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5. 南海楼船从此去,将军铜柱界重标,伐鼓炎州,铜马宣德,方使三千世界,百亿须弥

关于二征姐妹与马援,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立场拥有不同的历史评价。中国从前的史书,当然都把“二征”视作叛逆者,而把马援视作忠臣良将(骆越人无话语权);但问题是交趾在北宋之后脱离了中国直接统治,成为属国安南,后来又独立成了越南,这下可就麻烦了!为了各自的民族利益和民族发展,现代人不得不对这段历史,重新进行评价。

首先,成书于13世纪到17世纪的《大越史记全书》等越南史料竟认为:二征起义是越南人民反抗汉朝民族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二征夫人则是越南人最伟大的民族英雄;而马援竟成了汉朝侵略军总指挥,是一个双手沾满了越南百姓鲜血的侩子手。

今日,在越南各地都有大量纪念二征的祠堂、庙宇和以她们命名的街道。譬如越南首都河内的四个市区中就有一个叫“二征夫人区”。1959年3月14日(即阴历二月初六,据传为二征夫人殉难日),越南政府更是发行了一套“二征”同图邮票两枚,图案为征侧、征贰骑在大象上作战。政府如此,民间更甚,据说在今天越南北方的许多农村,还把征氏姐妹的几十个女部将当成城隍供奉。

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勉强可以接受二征夫人是越南民族英雄,但要说汉朝军队是侵略者吧,这当然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刘秀、马援非常之不公平。然而照顾到越南的民族感情和中越的睦邻友好关系,我们又不得不作出让步,据说当年周恩来和贺龙出访越南时,就去了二征的庙宇凭吊致敬、献上花圈,认为中国人民从前对不起越南人民。就连香港的金庸也认为:“二征王是汉光武帝所执行的大国主义的牺牲者,是被中国的侵略军所杀死的越南民族女英雄。”引起多番争议。

这些评价和争议,其实很无聊。事实上,在越南尚处在原始蒙昧未形成民族意识与独立国家之时,二征夫人是否会认为自己代表越南人民,马援又是否会明白自己是在侵略他国?所以很可笑,大家都只是在将现代人的历史观点与民族主义强加于古人。所谓侵略,所谓起义,如果汉代人听说,一定很无语。

扯远了,且说马援斩杀二征后,再接再厉,又以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跨海南下,进入遍布深林巨木、大象犀牛出没的九真郡(见郦道元《水经注》),开山填海,一路狂扫,又斩获徵侧余党五千余人。马援将叛乱的骆越首领三百余人北迁至零陵郡。至此,交州诸郡的大规模叛乱宣告结束,刘秀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但马援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交趾维稳,并为当地做了很多实事,深受骆越百姓爱戴。他每过一地便治城郭,兴水利,教民稼穑,惩治恶吏,并上奏朝廷将苏定下狱治罪。同时加强郡县制度,让汉朝官吏深入到县一级行政规划,并找出了越律与汉法互相矛盾的地方,奏请朝廷做适当修改,然后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与越人约法共守之,以达成民族和解,避免重蹈苏定覆辙。从此,当地居民始终奉行马援颁布的新法律,直到清代,广东番禺人屈大均还说:“伏波故有神灵,为徼外蛮酋所畏,自汉至今,恪遵约束。……交趾人每惧汉人诉其过恶于侯而得疫病,于是设官二人守庙,不使汉人得入。而其君臣入而祭者,必膝行蒲伏,惴惴然以侯之诛殛为忧。”

然而马援的目标仍不仅于此,为了帝国南方之长治久安,他并未将眼光局限于一个交趾,而是整个印支半岛。

然而马援的目标仍不仅于此,为了帝国南方之长治久安,他并未将眼光局限于一个交趾,而是整个印支半岛。

据记载,在这期间马援遣使远至交州以南的蛮荒之国中,去宣扬大汉威德,收降其中识相部落,攻打其中不服王化者。晋代《神异经》还传说,当时南方暹兜国王惊叹于伏波将军的显赫功绩,派出使者向汉军敬献了两头军用神牛。这两头牛毛黑如漆,体躯庞大,却不用喂食草料,因为它们会自行外出寻觅铁石为食,饲养员只需在牛棚中准备一盆火炭,供其解渴之用即可(蒸汽机车??)。又说这种牛的粪便是天下最好的铁块,被称为“镔铁”。马援使用这种镔铁制造武器装备部队,从此在南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很有想象力的神怪故事,但它或许说明了一个状况——马援在南方平叛时,应该得到了一些亲汉部落的有力帮助。据《水经注》所载之马援奏书,当时汉军还有支一万两千人的交趾精兵,皆骆越族人,其中便习战斗者二千兵以上,能发毒箭,矢注如雨,所中辄死。战斗力极其强大。

据传,马援后来还率楼船部队登上海南岛,征服了岛上的俚人(今黎族之先民),然后设置城郭,教他们打井取水、耕作铸造,又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与历史遗迹。在今东方黎族自治县八所海港附近的罗带乡十所村,尚有马援所掘古井一座,井水夏凉冬暖,天旱而不枯,号称“天南第一泉”。郭沫若先生参观此处时曾留诗一首:“水泉清冽异江河,古井犹传马伏波,想见当年师驻日,三军朝汲定如梭。”又徐闻(今广东徐闻西,乃渡琼之港口)有伏波祠,祷马援为琼海之神,这都说明汉军确曾横越琼海,踏足海南岛。

至于马援的足迹究竟有到多远,据《唐书•环王传》与《安南志略》等史料,说他一直打到了湄公河三角洲,设象林县(今越南广南维川茶桥地方),然后在这里树立若干铜柱(有的说两根,有的说五根),作为东汉与蛮族的法定国境边界线,并在上面刻了六个大字“铜柱折,交人灭。”蛮夷们摄于马援之威,害怕铜柱哪天真的不小心断折,便在每次路过时偷偷用石头给铜柱加固,天长日久,竟形成一座小山,把整个铜柱都给埋住了,一般人根本找不着,只有“马留人”知道其真实方位。(马援当年在这里留了十户汉军看守铜柱,这些人都姓马,所以被称为“马留人”或“马流人”,隋末时繁衍至三百余户,据说他们隔绝于蛮夷,自相婚姻,自成一统,为一异域之独特汉人村落。)

其实,据南方很多地方志记载,马援这一路南征,一路都有留下戊守兵将。他们有的定居部落,世袭土司,管理蛮夷;还有的留在河网急流险滩处为行人导航,确保交州路途通畅。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开发南部的伟大先行者!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4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