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于是,梁松纠集了一帮权贵子弟(居然也包括老一辈的名将马武在内),又上书弹劾马援伐交趾时曾搜刮地方,满载了一车明珠、文犀等珍宝回家,此乃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欺君罔上,罪不容恕!

而刘秀看过奏章后,也不加详查,便在朝廷上大发雷霆,痛斥马援老而为贼,不是东西!又命将其罪交三公府议处,家属待罪侯查。

刘秀生性谨厚,一向善待功臣,且每每宥其小过,可这次偏偏失去常态、不可理喻、大动肝火,这也着实吓傻了马援家眷们,以致不敢把老将军的尸体送回故里祖坟安葬,而只能将其草草埋在洛阳城西郊的一片荒地里。更悲剧的是,马援知交故友遍天下,此时竟无一人敢来吊唁送葬,更别说为他出头求情。

太史公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马援为人慷慨重义,常散尽家财于故旧宾客,可一旦死后失势,竟无一人肯挺身相助,全都自动变哑巴。可见世态炎凉,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不要说我悲观,社会真实之残酷,远超大家想象。

看到这种情况,马氏全家老小更是惶怖难安,最后只得用草绳自缚,串在一起,齐刷刷跪在皇宫门前请罪,叩头出血,哭声连天。

读史至此,令人唏嘘。老将军在黄泉之下若见此情景,能否甘心瞑目?

刘秀看到马家一大堆人跪在宫门口,心里也挺不是滋味,怪尴尬的,便让人把梁松的奏章拿去给马家人看。马老夫人颤抖着捡起奏章,一看之下终于难忍心中悲愤,仰天哭号着大叫冤枉起来。一车薏苡,奈何变成一车明珠,吃了五年多的东西还能被人诬陷为赃物,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于是,马家接连上书诉冤,一共上了六次,言辞凄切,字字泣血,一个劲的哀求,刘秀这才稍息雷霆之怒,勉强同意将马援棺柩运回祖茔安葬。

明代刘伯温曾叹:“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多年君臣,相处甚欢,到最后刘秀却如此不信任马援。为何?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马援贪功好战,与刘秀之柔道精神相悖,故君臣间暗生罅隙,只不过从来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第二,驸马梁松与老将马武都是刘秀心腹与亲信,梁松更是刘秀死前遗诏中的辅政大臣,由此可见亲疏有别,即便光武竟也不能免俗。何况刘秀老了。人老了,护犊子,耳根软。

第三,马援来自敌对阵营,属于半路投诚、孤身投效洛阳,无人引荐,无党无派,如今又犯了众怒。为朝臣团结考虑,刘秀自然只能维护多数派。这便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厉害了。

读史至此,一声长叹。《论语》里虽说君子群而无党,但圣人的话有时在官场是行不通的。官场这玩意儿是很微妙,潜规则里讲究互相帮助,你从不徇私帮人,那出事儿了谁又肯来帮你?官场从来没有活雷锋,只有一个一个的圈子,你必须选一个进去,跟人抱团结党,否则就是异类,总有一天会被“清理门户”。

不要说我悲观,官场真实之残酷,远超大家想象。

9.柱石奇勋耀日星,云台何事不书名?

经过这件事情的打击,马援老妻蔺氏悲伤过度,不久竟恍惚成疾、精神失常了;又有其幼子马客卿,从小心智沉敏,被马援认为有将相之器,后也早夭;此时此刻,整个马家一片惨淡,原来宾客盈门的伏波将军府,如今是无人问津,秋风萧瑟,整个儿败落了。

明代谢诏有诗云“天遣英雄佐国优,君王薄义信谗谋。十年苦战功劳没,一旦翻啣薏苡仇。青史漫劳书将略,重泉不复见宸游。诗成忍向荒坟吊,月色寒波总是愁。”马援之悲,可以说震动了后世无数同病相怜的委屈者!

然而就在这一片的万马齐喑中,却仍有一人、只此一人,冒死挺身而出,上书朝廷为马援道不平。

这个人,竟是马援一直很看不起的、那个只当了一辈子县令的老乡朱勃。

原来,马援虽看不起朱勃,朱勃却一直非常敬重马援,这是一个真正的儒家君子、性情中人。当他听说马援的遭遇后,心内不由泛起一阵悲凉、不平与凄楚,只觉百感交集,于是奋笔疾书,写出了一篇让他流芳青史的著名奏章《诣阙上书理马援》。

朱勃在上书中,首先回顾了马援一生之功劳与苦劳,言其“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凉州群贵之间,旁无一言之佐,而弛深渊,入虎口,岂顾自计哉!建武八年,陛下亲征隗嚣,国计狐疑,大军未集,马援及时赶到,上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后吴汉败退,陇路断绝,唯独狄道坚守不下,士民饥饿疲劳,命在旦夕,马援又奉诏出使西方,镇慰边众,招集豪杰,劝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遂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终保大军无损,进而挥师猛击,因粮敌人,陇西略平。不久大军南下伐蜀,马援孤悬陇西,却以弱卒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贯胫;数载之后,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气,遂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终斩灭征侧,克平一州;直至花甲之年,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亦不独存。此真精忠报国、至死不渝之良将也!”

然后,朱勃极言马援之平蛮指挥无误,解释说:“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攻敌未必为得,迟疑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而不欲生归哉!”

接着,朱勃又悲叹道:“马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瘴气,僵死军事,结果却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百姓未闻其毁,突遇三人成虎,横被诬罔之谗,家属闭门绝客,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辩,生者又莫为之讼,臣窃伤之!又明主重于用赏,轻于用刑。望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

总之,马援乃死于国事的烈士,还请皇帝与公卿重新评断其功过,考虑是否恢复其爵位,以塞海内之怨望。”

刘秀看了朱勃这封言辞恳切、感人至深的上书,又想起马援与自己的点点滴滴,不由低首无言,心中怅然,感觉自己做的有点过分。

冷静下来想,马援这人确实忠心耿耿,一心只为朝廷打算,否则又怎肯舍弃洛阳的妻子家小,而以年老之躯深入不毛之地,为国百战无悔,直到病殁疆场呢?

“马革不辞捐绝徼,骊珠宁复秽征轺?”你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贪污谋私,掠夺民脂民膏呢?如果真是这样,交趾的越人应该早就再叛了吧,怎会这么多年还平安无事?

另外,马援之前进军壶头,是光武帝刘秀亲自批准的作战方案。如果说这是失策,那么刘秀自己也难辞其咎。再说后来仗不是打赢了么?马援又何罪之有?

整个夜晚,刘秀一遍又一遍的看着朱勃奏章,默默闷愁,悔思无及,越想越觉得心中沉痛,不能自已。

唉,伏波不负国家,然朕负伏波矣!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5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