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音乐具有独特的多样旋律,称作“十二拍”。“十二拍”是按照舞蹈构成的方法排列的,并以此规定它的舞蹈动作和构图。农乐舞其表演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舞蹈,需经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主要由“手鼓舞”和“甩象帽”组成。手鼓舞分有柄和无柄两种,动作极为丰富,基本技法是“跑步拉弓”,出自狩猎时以箭瞄准猎物的模仿动作。表演首先在"小锣"不同节奏的敲击下,由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作为开场节目首先登场,紧随其后的是,一群舞童在"燕风台"乐曲伴奏下,以快速旋转动作进行各种队形、队列的变换与"叠罗汉"表演。随着节目的的进行,舞蹈表演的艺术性也越发浓郁起来。

多人表演的传统"扁鼓舞"是男女都可参加的一种"鼓舞"。每人所用"扁鼓"的大小,因性别的不同而有区分。男子表演以群舞为主,舞者在激烈而欢腾的鼓声中奔跑、跳跃,充分显示着男子的阳刚之气。而身挎"扁鼓"的女子独舞,不但要表现多样而娴熟的击鼓技巧,还要在"扁鼓"频频发出顿、挫有节,急、缓交错鸣响下,舞出朝鲜女性刚柔并济、潇洒遒劲的舞姿。这两类别具风格的"扁鼓舞"。。"长鼓舞"后,接着的便是由多人持大型花扇,开始表演源于古代"巫舞" 的"扇舞"。舞蹈者以单扇或双扇进行摆置图案和造型表演。接下来是假形类的舞蹈。装扮成具有美丽的长颈鹤头和两只黑色双翅的一群丹顶鹤,迈着轻盈而飘逸的大步,跳起了展翅欲飞"鹤舞",为人们祈求未来的吉祥与安宁。

为"农乐舞"最后压阵的男子"象帽舞",是向来令人瞩目和兴奋激动的舞蹈。一个个身着节日彩服、头戴盘有彩带圆帽的男青年,先后表演处于站立、行走和支、转于地面姿态下,用头部将彩带甩出水平、垂直、倾斜方位的圆弧。更有技艺高超者置身场地中央,表演着甩动长达二十米彩带的高难技巧。顿时,满目的若干彩带,似万道霓虹横空出世,若千条丝雨旋落碧空,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高丨潮丨之中,手持"小鼓"、身挂"扁鼓"和"长鼓"的舞者再度登场,在彩带的纷飞中再度起舞,作为"农乐舞"的终结。之后人们将转入自娱性的集体自娱舞蹈,作为欢度节日的继续。

长 鼓 舞

"长鼓"是朝族乐器中,音色最优美和独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它体形硕长、细腰,两端鼓皮音色高低不同,并以鼓槌、鼓鞭和掌配合敲击。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前身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便在二十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态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长鼓"是乐器,同时也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舞具。在悠扬的伽椰琴伴奏下,她们右手持长约三十公分的细竹"鼓鞭",在左手指掌的配合下,从左右鼓面敲击出清脆、和谐而又不同鸣响的鼓声。

乐曲声中,一队身穿白色短衣淡红色拽地长裙,胸前系着"长鼓"的舞者,踏着淙淙泉水般的轻柔舞步流转于舞台。一段慢版之后,舞者抽出另一只木质鼓槌,敲打出强烈而快速的节奏,舞蹈随鼓乐进入狂放的急旋,矫健而奔放。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予美好的艺术享受。

《长鼓舞》(独舞)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yMzgyMjQ=/v.swf

扇 子 舞

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15世纪后期,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以卖艺为生的组织,为谋求生存,常在村落里进行各种表演,内含“绳上杂技 ”、“地面技艺”等,称为“歌舞百戏”,其中常有扇子舞蹈。扇子舞由女子表演,通过舞动扇子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动作舒展大方,舞动扇子与执扇造型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舒缓的节奏中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在轻快的节奏中则显得欢快活泼

朝鲜族扇子舞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k2MTM1Ng==/v.swf

象 帽 舞

甩象帽是象帽舞的基本动作,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的头部和身体前、后、左、右画出种种光辉耀眼的美好彩环。象帽以飘带的长度分大、中、小三种,长者达12米,短者仅1.5米,介于中间者为中象帽。象帽动作花样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 抖露珠象”等,能够边甩边跳跃,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伏身甩象”等高难动作,带动帽子上的飘带形成线条流畅的一幅幅动态圆环,带给欣赏者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感觉。

