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仗是打完了,而且大获全胜,但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刘秀面前:这转眼多了数十万的降卒,也就多了数十万个大麻烦。杀又杀不得,放吧也放不得,究竟该拿他们怎么办?
关于这一点,刘秀的想法是这样的:流民之所以为流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土地,只能靠劫掠为生。那么与其让他们去掠百姓,不如让他们去掠地盘,帮自己平定天下。因此,他决定将铜马军诸首领封为列侯,再将其部队打散编入各军,这样是既解决了麻烦,又增加了兵力,日后还不用拉壮丁扰民了,一举三得!两千年后一场淮海大战,中共也是用这个方法成功消化了国民党数十万俘虏部队,两者虽然时代大不同,却也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兵法有云:“受降如受敌。”收编数十万部队,这可比打败数十万部队难多了,它需要极强的政治手腕与政治魄力。当年项羽和白起,算得上中国数一数二的名将,可就是解决不了受降问题,所以只能采取屠杀之下下策,从而造成了极坏的政治影响。而刘秀虽然有心,却没有中共那强大而严密的政工体系,他要怎样凭一己之力,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呢?
据《后汉书光武纪》记载,刘秀收编铜马的工作一开始非常不顺,诸将不信任流民军,流民军也不安心归附,总之双方各怀主意,实在是很难精诚团结。刘秀虽焦急万分,但他这人有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自信。正是这种冷静而淡定的强大自信,在刘秀身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感染力、吸附力与人格魅力,引得东汉无数英雄尽折腰,这帮铜马流民当然更无法抵挡。
于是刘秀别出心裁,竟然来了一个“单骑劳师”。他不顾危险,只带几个随从,轻骑乘至降兵驻地,一个营一个营的去看望大家,嘘寒问暖,与将士们又是握手又是拥抱。他的亲切与真诚,他的胆识与帅气,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过原野,但觉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温暖了天地万物,感动了所有将士们的心,大家都相互说道:“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成语“推心置腹”典出于此。)
民国名将蔡锷尝言:“军队之为用,全侍万众一心,同袍无间,不容有丝毫芥蒂,此尤在有一诚字为之贯串,为之维系。否则,如一盘散沙,必将不戢自焚。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对待敌人,当然可用诡谋;但对待属下、特别是降卒,则一定要推诚示信、推心置腹,不仅要把对方提上来的心放回肚子里,还要把自己的心也放进去,这才是军队管理的王道。至于其他什么“奖惩分明”、“杀人立威”、“爱兵如子”之类的方法都只是“术”,而非“道”也。
对比刘秀,更始、王郎、刘永、及公孙述等人,即使也很善于招降纳叛,但他们招降全凭滥封官爵与威逼利诱,而不以真心待之,所以初起时虽然强大,但等他们所拥有的利益无法满足手下人不断膨胀的胃口时,其众叛亲离也就为时不远了。
就这样,刘秀以真诚的态度、强大的感召力、独特的偶像魅力,以及出众的领袖气质赢得了广大降卒的心,一时拥兵五十万于河北,雄踞燕赵,威震九州,遂以王之爵位却被天下吏民尊称为“铜马帝”,这个名号虽然有些言之尚早,然而确是其真正实力与威望的体现,相信过不了多久,刘秀就会让它名副其实。
10.诚结明主,载木烧庐,折冲千里,灭此朝食
不过在真正称帝之前,刘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他统一天下战略计划的第三步:挺进河内,控扼山河,同时肃清更始政权在河北的最后一股力量——刘玄手下重臣,尚书令谢躬。
当初,刘秀围攻邯郸之前,刘玄就怕事情不妙,所以急派谢躬率五将军往河北参战。邯郸战役结束后,谢躬就率兵屯驻在魏郡首府邺县,负责牵制及监视刘秀。谢躬这个人,勤于职事,工作也很讲原则,刘秀表面上很欣赏很敬重他,实际对他非常忌惮,这是一个太难缠的家伙,手下又有十好几万大军,闹不好可要坏大事的。
现在就是考验刘秀权谋的时候了,这也是帝王的一门必修课,自从大哥死后,刘秀就一直在辛苦修炼,如今的他已非吴下阿蒙,可怜谢躬,即将成为刘秀权谋下的第一个牺牲品了。
首先,刘秀虚与委蛇,示以友善,常用言语麻痹谢躬,多次当众称赞他说:“谢尚书真吏也。”直把他夸的天上有地上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又隔三差五派人送礼以表慰安,搞得谢躬飘飘然不知所已,还以为刘秀真的是个厚道人,于是慢慢放松了警惕性。不过这也很难怪他,谁能想到,著名的阳光帅哥刘文叔背后,竟也会有如此阴暗的一面。
接下来,刘秀又在丛台(即赵武灵王在邯郸所建之丛台)以言语试探,暗地里拉拢了谢躬部下骁将,原新市兵将领马武,成功削弱了谢躬的力量。
刘秀与马武的这段丛台对话颇有意思,现记录如下:
刘秀说:“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
马武谦虚地说:“驽怯无方略。”
刘秀却说:“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两人赛比谦虚,其实各自心许,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多就是从这种含蓄暧昧中来的。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
马武后来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子张,星宿“奎木狼”), 官拜捕虏将军,爵封杨虚侯;而在野史评书中,他是绿林第一好汉,擅使一把锯齿飞镰三停大砍刀,诨名“花刀太岁武瘟神”,号称天下第一快刀手,加之生平嫉恶如仇、重情重义,是个非常讨喜的角色(民间曾将他与铫期共奉为门神)。当然在正史中,此人骁勇敢死稍逊铫期,才智谋略也不及诸将,不过性格倒是挺好,阔达敢言、痛快爽直,颇得刘秀喜欢。
马武归心,诸事齐备,刘秀便下了一盘很大很大的棋,来个调虎离山借刀杀人连环计,终于一举除掉了谢躬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当时,在魏郡南面,也就是河内郡射犬县(今河南武涉东北)一带,有一支由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等帮派组成的流民联军,聚众有十余万,与盘踞在山阳(在今河南焦作市西,属河内郡)的流民武装“尤来”军相呼应,经常北上魏郡劫掠,严重威胁邺县安全。刘秀乃急人所急,主动提出要率大军南下助谢躬解决这个大麻烦,写信说:“我今追贼于射犬,必破之。尤来在山阳者,势必当惊走。若以君威力,击此散虏,必成擒也。”谢躬闻信大喜,更为刘秀一番美意所深深感动,遂欣然同意,表示配合。
刘秀见谢躬如此配合,当然更是大喜,遂亲率大军南下河内,暗地里却派吴汉率领一支突骑去突袭谢躬的大本营邺县,部署已定,就等着丰收果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