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社会责任之赵太后的眼界和心胸】

战国后期,赵国的孝成王赵丹即位之初,赵、齐两国派出使者,商量对付秦国,缔结同盟的事。齐国知道年老的皇太后赵威后对孝成王不放心,常常自己出面处理朝政,所以齐国使者干脆直接晋见赵威后。

齐使向赵威后施礼后,递上齐襄王致赵王的函件,赵太后接过去看也没看就随放在案几上,然后问使者:「齐国今年庄稼收成如何?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最后才问:「齐王安好吧?」 使者见赵太后不看齐王函件,问话时又将齐王放在最后,以为赵太后轻视齐国,有意使自己难堪;或是不谙礼节,处置不当。他很不高兴地闷声发问:「臣奉齐王的命令出使赵国,晋见太后。首先代表齐王向赵国最尊贵的人太后您致意,然后再通报具体事务。可太后为何不先问候我齐国地位最尊贵的国君,反而先询问寻常的农业收成和低贱的百姓。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太后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说:「诸位使者,如果没有农业收成,百姓靠什么生存?如果没有低贱的百姓,又哪来尊贵的国君呢?收成、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我刚才的询问正是先本后末呀。」 不少人是弃本逐末,而赵威后深知孰贵孰贱,何轻何重,她的问话句句在理,所以使得齐使听了,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赵太后接着问:「贵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安好吗?」 使者说:「听说还好。」 太后说:「这么说,他至今还是个布衣平民?」 使者说:「是的。」 太后说:「我听说钟离子在民间,竭尽全力帮助穷苦人,使他们得到急需的粮食和衣服。钟离子这样做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哺育他的人民,这样的忠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仍不重用呢?」 太后又问:「贵国的大贤士叶阳子近况如何?」 使者说:「没听说他有什么变故。」 太后说:「我对叶阳子的为人十分敬佩。他照顾鳏寡老人,抚恤不幸的家庭,救济穷人。叶阳子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安抚他的人民,这样的贤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也不起用?」 太后又问:「贵国的孝女北宫氏现在怎样?」 使者说:「好像仍在家中侍奉父母。」

太后说:「北宫氏是个独生女,她恪尽孝道,奉养父母,牺牲自己,立誓不嫁。这样的孝女,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都不加以表彰?」 赵太后最后还问:「贵国那位狂诞不经的于陵子仲还活着吧?」 使者说:「是的。」 太后说:「我对他的为人十分痛恨。他不愿做国君的臣子,拒绝与慕名而来的诸侯和贵族交往,甚至连自己的家庭都弃之不顾。这样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绝非人才,而是害群之马,贵国国君为何至今也没处罚他?」

使者没有想到自己几句话引起太后这么多的追问。他原来自恃齐国比赵国强盛,不觉有些目中无人,太后这一连串的提问,问得他心中直发虚,不待他开口答辩,赵威后就作出了结论。 赵威后毫不客气地批评齐襄王说:「贵国国君,不能使用忠臣、贤士,不能提倡孝道,不能处置乱民。这样的国君,怎么能治理齐国,做个人民的好君主?」

这时,使者对赵威后高远的见识已十分佩服,轻视之心一扫而空。他郑重地向赵威后认错说:「臣愚昧,刚才冒犯了您。听了您的一席话,胜似我苦读数年书。我要把您的话带给齐王,齐国将永远感激您!」 赵威后这番话是对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观点的一种发挥。凡是能够认识到民贵君轻的道理,能够关心民众的疾苦,为政也比较清廉的君主和大臣,都可以算作是明主、贤

【第一等学问:临事肯替别人想】

古人言:「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学问有深有浅,常人多半以学历的高低,来论学问的渊浅,再不就是以背了多少本书,看过多少本注,来断高下,至于能将学问汇到做人处事上,则非一般人眼力所能辨识。替别人想,正是仁心的表现。仁字,说文解为:「亲也,从人二。」二,即是厚之象,意即厚以待人之意。「二」又像天地,因为「仁」是天地生物之心,凡是人能赞天地化育的,就称作仁人。

