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当然刘秀在给予功臣们巨大富贵的同时,也下诏告诫他们说:“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 小雅》)而功臣们也个个都很老实,并不以失去权力而怨怼朝廷,这也算是中国历史上一君臣佳话了。

刘秀加强皇权的的另一大绝招,就是高位者执掌小,位低者却执掌大。比如主管军政机要的尚书令以及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秩禄不过千石;而品位最高的三公,反被架空削减了权力。这就是刘秀的帝王智慧与领导艺术。

除此之外,刘秀还有一个老招数,那就是与功臣家族大肆联姻。这样功臣的子孙都做了刘家的驸马,功臣的女儿都做了刘家的媳妇,于是君臣一体,亲上加亲,最终凝聚成了强大而稳定的统治核心。至此,中国历史进入家族政治时代。

关于建武年间东汉朝廷的独特政治风貌,我们这里不妨再提件趣事儿。有一次,刘秀与功臣们宴饮闲谈,一时兴起忽然问道:“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正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王莽之乱,那么这些时势英雄又会在哪里呢?好一个有趣而又深刻的话题。功臣们的聊天热情顿时被点燃了。邓禹率先答道:“臣少尝学问,可为郡文学博士”(候补官员)刘秀笑道:“何言之谦乎?卿邓氏子,志行修整,何不为掾吏功曹?(郡太守之高级幕僚,相当于政府办公室主任)”其他功臣也都一一回对,轮到马武时,他说:“臣以武勇,可为郡尉而督盗贼。”马武本绿林好汉出身,做了高官后也江湖气不改,生性好酒放纵,常常醉语戏言,是诸将中的开心果,于是刘秀对他大开玩笑道:“汝嗜酒豪侠,又任性子,且勿自为盗贼,反遭亭长所捕也!”一干君臣哄堂大笑。

看来,权力并没有成为刘秀与功臣之间的罅隙,反让他们君臣之间的友谊更加融洽。在东汉,统治者常常将亲情、友情提升到政治之上,就像用一张温情脉脉的面纱笼罩住政治本来的狰狞。这股刘秀首开的政治风气,后来唐宋亦多有借鉴,只是它需要帝王具备极强的控制力与安全感,所以甚难效法,比如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且太着痕迹,其境界差距刘秀远矣!

正如明朝王夫之所言:“三代以来,君臣交尽其美,惟东汉为盛焉。”唐朝名将李靖亦曰:“昔莽势不下于项羽,寇邓未越于萧张,而光武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以此论将将之道,臣谓光武得之。”刘秀在功臣问题上处理的算是完美,以至后人非常倾慕。

不过小生倒认为,刘秀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是不错,但还没有到完美的境界,它有后遗症。因为这样一来,功臣虽不掌朝政,无法威胁皇权,可是凭空又多了好些豪族与外戚,这些豪族经年累月无限制发展下去,最终便形成了庞大的门阀世族阶层,一批寄生虫坏了中华大好河山。

看来,中国帝王是始终逃不脱一个历史怪圈了:打击削夺功臣家族,则得罪上层,容易被称寡恩;恩养纵容功臣家族,却又不利百姓,久之便沦为腐朽。怎么选都是错!怪圈,宿命,几千年来周而复始,纠缠不休。历史就是不同的人,在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而且,刘秀最终也没能解决帝国的最大问题,土地兼并问题。所以后人常叹:“夺富民之田,以与无田之民,则富民不服,此必生乱。如乘大乱之后,土旷而人稀,可以一举而就。高祖之灭秦,光武之承汉,可为而不为,以是为恨。”(宋代苏洵《论衡》)其实,王莽大乱与秦末大乱又有不同,秦末豪强皆荒弃田园、聚保山泽以避乱,而王莽时豪强皆据其乡土,招纳流亡,组织地方武装自卫,牢牢抓住自己的土地不放手。所以,刘秀想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更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南部大开发战略,往南方大批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以缓解土地矛盾。

其实在古代落后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土地兼并问题根本是无法解开的死结,除非彻底取消土地私有制与土地买卖。但这又是不可能的,王莽已尝到了恶果,稍微碰一下就毁灭了,还连累的整个天下头破血流。所以这个问题不仅刘秀解决不了,任何一个帝王也解决不了。刘秀能在他的历史局限性里,尽力抑制与打击既得利益集团(以“度田不实”处决河南官吏十余人,以“阿附藩王法”收死王侯宾客数千人);又以“度田令”开创中国数目字管理经济的先河,这些已经是很难得了,它延长了汉朝中兴的时间,也值得肯定与褒扬。

扯远了,我们回到原先的话题。刘秀身为帝王的第二个政治原则,即量才而用。比如吴汉这个人,刚毅强力,果敢悍勇,文虽不能安民,武却足可平乱。所以这个人得留着,平常不用,关键时刻却有大用处。天下虽已一统,但匈奴仍为乱北边,各地也偶有流民起事,刘秀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越是聪明仁厚的主人,越需要这一条凶狠吓人的大狼狗。吴汉就是一条超级大狼狗。

这条大狼狗,虽然天不怕地不怕,对下放纵抢掠,对敌心狠手辣,可一旦面对刘秀,就立刻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刘秀出征,他就忠心耿耿跟随在旁,屏息侍立,昼夜不离;刘秀打仗不顺,诸将都心生惶惧,失去常态,唯有吴汉意气自若,从容巡营,整厉器械,激扬士吏,鼓舞大家绝地反攻。据说有一次,敌兵忽然夜袭,汉军皆惊乱,吴汉却坚卧不动,而待其自定,颇有周亚夫之风。

所以对于吴汉,刘秀只有一句话的评价:“吴公差强人意,威重隐若一敌国矣!”(“差强人意”刘秀原创成语之八)

除此之外,吴汉这人还有三大优点:

第一,雷厉风行,干劲十足。吴汉虽然已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但基本没有什么官僚习气,往往早上接到诏令,晚上就率军出发,一刻都不耽搁。

第二,为官清廉。按理,吴汉的爵禄在功臣中名列前茅,应该富得流油才对,可他的官邸却是功臣中最小的;就算夫人去世,他也只是薄葬小坟,不作祠堂,竟比一般富家还要寒酸。还有一次,吴汉家人背着他购置田产,他听说后勃然大怒,说:“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竟把买来的田产全分给了族人。

第三,为人谦恭。吴汉虽然狠毒,但绝不跋扈。事实上,他在朝中时非常谨慎,不该说的话绝不说,从来不给人留任何把柄。

综上所述,刘秀对吴汉这个人,是又爱又恨,放心而不安心。吴汉对此倒也心知肚明。建武二十年,吴汉病重,刘秀亲自前往探视,吴汉在临死前最后一句遗言就是:“臣愚无所知识,惟愿陛下慎无赦而已。”说完君臣会心一笑。吴汉这是感慨自己得遇英明仁厚之主,所以才能安享富贵,又功成名就,而得以善终,这是他的大幸运与大福气。

吴汉死后,刘秀下诏悼惜,赐谥为忠侯,又大发禁军将士、车骑前往送葬。

以甲士送葬,此为王礼,大臣本不得使用。历两汉之朝,仅霍去病、霍光、吴汉三人有如此殊荣。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4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