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也正是在那一年,汉军的两员大将李广利和李陵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而他们之所以惨败,最大的原因就是太过冒进,以至遭到匈奴优势兵力的围攻。而作为李广利的下属、李陵的好友、以及差点死在那次战役中的事件亲历者赵充国,他肯定对其毕生难忘。我想这,大概就是他“慎战”军事思想的起发之时吧!

当年那一役,赵充国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感动朝廷,感动中国,终以二十余处伤口为代价,换来了伟大领袖汉武帝的亲切慰问与口头嘉勉,以及事后“中郎”的官职。中郎并不是一个大官,不过秩比六百石而已,除了调入内朝比较拉风外,基本没算升官。更奇怪的是,武帝晚期将才凋零,其与匈奴数场大战,竟宁愿选调文官出征,也没有去重用已名震三军的战斗英雄赵充国。他竟完完全全被冷藏了,且这一藏,就是足足十二年之久。

十二年后,也就是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病重期间提拔了一大批亲信为朝廷重臣以托孤: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金日磾任车骑将军,上官桀任左将军。五十一岁的赵充国也因沉勇大略且行事稳重而终于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车骑将军长史,秩千石,也就是金日磾的副手。

赵充国年过半百才被解冻而得到启用,这在历代名将之中,起步实在算是太晚,与他同时代的卫霍早已谢幕多少年了。

想起一件事,我家旁边要建大楼,光打地基就打了半年,我心想:等你建好,中国楼市早就泡沫了。

父亲说:“地基打得稳,楼才起得高。”

这句话正适用于赵充国,有时候沉得深,才能跃得高。

冲锋陷阵,锐不可当,不过一勇士尔;文武兼备,军政全能,这才是真正的大战略家。

又想起一件事,我小时候总不明白,孙悟空明明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他却为何要长途跋涉、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护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

现在我明白了。只有经过劫难的磨砺,才能真正悟道成佛、修成正果。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去吃什么唐僧肉,最多只能长生不老罢了,而且还有被棒杀的危险。

2.文武全才,朝廷栋梁

汉武帝死后,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即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人成为了朝廷的铁三角,只要这三角稳固,大汉政局就永远不会乱。

但是很可惜,这个铁三角很快就失衡了,事实证明,在权力的致命诱惑面前,友谊不堪一击。

仅仅不过一年后,公元前86年九月,金日磾病逝,铁三角变成了双足鼎,这个鼎撑不起大汉江山。虽然霍光与上官桀是多年好友兼儿女亲家,可谓天然的政治同盟,然而一山难容二虎,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身为二虎好友的赵充国,他会如何选择呢?

据史书记载,赵充国在金日磾死后很快由车骑将军长史升任大将军护军都尉,秩比两千石。很显然,赵充国是霍光的人。没办法,政治本来就是团体项目,没有派系就不叫政治。虽然那些乌七八糟的政治斗争,赵充国不愿多掺和,但无论从才干方面,还是政见方面,那个由霍去病与汉武帝从小培养与调教出来的治国能臣霍光,都比养马出身也善于拍马的上官桀高一大截,如果朝廷一定要选个顶梁柱,那就选霍光吧!巫蛊之祸后,帝国最需要的就是稳定,而霍光从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一直深得武帝、昭帝信任,多年来未尝有一过,是个极稳重之人,哪怕天塌下来,也有他这个高个子顶着。

事实证明,赵充国是对的。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秋,昭帝下诏免除了全国农民今年的田租。上一次汉朝全国田租被免除,是在七十二年前汉文帝时。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七月,在霍光的主持下,朝廷开会废除了酒类专卖(会议细节可见古文名篇《盐铁论》),以抑制官商垄断,同时继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事征伐,至此百姓日渐充实,稍稍恢复了文景时百业兴旺的良好局面。

次年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野心家上官桀与昭帝之兄燕王刘旦、昭帝之姊盖长公主(昭帝幼而无母,故由这个长姐入宫抚养),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密谋,欲设鸿门宴暗杀霍光,然后废掉昭帝,拥立燕王刘旦为天子。事未发而机密泄露,汉昭帝下令,将上官桀、桑弘羊满门抄斩,刘旦与公主闻信,也双双畏罪自杀。

