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不是因为这时的匈奴比当年的匈奴还强,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太弱了,弱到根本不敢跟汉军交战,所以没等汉军杀来,甚至还没等汉军出塞,他们就卷起帐幕拉着老婆孩子赶紧往西边儿跑,跑的越远越好,时值冬春交替之际,北风呼啸,匈奴老弱妇孺及牛羊牲畜在逃命途中累死饿死冻死无数,漠北荒原,饿殍满地,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赵充国的任务本是与乌孙会兵于蒲类泽(今新疆哈密巴里坤湖),但迟了半步,乌孙骑兵已先一脚离开了。赵充国乃向西孤军深入一千八百里,在远远甩开其他四路兵马后,终于逮着一小股正在逃命的匈奴人,汉军赶紧冲上去大杀一通,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又掳马牛羊七千余,聊胜于无。被俘的蒲阴王阴笑着告诉赵充国,匈奴单于早逃到西伯利亚去了,你敢追吗?
赵充国笑:我不是霍去病,我也没有跑去贝加尔湖喝西北风的兴致,走,咱们撤!
其他四路将军,也各深入了一千两百里左右,且战绩也与赵充国大致差不多。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收获却如此之小,汉宣帝不免有些恼火,但念在大家长途远征,草原广袤,情有可原,所以没有降罪。只有御史大夫田广明与云中太守田顺两位由文官客串的将领表现太差,仗打得不顺也就罢了,竟然还逗留不进,虚报战功,罪无可恕,依律下狱治罪。二人随后自杀。
赵充国虽然没事儿,甚至还被提拔做了少府,成为帝国最高财务官,但他心中还是很沮丧,这来回三千多里路跑的真他妈不值啊!正自怨叹,忽然前方传来捷报,乌孙王与常惠趁乱攻破匈奴右谷蠡王庭,杀敌无算,俘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兄嫂、公主、名王、高官、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余人,牛羊牲畜七十余万头,人口与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并言匈奴因汉军前来而远遁不暇,一路又死伤无数,漠北荒原尸横遍野。此次汉、乌联合出击,匈奴损失惨重空前绝后,比之漠北一役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胜,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胜!!
赵充国闻信,欣喜若狂!想起他小时候,正是马邑之谋后匈奴疯狂报复汉朝之时,当年小赵充国眼见着匈奴铁骑践踏他家乡的土地,杀害他的父老百姓,如今,匈奴终于遭到了报应,这一切在他心中汇成了八个字:你们,你们也有今天!!
然而,生性沉勇而有大略的赵充国并没有被胜利的欢喜冲昏头脑,当朝中很多大臣提议要痛打落水狗,趁匈奴虚弱而大军出塞将其一举荡平的时候,赵充国却认为:汉匈远隔大漠,就算劳师糜饷再度出兵远征,恐怕也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与其亲自动手,不如以夷制夷,发动那些久遭匈奴压迫的北方胡族去攻打匈奴,汉朝可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更妙?当年孝武帝雄才伟略,遣张骞凿空西域,为的不就是这一刻么?
汉宣帝乃欣然接受赵充国的建议,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分化瓦解匈奴之战打响了。
首先,汉朝在经济上对匈奴进行压制与封锁,坚决不让它有时间恢复元气。
其次,汉朝遣使结好西方之强国乌孙,东方之强族乌桓,北方之大族丁零,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这叫不出一兵而遥控,彻底解决帝国北边边患。
这个战略果然收到了奇效。是年冬,匈奴翻越阿尔泰山再次攻打乌孙欲报仇雪恨,却在归师途中遭遇暴风雪袭击,一日内积雪达一丈之厚,比我国去年的阿勒泰大雪灾还要夸张,大批匈奴部众、牲畜因此冻死,侥幸活着回到漠北的人畜还不到十分之一。趁此良机,乌孙、乌桓、丁零,这三个从前饱受匈奴欺凌的民族乃奋起报复,不约而同三面进攻,一气斩杀匈奴部众数万人,抢掠战马数万匹,牛羊百万。
不要以为这就完了,匈奴的厄运,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正在此时,匈奴全境又爆发了大饥荒,十分之三的百姓死去,十分之五的牲畜不存。至此,匈奴国势大衰,所有属国全部背叛,交相攻伐,北方大乱。这时汉朝也派了三千多骑兵,兵分三路,趁火打劫,对匈奴进行了试探性攻击,结果三路都大获全胜,一战俘虏了数千匈奴人。而匈奴对此竟毫无反应,不仅不敢报复汉朝,甚至连个严正外交抗议都不敢发,看来已无丝毫还手之力。
汉宣帝与赵充国闻信后,会心而笑:帝国北疆,无复患矣!
