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五,种田也能打胜仗——大器老成的大战略家赵充国

【档案】

姓名:赵充国,字翁孙

生卒:公元前137—公元前52年

性别:男

籍贯:陇西上卦人,后举家迁往屯驻地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北)

家庭出身:据1942年青海出土的东汉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所刻《三老赵宽碑》(赵宽为赵充国五世孙,三老为汉时掌管文化之官名),“其先盖出自少皓。爰暨霸世,夙为晋谋;佐国十嗣,赵灵建号。因氏焉。迨汉文景,有仲况者,官至少府。孙字翁仲,新城长,讨暴有功,拜关内侯;弟君育,密靖内侍,报怨禁中,徙陇西上邽。育生充国,字翁孙,为汉名将。”可见赵充国本为赵国王族之后,自文景以来世为汉臣,父亲赵君育还曾当过武帝内侍。

学历:封建士大夫家庭教育

著作:《上书谢罪因陈兵利害.》、《上屯田奏》、《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屯田制羌疏》

相貌:四平八稳

经典战役:平羌之战

战绩:不战而屈西羌五万兵马

特技:侦查、攻心,屯粮,离间,全师,保胜

特长:少读兵法,通晓边事,精通营造工程,且有经济长才

爱好:种田、抗旨

性格:为人深智沉勇,用兵细密谨慎

优点:老成持重,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完美无缺

好友:李陵,苏武,霍光,上官桀

仇人:辛武贤

座右铭:1.百闻不如一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世之法也。不可不慎。

3.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战争没有必胜把握,绝不轻易交锋;攻击没有必取把握,绝不兴师动众。)

经历:羽林骑——中郎——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护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拜后将军——封营平侯——再拜蒲类将军——兼任少府——兼领卫尉——因老病退休,仍参议边事

个人结局:八十六岁老死,功画麒麟阁

历史评价:屯田军事理论的创始人,远见卓识的国防战略家、经济学家

【古人云】

汉代杨雄:“在汉中兴,充国作武,纠纠桓桓,亦绍厥后。”

东汉班固:“赵充国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晋代名士阮种:“宣元之时,赵充国征西零,冯奉世征南羌,皆兵不血刃,摧抑强暴,擒其首恶,此则折冲厌难,胜败相辨,中世之明效也。”

北魏将军薛虎子《请建屯田表》:“昔杜预田苑业以平吴,充国耕西零以强汉。”

中唐宰相魏元忠:“故赵充国征先零,冯子明讨南羌,皆计不空施,机不虚发,则良将立功之验也。”

尚书张询奏请宋真宗:“赵充国乃汉之名将,年七十犹建大功,可代韩信之位(入宋武成王庙)。”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绩,贤将也。”

北宋文人罗大经:“军岂以多杀为能、以嗜杀为贵哉?若如所言,则赵充国、王忠嗣、曹彬反不若白起辈矣。其实汉惟一赵充国,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将帅之气象。”

何去非:“西汉中兴之名将,无若赵充国,其居军无显赫歼灭之效,卒至胜敌于股掌之上。”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赵充国论事,可谓极尽利害之要,足以为法也。”

朱元璋:“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址,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又曰:“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兼务,国用以舒,古之良将若赵充国辈,皆以此策勋当时,垂名后世,”

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唐顺之:“营平谋国最深忠,每与公卿见不同;但使湟中无寇盗,不教麾下有边功。”

王夫之:“赵充国之策羌,制狡夷初起之定算也!功莫盛亦!非充国,羌人之祸汉,小则为宋之元昊,大则为拓跋之六镇也!”

清代文人姜明叔:“春秋之将亦多儒者,自战国以下皆战将矣,惟汉之赵充国,诸葛亮,晋杜预,唐李靖知书,观其用师,亦异乎诸将矣。”

蔡东藩:“赵充国之控御诸羌,能战能守,好整以暇,及请罢兵屯田,尤为国家根本之计,老成胜算,非魏相等所可几及。”

清代文学家袁枚:“赵括小儿,兵乃易用。充国晚年,愈加持重。”

毛泽东:“赵充国主张在西北边疆实行屯田,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坚持正确的主张。”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3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