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于是当日霍光、赵充国等三十一位重臣联名上书太后(刘弗陵之皇后,霍光外孙女),将皇帝刘贺“拉下马”来,赶回昌邑,同时把他的王位也一并撤了,降为海昏侯,只留两千户的封邑给他养老。虽然刘贺当时还年轻的很。
据霍光称,刘贺经调查在担任皇帝一职短短27天的时间内,竟干了1127件坏事,平均每天四十件,每个小时两件,完全是烂人一个!!又据说在揭发刘贺劣迹、并送他滚蛋的时候,霍光眼泪涟涟,叹息不止,大有怒其不争之意。
瞧这气势,简直比当年刘邦宣布项羽十大罪还夸张。霍光的政治斗争本领,堪称犀利,且令人发笑。
“折腾,霍光你就折腾吧!”赵充国心里暗暗想。“不过,事可一不可再,你这次得选个大家都满意的才行,我们可经不起再折腾了!”
霍光早有主意,他先让太后暂且省政,然后详细考察,认真筛选,非得在刘氏宗族中找个又好又听话的新皇帝不可!
刘彻的儿子不考虑了,刘彻的孙子也不指望了,但这一切都不要紧,因为刘彻还有曾孙。这个曾孙就是当年巫蛊之祸太子府中唯一的幸存者,刘据之孙刘病已(后改名为刘询)。
当年,刘据被他老爸刘彻满门诛灭,幸而刘病已被一狱吏冒死保全下来,从此流落民间,直到最近才得认祖归宗。刘病已时年十八岁,通经术,有美材,是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他无根基、无帮派,知道敬老尊贤,霍光对此很满意。
霍光满意,大家也就满意了,是年七月二十五日,刘病已入宫,群臣上奏太后,拥立病已为大汉新君,是为汉宣帝。
霍光这人,政治能力是有的,但政治智慧尚稍嫌不足,否则一开始就立宣帝岂不省事?要知道卫太子刘据这一脉早就被武帝平反了。而昌邑王那一脉的李氏可是被明确打倒了的。来回这么一折腾根本没必要。何况说到底,霍光其实也是卫太子这一党的人。
至此,这场关于皇位归属的闹剧兼悲喜剧终于尘埃落定,霍光赵充国等人长长松了一口气。不久,新皇下诏,大赦天下,并对那些有定策拥立之功的大臣进行褒奖,无侯的封侯,有侯的加封,一口气竟封赏了二十三人之多,其中赵充国还未有封侯,故封为营平侯,食邑一千二百七十九户。而霍光更是夸张,竟加封到了两万户,为西汉朝侯爵封邑之最。
刘病已果然没有让群臣失望,同时他也没有让百姓失望。正因为他来自社会底层,常出入市井民间,最了解百姓疾苦,所以他在位期间,多次赦天下,减赋税,轻刑狱,免徭役;并大批量举贤明,任良吏,以致宣帝朝之政治清明,实为西汉两百年之最,甚至在《汉书循吏传》里的六位好官中,就有五位属于宣帝一朝。可见虽有“文景之治”千古称道,但汉朝老百姓日子真正过的好的,其实是在“汉宣中兴”。
在封建王朝进行中,竟然阴差阳错出现了一个来自民间的好皇帝,这可真是大汉百姓之福。
说实话霍光也真很牛,竟敢立一个皇帝,再废掉,然后再立一个皇帝,完了还没有谋朝篡位、沦落为乱臣贼子,却反成了大汉中兴第一功臣。这得需要多大的道德勇气、政治运气,以及纯熟的政治斗争能力。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帝国天下太平,士民安乐,六十六岁的赵充国功成名就,眼看着就要退休,这时,从遥远的西域,忽然传来了一封求援信,求援者便是乌孙国王翁归靡以及他的汉朝妻子刘解忧。
