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历史走到东汉末年,天下再次大乱,人心也乱到无以复加。于是东汉之政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宦官外戚倒台,名士化身军阀,武人成为暴徒,正统儒家观念崩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终则产生了很多乱世中的怪物。
这些怪物,信奉暴力至上,认为想要横行于乱世,就需要获取最强的实力、最强的武勇。这一畸形价值观念,其实是环境的产物、时代的悲剧。而后世很多道学家,却舍本逐末来批评这些“怪物”本身道德品质,这可不是一种好的历史研究方法。
事实上,怪物之所以被称之为怪物,正因为从来没有人,想要真正了解这些怪物的内心世界。或许大家看完这篇后,会觉得正史中的吕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他,没那么简单。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深入到三国前夕最重要、最著名的大怪物吕布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最深沉的无奈、最真实的情感、最卑微的懦弱、最强大的武勇、以及最疯狂的人生旅程。而以这道刺眼欲裂的赤色闪电,拉开纷乱三国的宏伟序幕。闪电过后,才是怪物终结者曹操的华丽登场,如此特效,这出历史大戏真是太酷了。
【正文】
1.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从各方面的历史记载来看,吕布出身草莽,是个剑客。汉朝所谓剑客,也就是不事产业的游侠,但靠一身武勇闯天下。这些人平常被豪杰大人们好生养着,游手好闲,关键时刻,却要豁出性命以报知遇。比如先秦时的专诸、荆轲、侯嬴、朱亥等,就是这一类人的先祖。
但是很可惜,东汉末年并不是游侠们的好时光,吕布也并不是一个安安分分的好游侠,于是,一个混世魔王诞生了。
经过东汉几百年世家大族的发展,游侠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先秦时,各国公子还对游侠以客遇之,双方地位相对平等;至汉武帝后,国家为求稳定,开始大力打击游侠,很多游侠被迫从军远征塞外,成为了帝国向外扩张的最佳炮灰。至王莽时期,朝廷史无前例的开征“游侠税”,还使得不少游侠改行。至东汉建国,天下重归一统,皇权与豪族结盟,使世家势力日益膨胀,下层游侠们又不得不依附于这些大姓士族生存,成为货真价实的卖命工具;否则便沦为盗贼,游走在法律与道德之外,去过自由、放荡而又堕落的日子。总之,这是一个讲究身份与血统的时代,王侯将相皆有种,游侠和武人身份低下,处处遭人鄙视,
吕布便生活在这样一种抑郁而毫无生气的时代,放眼望去,外戚宦官夺权,朝廷党争不断,士大夫豪族以正义为名,在其中交相攻斗,以至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地方势力各行其是;而常年累月的羌汉战争又加剧了关东与关西的地域矛盾,造成关西武人与关东士人之间深重的隔阂;其重重隐患最终导致朝廷腐败,卖官鬻爵,强权横行,虐遍天下。老百姓不堪忍受,到最后,大乱终于爆发,吕布也终于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甲子年)二月,秘密筹备十余年之久的民间领袖、“太平道”总教主张角终于发威,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自号天公将军,发动中原八州数十万有组织无纪律的党徒同时起义,他们头裹黄巾,攻州陷郡,所向披靡,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就是引发三国群雄登场的历史开锣音——黄巾大起义。
就在这潮流纷起之时,吕布的引路人丁原率先踏上了历史舞台。此打酱油者史料提及甚少,只有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汉末英雄记》里有些零星记载:“丁原,字建阳。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与吕布的性格出身倒是非常相似。不过,丁原却不是游侠,他早年为吏,勤勉卖力,又在镇压农民起义中拼死卖力,屡立战功,于是从基层一步步往上爬,终于做到并州刺史、武猛都尉,为一州封疆大吏,天下屈指可数的强大军阀。
自公元156年檀石槐统一鲜卑诸部后,强大的鲜卑人就连年侵入并州,烽火绵延数十年,故并州民风彪悍,尚武善战,时人谓:“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并州军之强大,使丁原在战争中不断扩大势力的同时,也极注重招揽自己的同类,他手下很快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人,其中佼佼者有三人,最猛的就是吕布。
第一位:张杨,字稚叔,并州云中郡(治今山西原平县)人,其性仁和,又无威刑,本非大将之才,只有一点,武勇,光这点便做到了并州军兵曹从事,为丁原帐下红人。
第二位:张辽,字文远,并州雁门郡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少为郡吏,武力过人,亦为并州军兵曹从事。
第三位就是吕布了,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也就是河套大草原,早年匈奴大本营,胡汉交融之地,武勇辈自然遍地开花,但名声最大的还是吕布,因为吕布有绝招。他的绝招就三个字:快、准、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