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因为汉朝群臣中没有人比赵充国了解西羌。我们开头就讲过,赵充国本是陇西上卦人,后响应武帝移民河西的号召,举家迁往金城令居,并在那里渡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令居为汉羌间的要塞,赵充国一家都跟羌人打过交道,最明白羌人的习性与心思:他们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土,怎么可能乖乖的避开汉人农田去放牧?他们肯定另有所图!义渠安国感情用事,奉使不敬,擅作主张,招寇生事,其心当诛也!
刘询看了赵充国的上书,心中也暗道不妙,但他还存着一丝侥幸:或许事情还没有那么糟吧,只要河西边臣对羌人善加抚慰,劝其毋动,或许局势尚可挽救?
然而刘询错了,事情很快就变得无法控制了。西羌各部落以汉使有言在先为由,不顾汉军阻拦,强行渡过湟水,黑压压一片,如马蜂、如蝗虫、如潮水般涌入金城、武威各郡县,根本无法禁止,这可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刘询只能吩咐各郡县先严加监控西羌各部落移民,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然而不久,河西各郡县向刘询报告了一个更可怕的消息:本来仇杀不断、不共戴天的西羌诸部落,竟然握手言和了!!!
原来,西羌在湟水流域扎下脚跟后,先零部落酋豪马上就站出来牵头,开了个出人意料的高层会议:串联西羌各部落首领共两百余人,互相解除仇怨,交换人质,订立盟约,摒弃前嫌,通力合作,结成西羌统一战线,共创各部美好未来。
一盘散沙的西羌,其战斗力恐怕还不如西域一小国,然而团结紧密的西羌联盟,其实力决不会比匈奴差。直觉告诉刘询,事情恐怕大条了,现在只有赵充国能帮他解决问题。快,快召营平侯进宫议事!
赵充国告诉刘询,事情不是恐怕大条了,而是真的大条了!为什么?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吧!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诸羌部落解仇结盟,进攻令居,与匈奴遥相呼应。我军发兵十万前往讨伐,历时数载,才将其平定。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还是这个西羌先零部落的首领,遣使与匈奴勾结,匈奴人表示:“汉贰师将军众十余万人降匈奴。羌人为汉事苦。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居之。”
这两次历史事件说明,诸羌部落结盟,其背后的主使者就是匈奴,他们这个计划已经筹备了数十年了,现在忽然爆发,赵充国一点儿都不奇怪。
所以赵充国的结论就是:如今匈奴日渐窘迫,属国尽叛,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西羌。臣有理由怀疑匈奴的使者已经秘密潜入西羌部落中,策划里应外合,颠覆我河西移民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早作防范,把他们的计划扼杀于摇篮之中。
刘询闻言心头一震,赶紧吩咐河西各郡县,严密监视匈奴动静,如有异动,立刻报告。
一个多月后,河西情报人员传来可靠消息:西羌某部落狼何派人联络匈奴,欲借其兵,攻占楼兰与敦煌,以切断汉朝与西域的交通,从而将郑吉的数千西域屯田兵孤悬绝域,坐以待毙。
狼何部落远在阳关(玉门关之南)西南,且实力落小,他们怎么会有胆子与大汉为敌?又怎么会长途跋涉跑去攻打西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肯定又是匈奴人的阴谋。
事实证明,赵充国的判断果然又是准确无比。这可真是国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菜是嫩的香;姜,还是老的辣。
刘询发完一番感慨,然后虚心请教:老将军,现在情势危急,我们该怎么办!
赵充国表示:现在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匈奴与西羌中某些野心家已经达成了秘密协议,估计等到秋天马肥之后,就会发难。我们现在应抓紧时间,立刻派使者巡视边塞,囤积粮草,加强守御。同时区别善恶,严打首犯,宽赦胁从,分化离间,瓦解联盟,以先下手为强,破坏匈奴的阴谋计划!而这个使者的最好人选,正是赵充国平日甚为看重并多次举荐的酒泉太守辛武贤。
刘询接受了赵充国的建议,但在具体派谁来实施这个建议的时候,他却又将赵充国一脚撇开,让丞相魏相与御史大夫丙吉来谋划此事。魏、丙二人竟不同意让辛武贤出使,反提出让义渠安国戴罪立功,前去搞定西羌人。
这两位老夫子的意思是:娄子既然是义渠安国捅出来的,最后当然也该由他来收场。派别人去,怕羌人不认账!
刘询同意了。不仅同意了,而且还给了义渠安国调兵的虎符,吩咐他紧急之时可便宜行事。
赵充国闻信,心中暗暗叫苦:义渠安国上次做事就不靠谱,这次他会吸取教训吗?老夫深深怀疑。
可是,宣帝诏令已下,魏丙二人也信心十足,义渠安国更是雄心万丈。赵充国已经不可能再反对了,反对也是无效,所以只能闭嘴,然后静观其变吧。
果然,义渠安国这个愣头青决心将“不靠谱”进行到底了。他早就打定主意:什么瓦解羌人联盟,破坏他们与匈奴的阴谋,没必要,全杀光得了!这些可恶的蛮夷,竟敢欺骗本大人的感情,让我在朝廷中颜面丧尽,本大人能饶得了他们吗?当然不能。
于是次年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义渠安国率领两千骑兵,来到羌人聚居处附近,扎下营寨,召集先零等三十多个西羌部落首领前来开会,会开到一半,义渠安国忽然变脸,说你们这些羌人全都狡猾狡猾的,必须人道毁灭!
说完,义渠安国大开杀戒,将这三十多个羌人部落首领全都砍了。接着,他又趁羌人不备,发兵攻打羌人聚居区,再次斩杀千余无辜羌族百姓。那叫一个解气。
可惜,安国兄的解气行为,并没有让西羌分崩离析、俯首称臣,反而让他们更团结的倒向了匈奴一边。
西羌各部其实并没有全跟匈奴勾结,比如以靡当儿、靡忘为首的一部分羌人首领,他们就是亲附汉朝的投降派,主张归顺大汉,与汉人在河湟地区和平共处。勾结匈奴的只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坏分子。
然而现在,安国兄这一次不分忠奸善恶的大杀戮,使得本已受汉封为“归义侯”的先零首领杨玉等人,恐惧与愤怒交加,对汉朝彻底失去了信任,乃鼓动、裹挟包括靡当儿、靡忘在内的西羌各部首领,揭竿而起,向汉朝边塞城邑发动猛烈的攻击,一连杀死了好几名地方政府官员。
义渠安国当然也未能幸免,他的部队在浩亹(音高门,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大通河东岸)这个地方遭到羌军袭击,伤亡惨重,所携兵器、粮草、辎重损失殆尽。安国也不遑顾及,只是逃命要紧,一口气跑至令居,闭城拒守,赶紧向长安求援。
背信弃义,滥杀无辜,只图自己快意,不顾国家安危。利用自己的权力,往双手涂满西羌百姓的鲜血,惹出滔天大祸,丢人丢面又丢粮,然后拍拍屁股逃命,义渠安国无耻至极!
赵充国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人没见过,眼力果然够毒。关于义渠安国的任用,魏相老夫子又误了一次国,史书还说此人乃汉宣中兴名臣,本作者持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