乌孙国位于今伊犁河流域,国都为赤谷城(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国之伊什提克),东与匈奴相邻,西与大宛相邻,共有人口六十二万,胜兵十八万(乌孙为游牧民族,军民一体,成年男子上马就是战士,故有如此多军队),乃是西域第一强国。当年武帝遣张骞凿空西域,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联合大月氏与乌孙国,对匈奴进行腹背夹击,后因大月氏已转成农耕民族、不愿东迁与匈奴为敌,故汉朝的外交重点就转移到了乌孙国上。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以江都王之女刘细君为和亲公主,嫁给乌孙王与其交好。细君死后,武帝又以楚王戊之孙刘解忧为公主,继续与乌孙和亲。解忧为乌孙王生了三男二女,非常受宠。于是以解忧为纽带,汉朝与乌孙关系日渐密切,匈奴在西域越来越吃不开了。
壶衍鞮伤心哪!打汉朝打不过,想和亲对方左拖右拖,又想打个乌桓捞点便宜吧,汉朝又来横加插手,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还好,匈奴在西域还剩最后一只爪牙车师国,不如就率部众向西迁徙,以车师国为踏板,搞定乌孙,抢了汉朝公主刘解忧,以解匈奴单于之忧,继而雄霸天山南北,重现父辈在西域的伟大辉煌。
但乌孙身为西域第一强国,它也不是好惹的。当年匈奴在军臣单于的鼎盛时期,也曾入侵乌孙,却遭到惨败。所以现在匈奴与车师虽举国之兵而来,乌孙竟自浑然不惧,他们一面拼死抵抗,一面遣使向汉朝求援,没想到却刚好碰上昭帝驾崩,汉政局不稳,又逢大丧,故未能出兵,就这样乌孙独自苦撑了两年多,损兵失地,最后终于等到三年丧满,这样又一封求援信摆在了刘病已的御案上:乌孙王愿发全国一半精锐,自备五万骑兵,与汉朝南北夹击,将那臭不要脸的匈奴人彻底赶出西域。希望汉天子尽快出兵,救救公主,救救乌孙!
刘病已与霍光遂紧急召集群臣,商量此事。救,还是不救?
没想到一向持重的老将赵充国这次却一反常态,第一个举手表示:救,一定要救!不仅要救,老臣也要去!
霍光不解,便问:“当年匈奴侵乌桓,我欲出兵击之,翁孙以为徒生事端。今匈奴侵乌孙,公何乃主动愿往?此前后矛盾,将军可有教我?”
赵充国道:“乌桓反复无常,汉之寇仇也;彼与匈奴自相攻击,我所乐见也。乌孙则西域第一强国,更为汉之女婿,匈奴之寇仇也,我焉能不助?”
霍光闻言跳了起来,大叫:“众将听令,发兵匈奴!”
元始二年(公元前72年)秋,汉昭帝大发关东精锐,选拔各郡国三百石以上的将吏,凡勇武强健,善于骑射者,统统从军;次年正月十八,汉十六万大军集结完毕,兵分五路出击匈奴,从西到东,各将分派如下:
以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率兵三万余骑,由酒泉出塞。
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兵三万余骑,由张掖郡出塞。
以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率兵四万余骑,由西河郡出塞。
前将军韩增,率兵三万余骑,由云中郡出塞。
以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率兵三万余骑,由五原郡出塞。
以上,汉军共五路大军,约定各出塞两千里,要深入多杀,痛扁匈奴,在西域番邦面前打出大汉的国威与军威来!
另外,以光禄大夫常惠为“使者校尉”,持节出使乌孙,引导乌孙骑兵出西域,与汉军联合作战。
此役,汉乌联军共二十余万,远征规模空前绝后,这是刘彻都没能写出过的大手笔,匈奴人简直吓傻了。
但是很可惜,汉朝各路将领虽兵力雄厚,且出塞距离都超过了一千里,但他们的战绩却非常寒酸,跟卫霍简直没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