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一个人,自然就是始作俑者酒泉太守辛武贤,宣帝提拔他做破羌将军,指挥一路兵马单独行动,俨然已与赵充国平起平坐了。

第二个人叫许延寿,是皇后许平君的叔叔。宣帝当年落魄时,曾受过他的旧恩,所以一即位,就让他做了侍中光禄大夫,后又封乐成侯,对其宠信之极。所以便趁此机会提拔他做个强弩将军,意思也想让他赚些军功,以免旁人说他无功封侯不成体统。

你看看这两个人,一个是做梦都想封侯的极左派将领代表,一个是极力想证明自己的皇帝亲信外戚,一个比一个不好管,一个比一个让人头大。这不是助赵充国早日平叛,这简直就是在给赵充国添乱!

但是最让赵充国头大心乱的还不是这两个人,而是宣帝回复给他的一道诏书。这道诏书的措辞非常严厉,与刘询平日对待赵充国那谦恭和气的态度简直天壤之别,这要是换个胆小的人早就吓死了,但赵充国只是面色平静的看完,然后转手就给了旁边的董通年。董通年一看诏书,立刻脸色大变。

诏书中先说了一句客套话,言:“皇帝问后将军,甚苦曝露。”然后突地话锋一转,质问赵充国,说将军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就因为要支撑前线你打仗,后方的粮价已经由去年的一石五钱,涨到了现在的一百多钱,足足二十多倍!咱们好不容易去年大丰收,粮价降到大汉开国以来最低值(“文景之治”时也不过十余钱),多好的局面,全被该死的羌人给毁了!你现在还想拖,拖到冬天再来打,等冬天的时候羌人早收好麦子躲进山里了。到时他们粮草充足坚守不出,我军却要天寒地冻的去攻打他们,这到底对谁更有利?你就知道拖泥带水,却不知道花国家的钱心疼。小小的羌贼,还要花数年的时间去平定!好哇你这个将军,当的可真是轻松快活!

宣帝骂的倒确实有道理,他也有他的难处。据《汉书》载元帝时贾捐之(贾谊曾孙)言,宣帝时平羌之战,前后不到一年,兵出不逾千里,竟费钱四十多亿,相当于帝国一年所征之赋税!搞得大司农最后实在拿不出钱,只好奏请从皇帝的小金库中取“少府禁钱”来抵用军费。可见打仗是个多么花钱的东西。关键关陇至河西一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转运费用太大。

骂完赵充国后,宣帝诏书中接着又下达了新的作战方案:让破羌将军辛武贤等人率领一万两千余骑,带上三十天的粮草,从酒泉出发,向南八百里到达鲜水北岸,于七月二十二日对羌人罕部发动进攻。将军你必须立刻准备出发,引兵向西推进一千二百里也到达鲜水,与辛武贤等人两面夹击,大破羌人,不得有误!同时晓谕士卒,阵却敌者,赐钱十万。

诏书最后又用非常坚决的口气说道:“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金星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将军急行装,因天时,诛不义,万无一失,勿复有疑!”

在这篇诏书中,宣帝从经济民生、天时气候、星相占卜三个方面把赵充国的方案批了个体无完肤,看的董通年是心惊肉跳两手发抖,他抬起头来,畏畏缩缩的看着赵充国,说将军要不咱算了吧,按陛下的指示干得了!

可赵充国不,他觉得自己不能妥协!前次乌桓之议与车师之议,赵充国最终都没能坚持己见,那一则是为了文武间的团结,二则是因为赵充国手里头没兵。可是这一次,赵充国兵权在手,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将军自可便宜行事!当年周亚夫不就抗命了吗?我赵充国也要抗命一次!

万幸,赵充国奋起抗命了,否则汉之西北危矣!

当然,抗命也要讲究策略,周亚夫就是不讲策略最后吃了大亏。赵充国没那么傻,他有两个策略,一个策略是拖,另一个策略是辩,因为真理越辩越明,刘询并非不通道理之人,只要上书谢罪陈明利害,皇帝最后一定会支持自己的,赵充国有信心。

在这道著名的上书中,赵充国用他的毕生才学与实地考察,给远在长安、纸上谈兵、因循呆板、片面短视的满朝兵法盲,好好上了堂古文写作课与军事理论课。其文条理明备,线索清晰,分析深刻,干练通达,史称《上书谢罪因陈兵利害》,为后人士大夫为官者必读范本,苏东坡与曾国藩甚至说要学古文,赵充国的奏章为必读之篇,可见其价值。这里我就不引全篇了,诸位有兴趣可以自己搜来看。这里只述及大意。

首先,赵充国不忙着辩解,而是给刘询戴了顶高帽子,说他前次遣使(义渠安国)至羌人罕部对其加以抚慰,此恩泽甚厚,非臣下所能及。臣正是佩服陛下盛德无量、妙计无穷,所以才在羌人部落中大力宣扬天子的盛德与英明,以此来分化瓦解西羌联盟。

接着,赵充国话锋一转,开始分析敌人的情势:如今羌人的“首恶”先零部落只有九千人,但如果加上罕、幵二部的“胁从”则有两万余精兵。如果我们先打“胁从”,那么“首恶”害怕“胁从”向我们投降,必引兵前来救援,那么原本与先零同床异梦、且有旧怨的罕、幵二部心怀感恩,必然反与先零结成更加紧密的联盟。而以此联盟两万多的精兵再去胁迫其他西羌小部落,那么我们要对付的羌人就会越来越多,最终不可收拾。如此平羌便不是一两年的问题了,恐怕劳民伤财、兵连祸结十数年也难搞定。所以,必须先打“首恶”先零,此兵法所谓“上兵伐交。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也。”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析完敌人的情势后,赵充国又开始分析汉军,重申河西汉军万万不可轻动:如今酒泉和敦煌两郡的兵马甚少,正是兵法所谓“攻不足者守有余”。他们就该守在那里以逸待劳,而不是疲兵远袭去主动进攻敌人,因为兵法又说:“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也。”善战者要会调动敌人,而不要让敌人调动自己。

分析完敌我两方的情势后,赵充国又表忠心、明决心道:“臣得蒙天子厚恩,父子俱为显列。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无所顾念,但为国家计也。”最后又表示,如今羌虏马肥,粮食方饶,实在不宜进攻。最好还是等到冬天再去打先零,如果搞定先零,罕、幵二部还不归降,那就等到来年初春,再去收拾他们。这样既合用兵之道,又合用兵之时,善之善也,望陛下裁察。

最终,刘询又部分同意了赵充国的建议,决定河西的兵暂时不发了,而且也先打先零部落,但要立即打,不能拖到冬天,因为他是皇帝,还要为国计民生多考虑。

赵充国发出奏书的时间是六月二十八日,宣帝收到奏书并下诏批复的时间是七月六日,长安与金城远隔一千四百五十里,往返就是两千九百里,再加上群臣商量还有皇帝下诏等所有时间,一整套下来竟然仅仅花了七天,由此可见汉朝人驿传之速、行政效率之高。《汉旧仪》有云:“驿三骑行,日夜千里为程。”以当年之硬件条件,比于现代化之今日,其效率若此,今人汗颜矣。

赵充国收到诏书后,细致的考虑了一下,觉得自己也该理解皇帝的难处。如今汉军之存粮毕竟已不多,靠关东转运耗费巨大。皇帝因此迫切的想结束这一战。既然这样那不如就先试一试,或许不能取得完胜,但至少也能震慑敌胆,将局势稍微缓和一些,完了再从容想办法,让羌人彻底臣服,永绝后患。

于是赵充国带上西部都尉府所有骑兵,向先零发动了突然进攻。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3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