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董承总算重整好政变班子,搭好台子,就等找个绝佳的机会唱好戏了!与此同时,曹操又不得不离开许都了,袁绍大军说不定何时就会举兵南下,还是得仔细防备才行。
八月,曹操竟率大军北渡黄河探入敌境,进抵黎阳(属冀州魏郡,今河南省浚县),探查敌情并扰敌视线,同时部署臧霸率精兵从琅琊向北攻入青州,侵扰齐郡、北海国、乐安国,从东面牵制袁军;又令魏种率兵在河内布防,阻挡并州高干南下,从西面牵制袁军。
然而,曹操在黎阳没找到啥好机会,便在袁军攻来之前,又迅速退回了黄河以南,至延津渡口(属陈留郡,在酸枣东北),然后问诸将:“谁可守此延津,以保黄河正面防线?”
平虏校尉于禁站了出来,自告奋勇:“禁曾为陷阵都尉,每战必前,此役当不例外。袁绍虽强,犯我必诛!”
曹操壮之,于是分给于禁步卒两千人留守延津,同时派东郡太守刘延扼守距延津东北方向四十里的白马城(今河南滑县东,城下亦有一黄河渡口白马津),成犄角之势,共同负责黄河正面防线。
安排完毕,曹操又于九月急忙忙返回许都,稳定朝局,同时安排兵马至官渡布防,随时恭迎袁哥南下。曹操分析,袁绍的进军路线必是直来直去在地图上画一条直线,从邺——黎阳——延津——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官渡到许,袁哥数学学得好,明白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因此,曹操将许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官渡,选为两军决战之地。官渡即古鸿沟之渡口,位置在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这里有鸿沟、沙丘之险,利于步兵据守(袁绍骑兵比曹操多);又有敖仓之粮,且为中原之腹地、水路之枢纽,调配兵马、粮草都方便。
层层布防,稳定两翼,这就是多维度的防守,应变弹性极好。曹操布局,稳妥中带着狠辣,厉害!战争就像围棋,布局阶段高人一等,胜利就等于到手了一半。
这边曹操积极布局,忙活了足足半年多,那边袁绍却迟迟按兵不动,真是一个庞大而迟钝的对手。
可就在此时,另一颗定时丨炸丨弹刘备先爆炸了。原来,刘备、朱灵领军来到下邳,阻住袁术北上之路后,袁术便只得再返回寿春,半路却粮尽兵散,被困在了离寿春只有八十里的江亭。此时此刻,一代天子可怜巴巴的坐在连张草席都没有的破床上,回忆前尘往事,独自叹息了很久,始终没想通自己怎么会混到如此地步,只得一声长嚎:“袁术乃至是乎!”然后吐血斗升,丢人的一命呜呼了。他的残部,随即被孙策接受。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不想当士兵只想当将军的士兵一样不是好士兵,为了自己不切实际的野心逆时而动,是为愚者也。而愚者又不知其愚,是为狂妄。而狂妄而又不知悔改,是为自寻死路。
任务省力达成,刘备、朱灵他们也就没必要再待在下邳了,可这时刘备耍了个心眼,让朱灵先撤,自己却留在徐州,等待时机杀死了曹操的心腹徐州刺史车胄,夺取下邳造反。
刘备之所以敢公然反抗曹操,是因为他拥有两个强大的外援:董承、袁绍。董承不多说了,袁绍则是刘备担任豫州牧后就开始刻意经营的关系,为此他还背叛了老领导公孙瓒,公开表态支持袁绍,向朝廷举袁谭为茂才(“茂才”比曹操孙权的“孝廉”高一等,茂才只有州牧、三公、九卿才能举荐,而孝廉则为郡国所举荐),以拉近两方的关系。
再说了,这徐州本来就是他刘备的,他只是取回他被夺走的东西而已。
所以,刘备底气十足,且让关羽留守下邳,自己则赶往小沛,据之以为犄角之势,同时派人北上联系袁绍、董承、昌豨,让他们也赶紧麻利儿的动手,大家一起玩儿死曹操!
昌豨就是徐州之东海国国相,当年跟臧霸一起混的泰山好汉,跟刘备也挺熟,此人天生一副反骨,当初跟着臧霸一起招安就是情非得已,现在一看刘备反了,当然马上也跟着反了。这样一来,徐州反政府武装竟增至到数万,不好对付了!
而曹操听说刘备真反了,这叫一个气急败坏:“大耳贼果不可信也!”偏偏这时候手里的精兵良将都调去官渡修筑防御工事了,没办法,只好派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俩九流角色去平叛,就算打不赢刘备,也能拖点儿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