拉面、伊府面、状元饼和潍坊朝天锅;山西有刀削面、头脑、拨鱼儿等。
在饮料方面,以花菜和烈酒为主,也喜爱罐装果汁。茶有信阳毛尖、奶茶、柿叶茶、茉莉花茶。在筵宴方面像北京的《满汉全席》、《红楼宴》和《烤鸭全席》;天津的《海鲜席》和《昭君宴》;河北的《避暑山庄宴》和《北戴河宴》;河南的《洛阳水席》和《仿宋宴》;山东的《孔府宴》和《泰安白菜席》;山西的《太原全面席》和《礼馍宴》等都能使中外游客沉醉。
华北地区的酒楼有切面铺、二荤铺、小酒店、中菜馆、大饭庄等不同层次,牌头响亮的不少。餐具方面更是流光溢彩,如象牙筷、景泰兰盘、刻花水具、银花碗、蒙古餐刀、唐三彩壶、淄博瓷 器、烟台草编、大同铜火锅、侯马蝴蝶杯等,无不具有价值。 华北居民宴客情文稠叠,有一套又一套的食礼与酒令,至诚大方,其心拳拳,使人如沐春风,情暖胸怀。
西北食风
西北地区史称“西陲”或“回疆”,食风古朴、粗犷、自然、厚实。主食是玉米与小麦并重,也吃其它杂粮, 小米饭香甜,油茶脍炙人口,黑米粥、槐花蒸面与黄桂柿子馍更独具风情,牛羊肉泡馍名闻全国。家常食馔多为汤面辅以蒸馍、烙饼或是芋豆小吃,粗料精作,花样繁多,农妇们也有“一面百样吃”、“七十二餐饭食天天新”的本领。受气候环境和耕作习惯限制,食用青菜甚少,农家用膳常是饭碗大而菜碟小,一年四季有油泼辣子、细盐、浆水(用老菜叶泡制的醋汁)和蒜瓣亦足矣。如有客人造访或宰羊,或杀鸡,或炒几碟肉丝、鸡蛋、苜蓿,擀细面,蒸白馍,也相当丰盛。
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除俄罗斯、锡伯、裕固、土等四族之外,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食规,“禁血生,忌外荤”,不吃肮脏、丑恶、可憎的动物的血液,过“斋月 ”,故而清真风味的菜点占据主导地位。在陇海铁路沿线和大小镇集中,星罗棋布地缀满穆斯林饮食店,多达数十万家。回、维等十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虽以“清真”为本,饮食上有清规戒律,但对民族食俗又表现得很豁达,还帮助汉民制作牛羊菜和油香。同样,汉族也十分尊重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在饮食上自觉“回避”,并支持他们过“斋月”、欢庆三个大节。这说明自古以来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敬重、真诚团结。
在肴馔风味上,西北地区的肉食以羊、鸡为大宗,间有山珍野菌,淡水鱼和海鲜甚少,果蔬菜式亦不多。其技法多为烤、煮、烧、烩、嗜酸辛,重鲜咸,喜爱酥烂香浓。配菜时突出主 料,“吃肉要见肉,吃鱼要见鱼”,强调生熟分开、冷热分开、甜咸分开,尽量互不干扰。在菜型上,也不喜欢过分雕琢,追求自然的真趣;注重饮食卫生,厨房和 餐具洁净。汉民爱饮白酒,穆斯林一般不饮酒,多喝花茶;红茶与奶茶,还有牛羊马奶;常在庭院中或草地上铺放白布席地围坐就餐,自带餐刀,有抓食的遗风。
西北地区名食众多,不少带有历史的烟尘,相当古老。象陕西的葫芦鸡、商芝肉、金钱发菜、带把肘子、牛羊肉泡馍、石子馍、甑糕、油泼面、《仿唐宴》和《饺子宴》;甘肃的百合鸡丝、清蒸鸽子鱼、兰州烤猪、手抓羊肉、牛肉拉面、泡儿油糕、一捆柴、高担羊肉、《巩昌十二体》 和《金鲤席》;青海的虫草雪鸡、蜂尔里脊、人参羊筋、糖醋湟鱼、锅馍、甜醅、马杂碎、羊肉炒面片等,此外,这里的西凤酒、黄桂稠酒、当归酒、陇南春、伊梨 特曲、枸杞酒、白葡萄酒、紫阳茶、奶茶、三炮台八宝茶、参茸茶;黑米饮料和哈密瓜汁,也都驰誉一方。