昔日,范文正公在开封任职时,曾命他的儿子纯仁,将五百斛麦子,解往姑苏,纯仁在路途中遇见父亲的故友石曼卿先生。当时曼卿先生十分落魄,家中有丧事,三年尚未埋葬,纯仁知道了,马上将麦子所卖得的钱,全部接济石曼卿。后来又听说曼卿还有两位女儿,因家贫未嫁,便将运麦的船也送给了他。当纯仁返回开封 后,告诉父亲说:「在丹阳遇见了石曼卿先生,他有丧,三年未葬,又有二女未嫁,卖麦所得的钱,全帮助了他,还不够。」文正公就说:「何不连船也给他呢?」纯仁回答:「船也给他了。」

这真是父子同心啊!纯仁先生果然不负父亲取名「纯仁」的厚望。

这千古的佳话,听千百回也不觉无味,范氏父子博施济众,处处替别人设想的仁风,风行千载,令人赞叹!而佛的德号,又名「仁尊」,正因为仁是德之光;植物的 「核仁」,只要种植于地,就会再长出新的生命;天下最吉祥的鸟—凤凰,亦名「仁鸟」。所以能够行仁,必定最有德,最有生机,且最为吉祥的,那么仁行便自然是天下第一等学问了。

【诚实守信的宴殊】

宴殊是宋朝的大官。他从小就诚实守信,自己说过 的话一定会做到。一次宴殊随着大人进京赶考。考试的题目是诗、词、歌赋、各以为官之道来写。宴殊看了题目后,知道这是自己平时练习过的题目,心想:如果这 样做了,自己一定是状元了,但不能显示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他对考官说:“考官大人,这是我平时练习过的题目,我已经写得非常好了,当地的县官也说他写 不到这么好。要是我这样写了,就不能把我的知识和本领显示出来,所以我要求换题目。”

考官听了,非常吃惊的说:“既然这是你练习过的题目。你应该好好珍惜才对,我只好启奏皇上,再行定夺。”皇上知道了,也很吃惊,就对宴殊说:“你如果另外考试,要是写不好,那你不伤心吗?”宴殊说:“假如我考不好,那只能怪我知识太浅薄,本领太低微了,我无话可说,不会伤心的。”皇上听了宴殊的一番话,被他诚实的精神感动了,就另外出了考题给宴殊做。宴殊把这套题做得非常好,皇上把他封为刑部侍郎,最后做了丞相。皇上让文武百官向宴殊学习。宴殊就成了当时天下人的榜样。

【杜暹西域埋金】

杜暹,唐朝人。唐玄宗时任监察御史。这年,杜暹奉命出使西域。他沿着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穿过大漠,越过雪山,来到一个叫突骑施王见唐使到来,以国礼相迎,以国宴相待。宴后,突骑施王说:“敝国贫小,无以相赠;区区之金,敬请笑纳!”杜暹谢绝说:“贵国乃礼仪之邦,国君之厚意臣心领了;然唐朝使者,不能苟私!”突骑施王执意要给,杜暹只得收下,并以厚礼回赠。晚上,杜暹对手下人说:“我们身在异国,不宜过分执拗。如若不收,对于我们,是维护国家尊严;而对他们,会认为是不友好。只有礼退,才是万全之策!”于是,命手下人把金子埋在所住帐篷旁边。

几天后,杜暹回国。一出国境,他立即写一封信,给突骑施王捎去。信上说:“此次出使,受到贵国热情招待,不胜感激。然天朝使者与金无缘,已将所赠之金埋在所住帐篷旁边。”突骑施王看罢,很是吃惊。一面派人把金子挖出,一面携厚礼,越过沙漠,去追赶杜暹。杜暹已经走远,突骑施人只得遗憾而归。从此,唐朝使者埋金拒厚礼的故事,便在西域各国传扬开来。西域各国,纷纷与唐朝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唐朝国威远播。

【清正廉洁】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 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 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 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小说在线阅读_第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皇侠圣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第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