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仿佛听到生母那亲切而又柔和的声音:「孩子,你要更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你一定会得到他们的欢心的!」舜感到冥冥之中有一股强大而温暖的力量在保护着自己,他充满信心的重新回去,他一定要让父母高兴,让弟弟喜欢自己,他要使这个家变得温馨快乐,充满幸福。他奉父亲之命,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后来,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舜帮忙,大象耕田,鸟儿除草,忙得不亦乐乎。他的行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而他又是那样的谦卑,人们为之惊讶,感佩,全国各地知道了舜是一个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荐举,就招舜进宫,看到他淳朴宽厚,谦虚谨慎,尧帝对他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但毕竟治理天下需要的是一个尽善 尽美的人,所以尧帝派了九位大臣来辅佐他,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个大臣考验他立身处事的能力,来看他如何运用人才,如何耕作,如何为人。在家里,舜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妻子是皇帝的女儿而有所偏爱,他让两位公主和普通的农妇一样去田里干活,并且让她们好好孝顺公婆。这两位公主——娥皇和女英, 真不愧是尧帝的好女儿,不仅把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而且多次预先设下巧计,让舜逃过父亲、继母和弟弟下的毒手,使这一家人完整、和睦。
在舜受到尧帝的重用后,舜的父亲仍然想要杀死他。有一次,瞽瞍故意要舜上到房上,用泥土堵塞仓廪中有漏洞之处。舜知道父亲不怀好意,本来不想上去,但两位 夫人叫他不可违背父亲的意思,并让他随身带上两个大斗笠,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舜上去了之后,瞽瞍就在下面放火烧房,想着把舜烧死在里面。这个时候,只见舜像一只大鸟一样乘着两个斗笠跳下来,毫发无损。又有一次,瞽瞍又让舜去凿井,舜在两位夫人的预先安排之下,在井的半中腰,从一旁又凿了一个横向的通道。当舜下到井的深处后,瞽瞍就和象一起往井里倒土,要把舜埋在里面。正当他们得意洋洋地以为舜这次必死无疑的时候,没想到舜却安然无恙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舜仍然没有丝毫怨言,一如既往地履行为人子,为人兄的本分。
在外面,舜同样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舜一一以自己的德行感化了民众。他在历山耕种的时候,初到那里,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舜去了之后, 他尊老爱幼,礼让他人,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他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着较好的位 置,一些孤寡老弱的老人就没有办法打到鱼。舜看到这种情形,就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到浅滩去打鱼。因为他是出于真诚,没有一丝 毫勉强,所以短短的一年内,不仅仅是年轻人,大家都互相礼让,敬老尊贤。有很多外地人也搬来住了。
据历史记载,舜还曾经到过一个叫陶河的地方,陶河的土壤质量不好,做出来的陶器相当粗劣。舜来到这里后,感化了很多人心,教化了当地的人。一年后,连陶土的土质都变好了,所做出来的器皿相当的优良。可见一个人从自心,从内心真诚地发露出来的这些善良的性德,不但可以感化人心,感化万物,就连土壤也能由劣变 优。舜所到之处,人们纷纷被吸引过来,一年就成为村落,两年就成为县镇,三年就成为城市。
舜历经种种的考验之后,尧帝并没有马上把王位传给他,而是让他代理摄政有二十八年之久,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可见古代的帝王在治理天下时确实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假如不能以仁治理天下,天下的百姓将遭到很大的苦难;不能以孝作为立身处世施政的基础,也很难把国家治理好。当舜听到尧帝要把王位传给他的时候,他一点都不觉得快乐,他一点都没有感觉这是一桩很喜悦的事情,反而很难过。他说:「即使我今天拥有了天下,我的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后来舜就因为这样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他的弟弟。
黄帝
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传说黄帝与炎帝、蚩尤大战,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讚,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炎帝
神农部落末代首领炎帝,姜姓,神农氏,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今陝西宝鸡一带)。从神农开始至其后裔子孙,也是各部落联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以后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
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 (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把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废谥法,以世计。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统一度量衡与文字;开闢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为消除反侧与箝制思想,没收民间兵器,偶语诗书者弃市,又有焚书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于始皇三十七年 (西元前210),死于巡游途中。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是楚国贵族,有两说。一说是项羽家族乃楚宗室。项姓,原本来源于楚国王室芈姓,后被封于项地,所以姓项。另一说是项羽家族原本乃鲁国贵族,世代为楚国将领。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在秦灭楚的战争中阵亡,其祖先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即双眼各有两个相迭瞳孔,是中国传统上认为的圣人异相,之前重瞳者,有传说帝王舜与春秋五霸的晋文公。
他文武双全,一生打过无数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妇孺皆知的巨鹿之战,即“破釜沉舟”。他号称全中国武功第一,在他手下少有人能撑过三回合,他能轻易举起一块大鼎,“拔山扛鼎”这成语说的就是他
项羽,如果说有“万夫不当之勇”有些夸张,但“能敌千夫”是却实的,乌巢一战后,在千军万马包围中竟杀死数百军士逃上小船(在刘邦令不许放箭的条下),于江心自刎,可称中华第一勇士。
西汉高祖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现在中国东南部江苏丰县)人,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建国时定国号为汉。因为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夺得天下之后,刘邦为了各避免异姓王坐大犯上,以叛乱的罪名,先后诛灭了陈豨、韩信、彭越等有功之臣,开后世皇帝杀功臣之首例。
楚汉战争
在入咸阳前,项羽屯驻在鸿门时,曾邀请刘邦赴宴,也就是有名的鸿门宴,然而项羽未听从亚父范增之计,使得刘邦逃过一劫。项羽进入咸阳,火烧阿房宫,自称西楚霸王,俨然天下共主,分封群臣。项羽将刘邦分封到巴蜀汉中一带为汉王,却将楚怀王先前许诺的关中之地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史称三秦)。项羽的分封无法服众,各国起兵叛变,刘邦趁项羽出外平乱出兵关中,甚至连项羽的根据地彭城也被他佔领。
经过楚汉之间长期的拉锯战,在萧何、张良、韩信等的协助下,刘邦所率领的汉军逐渐坐大。楚汉两国协议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互不侵犯。但是,当项羽遵守诺言退兵,并放回曾被扣为人质的刘邦的父母妻子之后,刘邦却背信偷袭。项羽退到垓下,刘邦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军心,最后项羽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好自刎于乌江边。这场历时五年(高祖元年(前206年)元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一统天下,项羽彻底败亡而自杀告结束.
西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高祖中子,母薄姬。前一九六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一八○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複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文帝与其子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西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光武帝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