与此同时,霍光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汉宣帝羽翼已丰,他该上路了。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春,霍光病逝,刘询流泪送之,并按照帝王的仪制为他举行了国葬,称他功名如同开国元勋萧何。
让刘询芒刺在背的霍光终于死了,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了,汉宣帝开始逐步收回权力。
纵观霍光的一生,有忠谨而少气志,贪名位而少决断,虽不能说真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尽善尽美,倒也确实尽心尽力、秉公治国,是个守成名臣,汉武帝看自己这身边人还是很准的。只可惜霍光被时势架上权力的巅峰,下不来了,所以他自己虽能善终得保晚节,但家人却不免要遭殃了。
而仿佛就跟约好了一般,这年匈奴单于壶衍鞮也去世了,他的中兴梦想随风而逝。不久,其弟左贤王即位,是为虚闾权渠单于。当然不管单于如何轮换,匈奴已经无法止住下坠的颓势了。是年冬,在一连串的天灾人祸的打击下,匈奴全境再次爆发大饥荒与大瘟疫,人畜死亡竟多达十分之六七,大批部落被迫南迁归降汉朝,就连西域诸国中匈奴最后的爪牙车师国也投降了,虚闾权渠当然不甘心,便派骑兵前往争夺,却被西域联军打败,最终只得争取到部分车师人向东迁徙,汉军乃趁机占领了车师故地,屯田于此,以为轮台、渠犁之后又一重要据点,就近压迫匈奴。虚闾权渠连忙再次起兵前往争夺,可未能取胜不说,还被北方的丁零人趁机攻破后方,损失惨重。
匈奴在往下走,汉朝却在往上升,宣帝刘病已先是得到了一代名臣萧望之,后又顺利削去了由霍氏一族所把持的长安兵权。事实证明,这位有情有义的平民天子,同时也深具意志力,是位精通权术的政治高手。
其实说起来,霍光还算宣帝的权谋老师,两人都是现实主义的政治家,时王时霸,非儒非法,百家杂用,融会贯通,唯有利于时务即可。
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汉宣帝刘病已再次出手,将企图发动宫廷政变的霍氏一族全体诛灭(告发霍氏者五人因此而封侯,其中正有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且因与霍氏相连坐而被诛灭的竟有数千家之多(此为《汉书》载,《资治通鉴》载为数十家)。一时间,长安震动,群臣恐惧,惶惶然不可终日。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赵充国独自入宫,与汉宣帝密谈一夜,谁也不知道他俩那晚说了些什么。
不久,宣帝下诏,称因有凤凰聚集于泰山、陈留一带,又有甘露降于未央宫,所以大赦天下。所有旧事,既往不咎,群臣任其职如故。
事后,有友人问起赵充国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赵充国却神秘一笑,讳莫如深。宫廷密语,岂可轻易泄露,那可是要杀头的!
这样又太平了数年,至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匈奴又来生事了。原来虚闾权渠单于对车师一直贼心不死,竟不顾国势衰弱,又数次派兵侵扰车师。使者校尉郑吉领兵七千前往救援,竟遭匈奴大军围困。汉宣帝刘询(宣帝已于是年改名)闻信,立刻召赵充国前来商量救援事宜。
赵充国认为,守护属国是大汉之义,也是既定国策,必须坚决执行。何况车师国土地肥美,又北近匈奴,乃兵家必争之地,不可不保。所以他愿亲自领兵,攻打匈奴右地,如此不但可解郑吉被围之急,还能迫使匈奴不复骚扰西域,此乃一举两得也。
可惜,赵充国一番苦心,却遭到了丞相魏相等儒臣的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