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第二部连载:127
第七十二章 晋国争霸第一步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黄河北岸。
“舅舅,老师,国家要强大,人民要富裕,不改革是不行的。你们看,咱们怎么样改?”晋文公把狐偃和赵衰请来,要进行改革。
“这事情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这不,老赵已经把改革开放的一揽子方案拟好了。”狐偃率先说话了,然后看看赵衰。
“老师,那您说说。”晋文公挺高兴,原来大家想到一块了。
赵衰搬上一大摞竹简来,这就是他的改革方案。
“我们已经商量好了,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就是四个字:全盘齐化。在齐国那段日子还真没有白过,我把齐国的典章制度全部搜集到了,参考管子的治国思想,依照晋国的国情略作修改就行了。”赵衰在齐国的工作做得扎实,如今都用上了。
“好。”
晋文公元年,晋国在晋文公的领导下,在以狐偃、赵衰为核心的领导团队的大力推动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改革开放,管子思想在晋国发扬光大。
为什么晋国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全盘齐化”?因为晋国当初的立国思想就是参照齐国的。
关于赵衰的改革方案,已经无史可查。不过,《国语》中有如下记载,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晋国改革的全盘齐化特征。
《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丰收了,请客了
由于具备良好的社会基础,并且拥有大量的“海龟”,晋国改革开放当年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会稳定,农业丰收,商业繁荣。广大人民群众高兴地说:改革开放就是好。
秋收结束之后,全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晋文公高兴,于是举行国宴,招待辛苦一年的卿大夫们,庆祝改革开放成功。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晋文公的开场白是姜夫人替他起草的,上来就是一篇《诗经·大雅·灵台》,具体翻译免了,大概相当于如今的“改革开放春风吹,神州上下齐欢笑”这类东东。
晋文公讲话结束,国宴开始,无非就是些山珍海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大家放开了裤腰带狂吃狂喝,胥臣带头讲段子,讲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在高兴,突然有人来报。
“主公,周王特使简师父到。”来人通报,简师父,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周王的姓简的司机,其实不然,此人是周王大夫,名字就叫简师父。
“快请。”晋文公高兴啊,国宴的日子,中央最高领导的特使来到,这一定是好事啊,这说明中央最高领导人都对晋国的改革开放表示赞赏啊。
简师父进来,寒暄一遍,在晋文公对面坐下。按照规矩,中央来的特派员,与地方最高领导属于同样级别,因此晋文公特地为简师父安排了一张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桌子。
“特使远来,一路辛苦,来,我先敬三杯,给特使暖暖身子。”晋文公举杯,大夫们也都举杯。
简师父把酒杯举了起来,看看众人,原本应当说几句代表周王慰劳大家之类的话,可是,简师父动了动嘴唇,没有说话,却把酒杯放了下来。就在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的时候,简师父带着哭腔说话了:“晋侯,我,我喝不下去啊。”
晋文公一愣,难道周王鞠躬尽瘁了?不像啊,简师父也没有穿丧服啊。
“周王发生了什么事?”晋文公问。
“周王被人赶走了,如今流落在外,特派我来请晋侯出兵护驾啊。”简师父几乎是哭着说,原来,周王下课了。
晋文公一时没有说话,他心中大是失望,原以为是好消息,谁知道是个坏消息。
可是,这真的是个坏消息吗?
狐偃笑了。
在说狐偃为什么笑之前,先简要说说周王是怎么下课的。
——周王的绿帽子
有一个小国叫滑(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姬姓国家,长期依附郑国。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投靠卫国了。郑文公不高兴了,于是兴师伐滑。
春秋那年头,端的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国手下有中国,中国手下有小国。大国之间其实很少正面冲突,一般都是拿对方的中等国家出气,弄得中等国家里外不是人;中等国家之间也很少打仗,拿对方的小国出气。
滑就是这么个小国,夹在别的国家当中受夹板气,谁不高兴都来打你。按理说,郑国要是有骨气的话,就该直接找卫国算账。可是一来卫国不好欺负,二来卫国有齐国撑腰,郑国不敢惹。所以,郑国就专找滑国出气。
郑国大军一到,滑国立即投降,宣誓成为郑国的保护国。郑国一撤军,卫国特使又来了,三言两语连威胁带吓唬,滑又赶紧宣布接受卫国的保护。
郑文公很生气,说你这不是耍我们吗?你们还有没有一点信誉啊?其实呢,郑国这么多年来,在齐国和楚国之间也是这么混的,跟滑国没什么本质区别。
郑文公仗着楚国撑腰,再次出兵讨伐滑国。
那时候卫国和周王室关系好,恳请王室出面,劝郑国撤军。于是,周襄王派特使游丝伯去郑国作和事佬,谁知道郑文公一向对王室不满,不仅不退兵,反而把游丝伯给扣留了。
“马拉戈巴兹。”周襄王火大了,本来你郑国投靠楚国就很过分了,如今还这样无礼,自绝于中央,是可忍孰不可忍?
怎么办?周襄王掰指头算了一下,自己的军队肯定不行,打不过郑国;齐国呢,正处于衰退期,指望不上;晋国呢,内乱刚结束,也指望不上;秦国呢,平时没什么往来,也指望不上。
亲戚朋友靠不上,那就靠邻居吧。
周襄王决定,请狄出兵讨伐郑国。这个狄自然不是北翟,也不知道是哪一块的狄,总之是狄。狄国很高兴啊,这下又有得赚了。
于是,狄国出兵,偷袭郑国的栎成功,郑国被迫从滑撤军。
周襄王一看,狄还挺好使,正好大老婆死了,干脆从狄娶了个老婆回来,跟赵衰的老婆叫一个名字:叔隗。
叔隗长得如花似玉,又年轻,周襄王把她立为王后。大臣们纷纷反对,可是没用。
第一部中说到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因为勾结北狄攻打襄王,被襄王赶到了齐国。后来襄王出于人道主义,又让他回来了,而且不计前嫌,封为甘公,平时还常常一块吃喝。
甘公原本是个泡妞的高手,再加上在齐国国家大妓院泡了这些年,泡妞的本领已经炉火纯青。三下两下,把叔隗给泡了。
周襄王知道弟弟给自己戴了绿帽,一怒之下废了叔隗的王后,甘公听到风声,逃去了狄,然后从狄借兵攻打周襄王。
周襄王的队伍实在没用,谁来欺负都行。没办法,周襄王仓皇出逃,一直逃到了郑国边境。这一次,郑文公的表现不错,主动派人给周襄王盖房子,送吃送喝送美女,血浓于水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
那一边,甘公自立为周王,但是不肯住在洛邑,带着叔隗去旁边的温城度蜜月了。
周襄王这个恼火,国家被抢了,老婆也被抢了,越想越觉得自己窝囊。于是,派简师父去晋国请兵,派左鄢父去秦国请兵,一定要抢回国家,抢回老婆。
就这样,简师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