象帽舞是群体表演,它的表演时非常讲究,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首先音乐响起,先甩短象帽,配以手鼓,做较简单的舞蹈动作;接着再换中象帽,配以长鼓,做钻圈、旋子、扶地翻转等肢体动作;最后,由一至三人甩长象帽,做跳纸条、上台阶、圈人等高难度动作,使舞蹈达到最高丨潮丨。在舞蹈过程中,时时辅以手鼓、长鼓、边鼓以及大锣、小金、洞箫、短笛和朝鲜族锁呐等乐器伴奏。象帽舞蹈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

相传象帽舞是由古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将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用来驱赶野兽的侵扰演变而来;也有人说它源于古代朝鲜人在狩取野兽等食物后,甩动发髻以示庆贺的一种表达形式。据史料记载,每年十月秋收后,古朝鲜都隆重地举行"祭天"仪式,人们"尽夜饮食歌舞",感谢上天的恩赐,欢庆丰收。因此这种舞蹈也称"农乐舞",而象帽舞是其中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出整个"农乐舞"当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兴奋点。

朝鲜族象帽舞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YwMTA3MTI=/v.swf

刀 舞

是一种由剑舞演化而来的舞蹈。刀舞的由来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新罗国有位名叫黄昌郎的壮士,7岁的时候就能挥舞长剑表演,气势如虹。他一人来到百济市舞剑,观众围的里三层外三层,深深为他的剑术所吸引。百济王听说以后,召黄昌郎入宫表演。黄昌郎借舞剑之机,刺杀百济王,结果最终被人杀害。新罗国的人民为了缅怀黄昌郎的义举,面带假面具,手持折半的刀,照他从前表演的舞姿跳舞。刀舞是由此而来。

刀舞与剑舞一样,雄壮、勇猛、跃动的舞姿贯穿舞蹈的全过程。舞蹈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勇敢、大胆、智慧、乐观的民族气概。舞蹈姿势刚柔相济,激舒并存,急缓相容,像疾风般的向前冲,左右猛刺,强屈身,轻快猛移等动作,“碦嚓”、“碦嚓”的挥刀声以及浪漫的舞姿,给人以强烈的号召感,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高超技艺.

顶 水 舞

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族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朝鲜族妇女习惯用头部顶着器物行走。在插秧、锄草季节,妇女们常头顶水罐将饮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间地头。顶水舞即在这种生活习俗基础上形成,而且一经形成,便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舞者顶的水罐,原是生活中的实物,后来为了便于起舞,多用纸糊的罐型道具,在表层上绘以漂亮的花纹,轻巧别致。随着道具的变化,舞蹈动作也相应发展。顶水舞以“挫垫步”、“踏波步”、“碎步”为基本步伐,主要动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弹珠”等。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动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美。

顶水舞视频

http://6.cn/p/qN6Ow_QFCoguQvtBaPiCAw.swf

乞 粒 舞

乞粒舞是集朝鲜族民间舞蹈"双层舞"和"乞粒"活动中的舞蹈精华于一体,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它的产生同朝鲜族群众喜欢的"拔河"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拔河"的日子,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从筹备到结束,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拔河"活动,大体上为三个阶段:集资阶段、制绳阶段和比赛阶段。在比赛阶段,由于前来参赛的人和围观者太多,"啦啦队"的歌和舞,一时难以发挥作用。于是,就让七八岁的孩子,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连唱带舞。拔河结束后,胜利者抬着奖品--巨索,让站在肩上的孩子们高歌狂舞,通宵达旦。后来人们给这种表演形式,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就是今天所说的"双层舞"。

乞粒舞的表演需要在宽敞的场地进行,男女老幼皆可参加。每次表演,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但长鼓手、圆鼓手必不可缺。场面热烈,阵容强大。入场时,舞队的前面,是头戴"相帽"的小伙子和老人,他们不停地摇动着帽子上的彩色长绸。紧跟其后,便是整个舞队的总指挥,一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手中拿着铜钹,边走边击打着节奏,引导着舞队出场。依次是两个圆鼓手和两个长鼓手及舞队中的男女青年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在舞队最后面,是表演"双层舞"的男演员。在他们的肩上,站着一个小孩,小孩的手中拿着彩绸(或鲜花),不停地舞动。在"双层舞"里,也要有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居于长者应在的显赫地位。舞队出场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圆圈,圆鼓手、长鼓手、男女青年和老年,依次下到场中,表演自己最拿手的技艺。高丨潮丨过后,表演者又会在总指挥的铜钹声中,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列队退出。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