经此巨变,霍光权倾朝野,成为了大汉朝廷的实际代言人,这位权臣在历史上毁誉参半,但无可否认,霍氏一家独大,结束了汉王朝的激烈党争;各大政治集团从此紧密的团结在霍氏周围,知时务之要,为构建大汉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最终打造了后世称道的“昭宣中兴”,这是他的历史功绩,我们无法抹杀。

用个人品质去评价历史人物,势必是难辨区直的,因为即使是一个奸诈狡猾的政客,在某种时势下也可能扮演历史上的英雄角色。霍光也许在品德上不比上官桀就高尚多少,但既然他执政水准比上官桀强,这对久经创伤的汉帝国来说,就够了。

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却踏上了分崩离析的完蛋大道,兔子尾巴越来越短。

本来,在汉武末期,匈奴对汉朝三战三胜,甚至全歼了汉军李广利兵团,可谓牛气冲天。然而战争频发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实并非好事,战败如此,战胜也是如此。关键是匈奴久居漠北苦寒之地,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但均属被动作战,而非主动抢掠,所以无法以战养战,战败则亡族灭种,战胜也是苦苦消耗,再加上当时漠北遭遇数年风雪灾害,就像我们现在天气预报里常说的那样,西伯利亚寒强势流南下,匈奴人民牲畜冻饿死者无数,国势益弱。这种局面到狐鹿姑晚年愈演愈烈,最终催化了匈奴的内乱与分裂。

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匈奴大阏氏派人暗杀狐鹿姑异母弟左大都尉,激发民怨,导致左大都尉部落脱离匈奴汗国。同年,狐鹿姑病重,因太子左贤王年幼,便欲立自己的弟弟右谷蠡王为单于。然而狐鹿姑死后,狐鹿姑的次妻颛渠阏氏就与卫律合谋,伪造单于遗命,竟立其幼子左谷蠡王壶衍鞮为单于,再次激发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左贤王与右谷蠡王心怀怨恨,竟也率部脱离匈奴,不再去参加龙城祭天大会。

自此,匈奴内乱频仍,年幼的壶衍鞮威信全无,根本镇不住场子,昔日奴役百蛮的强大匈奴被天灾人祸打趴下了。

眼见着日子越来越难过,匈奴人又打起了汉朝的主意,他们一方面欲与汉朝和亲,以求丰厚嫁妆;另一方面却又不愿主动谋和,致失匈奴之颜面,遂屡次以小部队骚扰汉朝边郡,欲借兵威以胁和,同时抢些钱粮好过冬。

然而,自漠北大战以来,匈奴降汉者日众,这就导致其军事意图屡屡泄露为汉军所知,当年他们一抢一个准的美好时光已然一去不复返了!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分四队入边为寇,大败,损兵九千。

三年(公元前78年),匈奴右贤王、犁汗王四千骑分三队入侵张掖,大败,仅数百人逃脱,就连犁汗王本人也被汉军一名义渠骑士射死。

几次入侵,匈奴损兵折将,获利甚少,看来抢汉朝是行不通了,但他们又饿的难受,咋办呢?匈奴人又想了个好办法,既然汉朝太硬,那就捡个软柿子来捏,比如,乌桓。

我们在霍去病一章就讲过,乌桓是东胡的一支,原本为匈奴的属国,漠北之战后归顺了汉朝,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乌桓日渐壮大,于是叛汉独立,频频引兵侵扰汉朝边郡,同时也经常攻击匈奴,这下子汉朝与匈奴当然都不答应了。

然而还没等汉朝出手,匈奴就先出手了,是年冬,匈奴发兵两万,欲击乌桓,表面理由是说乌桓曾侵入匈奴盗掘了匈奴单于的祖坟,所以要打击这个盗墓贼以示报复,其实呢就是饿坏了想抢它一票,汉朝咱打不过,小小乌桓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霍光收到消息,便召赵充国前来商量,意思也想去干它一仗。毕竟乌桓所处辽东重地,是上谷、右北平等郡的北方屏障,万一落入匈奴人手里那可真不好办。这就像我国刚解放时美帝入侵朝鲜一样,所谓唇亡齿寒,大国战略,就得未雨绸缪,周边的稳定至关重要,坚决不能放任不管。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3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