在饮食习惯上,当地人夏季爱冷食,冬季重进补,待客情意真,筵宴时间长,经常有歌舞器乐助兴,一家治宴百家忙,绝不怠慢进门人。哈萨克族谚语:“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了客人,那就是跳进大河也洗不清的耻辱”,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有记载:“回民宴客,总以多杀牲畜为敬,驼、牛、马均为上品,羊或数百只。各色瓜 果、冰糖、塔儿糖、油香、以及烧煮各肉、大饼、小点、烹饪、蒸饭之属,贮以锡铜木盘,纷纭前列,听便前列,听便取食。乐器杂奏,歌舞喧哗,群回拍手以应其 节,总以极欢为度。”“所陈食品,客或散给于人,或罢宴携之而去,则主人大喜,以为尽欢。”这是清代的风尚,至今仍无大改变。
东北食风
东北物产丰富,烹调原料门类齐全。人们称它“北有粮仓,南有渔场,西有畜群,东有果园,”一年四季食不愁。该地区杂粮和米麦兼备,一“粘”二“凉”的粘豆包和高粱米饭最具特色。主食还爱吃窝窝头、虾馅饺子、蜂糕、冷面、药饭、豆粥和黑、白大面包;以饽饽和萨其玛为代表的满族茶点曾是《满汉菩翅烧烤全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名重一时。蔬菜则以白菜、黄瓜、西红柿、土豆、粉条、菌耳为主。肉品中爱吃白肉、鱼虾蟹蚌和野味,嗜肥浓,喜腥鲜,口味重油偏咸。制菜习用豆油与葱蒜或是紧烧、慢熬,用火很足,使其酥烂入味;或是盐渍、生拌,只调不烹,取其酸脆甘香。由于兴安岭上多山珍,渤海湾内出海错,故市场上的筵席大菜档次偏高,名肴玉食琳琅满目。还因为气侯严寒,居家饮膳重视火锅,“白肉火锅”、“野意火锅”等颇有名气,在清宫盛极一时。
喝花茶爱加白糖,还有桦树汁、人参茶和汤岗矿泉水。好友相聚,常以大红肠、扒鸡、花生米、由于清代山东人“闯关东”的较多,鲁菜在这里有较大的市场,不少名店均系山东人所开设或由鲁菜的传人掌作。在民族菜中,朝鲜族和满族的烹调水平较高。前者的“三生”(生拌、生渍、生烤)、牛肉菜、狗肉菜、海鱼菜和泡腌菜;后者 的阿玛尊肉、白肉血肠、白菜包、芥末墩和苏叶饽饽,均有浓郁民族风情。清真菜在此亦有口碑,《全羊席》和国民面摊脍脍炙人口。至于蒙古族的“白食”和“红 食”;鄂伦春族的《狍子宴》和老考太粘粥;赫哲族的《鳇鱼全席》和“稠李子饼”;鄂温克族的“烤犴肉”和“驯鹿奶”;达斡尔族的“手把肉”和“稷子米饭 ”,也都是民族美食廊中的精品,令人齿颊留芳。
从饮食市场来看,东北地区更是珠玑山积,红火兴旺,可以开出很长一串清单。菜肴类:白肉火锅、鸡丝拉皮、猴头飞龙、红油犴鼻、冰糖雪蛤、冬梅玉掌、镜泊鲤丝、游龙戏凤、两味大虾、烤明太鱼、人参乌鸡、红烧地羊、烹大马哈、牛肉锅贴、 鹿节三珍汤、酒醉猴头黄瓜香、神仙炉;小吃类:萨其玛、包、马家烧麦、熏肉大饼、老边饺子、参茸馄饨、稷子米饼、冷面、打糕、豆馅饺子、海城老山记馅饼、馨香灌肠肉、刨花鱼片、松塔麻花、焖子、苹果梨泡菜、辣酱南沙参; 筵席类:《盖州三套碗》、《关东全羊席》、《大连海错席》、《长白山珍宴》、《营口九龙宴》、《沈阳八仙宴》、《锦州八景宴》、《本溪太河宴》、《铁岭银州 宴》、《洋河八八席》、《天池鞭掌席》、《抚松山蔬宴》、《燕翅鸭全席》、《龙江三宝宴》、《松花湖鱼宴》、《野意火锅宴》等。茶叶蛋和面包佐餐,一 次“小酌”往往几小时。“小鸡炖蘑菇”、“白肉熬粉条”、“松仁炒玉米”、“鸡丝拌拉皮”那么几道家常菜,它却凝聚着东北烹饪的深厚功力,闪射出“白山黑水”的夺目光彩。东北人人对饮食的要求是丰盛、大方,以多为敬,以名为好;喜欢迎宾宴客,豪爽、直朴、热诚、潇洒;性情如长白红松般刚直,襟怀如松辽平原般坦荡。
中南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