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在水衡都尉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四年,期间又曾率军出击匈奴,生擒敌酋西祁王,因功升任后将军,位上卿,金印紫绶,同时兼任水衡都尉。
汉朝自卫霍后,最大的官儿已经不是三公了,而是列将军。由大将军、大司马领衔,丞相与车骑将军(或骠骑将军、卫将军)为副,再下来就是前后左右将军,最后才是御史大夫与九卿之列。当时大将军为博陆侯霍光,车骑将军为富平侯张安世,前将军为龙頟侯韩增(韩说之子),赵充国为后将军在帝国军界中排名第四,时年六十三岁。
六十三岁才当上将军,这种大器晚成,简直就是大器老成了。
然而,迎接着这些迟来的荣耀,赵充国感觉很舒心很适乐,当今天下太平,海内无事,再好好干几年就退休,回乡去过幸福的晚年,他这一辈子就满足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正在此时,帝国内部忽然卷起一阵惊涛骇浪,让天下局势骤然大变,考验赵充国政治立场的时候到了。
原来,在汉昭帝元平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4年四月十七日,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了。刘弗陵死时二十一岁,按道理也该有儿子了,但奇怪的是并没有,这可烦透了满朝文武,皇帝无子那就只能从诸王中另立一个了,但立谁呢?怎么立?还有谁来当这个“周勃”?
大将军霍光站了出来,说我来立,我来当这个周勃。
群臣问:那立谁呢?
霍光一愣,愣了蛮久,他头疼。
武帝刘彻有六个儿子,除幼子刘弗陵即位为君外,其他五个儿子中,长子刘据因巫蛊之祸死于非命,三子燕王刘旦因谋逆事败自杀,次子齐王刘闳、五子昌邑王刘髆又早已去世,最后只剩了个四子广陵王刘胥,貌似皇位必定是他的了。霍光头疼什么?
刘胥让霍光头疼的有两点:第一,刘胥武艺非凡,力能扛鼎,勇可搏兽,这家伙太猛,霍光怕镇不住他;第二,刘胥和刘旦为同母所生,关系匪浅,当年刘旦谋反就是被霍光搞死的,现在要是他当了皇帝,霍光等人那还能有活路吗?
况且,让哥哥来继承弟弟的皇位,汉朝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这可是违反礼制的。
看来刘胥是不能选了,那选谁呢?霍光忽然想起早死的昌邑王刘髆还有个儿子刘贺年纪轻轻,且为昭帝之侄,又是个花花公子,比较好控制。好,就选他了!
而关于此事,赵充国是坚决站在霍光这一边的。稳定,关键还是为了稳定啊,以刘胥的爆脾气,他要是当了天子,必然与霍光一党日夜争斗。你想,这皇帝和大将军杀个你死我活,那国家还能好吗?
于是,天上一块好大馅饼砸在了刘贺的头上,是年六月初一,刘贺至长安,即天子位,满朝君臣,皆大欢喜。
然而大家很快就发现,他们都错了,刘贺为天子,这是一个悲剧,君臣两方面都是悲剧。
首先是刘贺发现自己当皇帝后,行动没有原来自由了,生活也没有从前快活了,整天面对的都是一帮板着脸说话的老臣,个个无聊兼无趣,真没劲,还是从前昌邑的臣子好,那怎么办?破格提拔他们呗,全来长安当大官儿,陪自己享福,同时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对抗讨厌的霍光。
其次是霍光也后悔了,这个刘贺,贪玩无度,不尊礼法,一点儿不把先帝这些老臣放在眼里,还将昌邑国两百多大臣全带到长安来,一个劲儿的提拔他们,甚至变易符节,妄图抢班夺权,严重威胁大将军霍光的地位,那怎么办?废掉!这种不听话的皇帝要他干嘛?想当年汉文帝刘恒一上台也是大力提拔代国旧臣,结果,狡兔死走狗烹,一代名将周勃竟被整的那么惨。文帝还算是个仁君,刘贺呢?
霍光仿佛看见,一场悲剧正上演……
不行,要赶紧结束这场悲剧,别犹豫了,动手吧!于是,六月二十八日,霍光召集长安所有“秩中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列侯、将军,以及大夫、博士等文职参谋人员召开常委扩大会,讨论废掉刘贺。经过一番表决,全体举手通过,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