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曾闻信,大牙都快笑掉了,区区二十骑就想夺我的军队,真是找死!遂亲自率领千余亲卫,出城去热烈欢迎吴汉。
吴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越小看我,你就越没有防备,到时谁才是找死,还说不定呢?
于是,两支兵力相差悬殊的队伍面对面相会于城下,苗曾刚想笑话吴汉两句,吴汉却忽然一声大喊,杀!二十骑如一把利刃,直接插入苗曾阵中,苗曾手下将士全无防备,转眼被吴汉等人透阵而入,直至苗曾中军,苗曾急欲挥军抵挡,晚了,但见吴汉一马当先,光速冲至苗曾面前,手起刀落,血光飞射,苗曾的脑袋已滚落马下。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这就是吴汉的“风暴斩首行动”,擒贼先擒王,不用麻烦,一刀解决所有问题。
见此,幽州兵将全体石化,怎么回事儿,还没反应过来主将就死了,这仗还打不打?
吴汉也不废话,一手持节,一手高举苗曾头颅,高声道:“苗曾拥兵谋反,不奉征调,今我奉节杀之,以儆效尤,尔等还不速速听令。”
诸兵将早已心胆俱裂惶惑不知所措,闻言赶紧跪了下来,齐声道:“愿听大将军之令。”
就这样,吴汉斩苗夺军,威震北州,各郡乃望风弭从,均发突骑来会。
与此同时,耿弇在上谷也顺利杀死了刘玄的爪牙上谷太守韦顺和渔阳太守蔡充,夺了他们的军队与地盘。原任太守耿况与彭宠归位。
至此,幽州十郡突骑,八成被吴汉搞定,两成被耿弇搞定,各郡各发突骑,共计五万余人,浩浩荡荡南下,前去与刘秀会师。
而刘秀目下在哪儿呢?他又在干什么呢?
刘秀正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执行他统一天下的第二步计划:扫平并收编河北流民武装。
当时,在河北与青州交界的清河郡一带,有一支叫铜马军的流民武装正四处寇掠,聚众有三十余万人,是河北的心腹大患。所以刘秀在更始二年秋,亲率大军前去平定,然而铜马军的数量实在惊人,双方激战数次,互有胜负,最后两边都打累了,便在清阳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
就在此时,吴汉与耿弇带着五万幽州突骑前来增援了,这一下,汉军士马大盛,诸将纷纷请战,可刘秀竟一概不准,原因嘛很简单:平定流民武装,与对付割据势力不同,流民聚众寇掠,不过只为求食而已,他们意在攻,不在守;如此汉军则应反其道而行之,意在守,而不在攻,这就叫避其锋芒,挫其锐气,慢火煎鱼,以逸待劳,待其攻无可攻,守无所守,再一举击七寸,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所以刘秀命令:各军坚壁不动,挑战不理,等到铜马军饥困难忍,自会派兵去其他地方劫掠,这时候我们再派出部队进行截击,把他们打缩回去,同时再遣一支突骑,秘密切断他们后方粮道,而将其控制在滏阳河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打不死也困死他们。
我们看刘秀如此部署,简直就是当年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翻版与升级版。坚壁挫锐,粮尽可击,这一种将空间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大兵团耗敌战术,正是刘秀这位天才军事家对付流民武装的终极杀招。
果然,铜马军被刘秀困在清阳一个多月后,终于粮草断绝,无力再战,遂夤夜南遁,想换个地方讨生活,总之别去惹刘秀这个狠角色了。刘秀遂尽起突骑从后追杀,追至魏郡馆陶一带,铜马军被彻底打残打傻,一大半投降了汉军,剩下一小部分加入到了从东南兖州涌来的高湖、重连两支流民武装,声势复震,遂复与汉军交战,刘秀只好又教训了他们一顿,这下他们再也不敢打了,也不敢逃了,全部缴械投降。
现在,仗是打完了,而且大获全胜,但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刘秀面前:这转眼多了数十万的降卒,也就多了数十万个大麻烦。杀又杀不得,放吧也放不得,究竟该拿他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