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询闻信立时慌了:糟糕,这一来二去,连用带丢,汉朝之前为防备叛乱、而在金城郡搜购囤积的四十万斛粮食,转眼就被义渠安国丢掉一半。再要派大军平叛,长途转输,征发劳役,花费就不是一点点了,没几十亿钱根本搞不定。

一失足成千古恨,用错一个人,整个国家被拖垮。

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战事已开,现在只有打了,但具体派谁领兵去打,派多少人去打,具体怎么打,这些刘询完全没有主意,他只能再去请教赵充国。

不过刘询不大好意思再召赵充国入宫了,毕竟老爷子今年已有七十六岁高龄,是有史以来除姜子牙外活的最长的一位将军,在当时与苏武并称为朝廷两大老国宝,这种国宝即使不放在博物馆里珍藏,也该对其表示最高的尊重与礼遇。何况当初任用义渠安国之时,朝廷就把老将军撇在一旁,现在出了问题又来找人家帮忙,宣帝实在感觉很惭愧。

于是刘询找来御史大夫丙吉,要他亲自去营平侯府一趟,先道歉承认自己用人失误,然后再请教一下赵老爷子,问他谁可以领兵打赢这场仗?

赵充国爽朗一笑:我知道有一个人,非常非常的合适,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丙吉大喜,忙问是谁。

赵充国又一笑:这个人就是我,老臣赵充国!

丙吉当场傻眼。心里暗想:天子派我来让你选人,你怎么选中你自己了。你德高望重岁数大,是天下公认的老国宝,国宝怎么能上战场呢?你听说过熊猫上战场的吗?你听说过东北虎上战场的吗?不是我说你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当然丙吉心里这些话都没有说出来。他只是个传话的人,任务就是老老实实原原本本的把话传给皇帝,然后由皇帝来决定。

而皇帝刘询一听,自然万分惊讶,但他也没说什么。而是让丙吉再跑一趟,去问赵充国第二个问题:“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

丙吉无奈,只好再跑一次腿。

赵充国听到刘询的问话,立马说出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我们今天还在用,而且还用的很频繁,但恐怕很少人知道,这句话原来竟是赵充国的首创。

这句名言就是:百闻不如一见。

短短一句话,道出了赵充国的人生态度与行事风范:听得再多不如亲自跑去看一看,所谓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很喜欢这句话,据说他在读《汉书赵充国传》的时候,在正文旁密密麻麻加了很多圈注。我想关于边疆问题,他应在其中受益良多。

说完这句名言后,赵充国让丙吉转告宣帝:“今臣尚在都中,无从遥决,臣愿驰至金城,熟窥虏势,图其地形,并为攻讨方略,俱奏上也。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

刘询听完赵充国的话,笑了,大笑,笑完只说了一个字:“诺!”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赵充国身为一个熟知边情的国宝级煊赫宿将,他完全可以留在长安遥控调度、出谋划策,可他仍以老迈之躯,远涉关山,坚持去前线视察,了解情况,亲自指挥,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让宣帝非常欣赏与感动。

老赵,真有你的,朕看好你哟!

是年四月,赵充国正式领兵西征,满朝文武都来送行。有几个老友心中不舍,甚至一路送出长安四五十里,终至离别之际,有人就问赵充国:老爷子年纪这么大了,而且也功成名就,为何不好好在家颐养天年呢?就算还想为国效力,也可以只派你的儿子赵卬去嘛,何必亲自出马呢?

赵卬是赵充国的长子,时任右曹中郎将,他文武双全,颇有韬略,此次也有随父亲出征。

这位赵卬,正是赵家未来的希望。

在宣帝之前,中郎将仅为高级郎官的虚职,并无兵权,如袁盎、苏武等。但自宣帝始,中郎将成为了统率羽林军的中央高级军官,部下有数千宫廷禁卫、精锐骑士和武林高手。而右曹则为内朝加官,即在内廷又兼掌奏章秘书之工作。由此可见赵卬手握中枢,执掌重大,为皇帝严重宠信之人。

然而,赵充国闻言却拔刀出鞘,指天大笑道:“老夫虽老,然老夫之宝刀未老也!今西羌为乱,局势甚是复杂,非持重之将毋能平之。而持重之将,天下无逾于老夫者矣!”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3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