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关于这场平叛,我们能找到的历史资料很少很简单,短短几句话,仿佛转眼一场大风波平息无痕——而其间使者往来,合纵连横,多少内幕却无从得知。盖既称内幕,断非局外人所能知,故我等读史者也只能根据其结果略测其端倪。想来三方肯定经过一番惊险激烈的外交斗法,最终康居王勉强接受妥协,但又要带走疏勒王忠,这显然是他在让步之后提出的条件。如此班超当然也不能要求过多,以免对方狗急跳墙,即便他明知疏勒王忠是个巨大的隐忧。

看来,西域诸城邦由中国、印度、希腊、波斯四大古文明与北亚游牧文化汇流而成,其人种繁杂,风俗迥异,且彼此相距遥远,故离心力甚强,实难形成合力。另外由于昆仑山脉与蒙古高原的阻隔,汉朝势力又很难透入塔里木盆地,而北方草原民族却极易进出,这些都给班超的西域战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与阻力。在这种情况下,班超最终认识到,疏勒虽有地控中枢的好处,但同时是四战之地,若还没将外交工作做到完满,便贸然发动战争,恐怕只会使局势更加复杂莫测。

孙子曰:“衢地合交。”如今之计,还是应先交后战、静观其变,一面加强疏勒与南道诸国的联合与管控,一面收揽人心、蓄势待发、积极备战。班超只要随时摆出进攻的姿态却又稳坐钓鱼台而无懈可击,这些敌人总有坐不住的一天而不小心露出破绽,到那时,就是他发动全面反攻的伟大时刻!

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就在这里,很难想象,一个如此豪迈孤傲、野心强烈的班超,竟又能如此隐忍待机、甘于雌伏,就这超强素质,足可胜过这世上百分之百九十九的庙堂者了。

次年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北匈奴爆发内乱,各部落纷纷离散反叛,前后竟有七十三批人投奔到汉朝边塞投降。于是东汉朝廷推波助澜,另南匈奴攻其前,北丁零寇其后,东鲜卑击其左,西域诸国侵其右。北匈奴四面受敌,再也无法在蒙古高原一带立足,只好继续向西北迁徙,班超压力顿减,伟大时刻进入倒计时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敌人终于坐不住了。元和三年冬,原疏勒王忠向康居借兵,率领这支外国军队占据了疏勒西北部的损中城,然后派一使者秘密前往龟兹。数日后,他又派一使者来到磐橐城,竟提出要向班超投降,说在外漂流不好过,只要能回归疏勒,当个小兵仔都愿意。

班超看着小忠的请降书,哑然失笑,心想我班超难道看起来很好糊弄吗?既然来投降,为何又要带康居军队?实在太可疑了!于是撒出情报网一查,果然在龟兹发现几个身份神秘的康居人,再深入跟踪一番,小忠忠的阴谋昭然若揭——这种先诈降然后与龟兹里应外合夺取疏勒的小把戏简直就是侮辱班超的智商。既然如此,班超断不能枉费小忠的搏命演出,遂将计就计,全力配合,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小忠前来自投罗网。

小忠自以为得计,大喜,遂率轻骑三百来见,班超大摆鸿门宴,置酒高会。席间歌舞升平,宾主尽欢,双方互飚演技,一个是弃暗投明的回头浪子,一个是笑泯恩仇的好好先生,端地是胶漆相投,深情厚谊。然而小忠乐极生悲,酒正半酣,班超忽使出眼色,小忠还没回过神来,脑后脖子一凉,头已滚落地下。其余康居人见势不妙,皆一哄而散。

看着小忠的脑袋,班超胸中却不由生出一股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只觉心散如沙,没着没落。从前,他们是最好最好的战友,他们生死同舟、患难与共,可惜……

小忠践踏了班超的真心,班超砍了小忠的脑袋,他们扯平了。

不过,班超还得给可恶的康居人一点教训,于是带兵杀向损中城,击破康居军队,杀七百余人。康居王自知理亏,不敢抗议,只得吃下这个闷亏来,从此再不敢妄动。

班超面前的钉子一颗接着一颗被拔去,距离他发动全面反攻的时机日趋成熟。

次年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鲜卑攻入北匈奴东部地区,大获全胜,斩杀优留单于后凯旋而归。北匈奴连遭惨败,又群龙无首,遂再次爆发大内乱,屈兰储等五十八部落、人口二十余万,全体南逃至汉朝边郡投降。西域诸国闻讯大惊,有的惊喜,有的惊惶,而班超自然是最惊喜的一个。

——他发动大反攻的伟大时刻终于来临了。

危机,良机,转机,无论什么机,择机最重要,何时动手,事关成败。

是年秋,班超征调西域各国军队总计二万五千余人,对莎车展开围攻。莎车王无计可施,只得紧急向龟兹求援。龟兹王尤利多也明白最后的大决战打响了,遂遣左将军征发姑墨、尉头、温宿三国(温宿国在今新疆乌什附近,此三国皆为龟兹仆从国)共计五万人的军队支援莎车。

读史至此,我们这才发现班超在西域的处境多么艰难。就算经过这么多年的辛苦经营,他所能调动的军队依然不足敌人半数,这也难怪大家一直以来都不相信他能平定西域,实力不足嘛,这仗怎么打?现在似乎只有撤退,才是他唯一的明智之举了。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5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