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韩延年在代大行令处理外交事宜时,不小心将一封外国使臣的上书延误了一个月才报上去,结果被判渎职罪,上交谷粮得免一死,而罚四年筑城劳役(见《汉书 景武功臣表》)。也就是说,韩延年这次为校尉跟随李陵出征,属于戴罪立功,其东山再起之心应该不会比路博德少半分,其建功立业之心也绝不会比李陵少半分。或许正因为此,韩延年工作太较真,这才与小人管敢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了这次致命的叛逃。
现在再探讨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单于已经完全摸清了汉军的底细,他欣喜若狂,赶紧吩咐士卒停止一切撤退工作,准备明日彻底解决掉这帮该死的汉军,结束这场该死的游戏,把该死的面子全找回来。
管敢本以为自己立此大功,单于一定会封自己一个大官儿。当年马邑之谋泄密的那个汉奸不也被封了个天王吗?自己这次是主动告密,还能帮单于一举挽回颜面,怎么也该混个地王当当吧!然而匈奴一夜都在准备战事,根本没人去理他,管敢感觉很无趣,也很失落。这个汉奸,当得真不值啊!
等到第二天早晨李陵发觉管敢叛逃后,一切都晚了,他绝望的想:这下子我军的底细匈奴人一定全知道了,这该死的汉奸,我要抓了他非把他活剐了不可!
李陵并不知道,他不久后也将步管敢后尘,踏上汉奸之路。命运,就像一支无形的手,将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且无力挣扎,无法回头,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不过现在也来不及考虑那么多了,李陵赶紧命令部队迅速开拔,加快脚步,眼看就要走出山区来到平地,匈奴军杀到了!
9.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深衷欲有报,此命岂堪轻
有了管敢的指点,匈奴军非常轻易的认出了李陵与韩延年的黄白旗指挥中心,并对之发动了猛烈的突袭。这样汉军的指挥系统遭到匈奴的重点打击,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阵地战,当然也就无法阻挡匈奴的攻势。匈奴人得意的高喊着“李陵、韩延年速降!”一路围追堵截,猛冲猛打,将汉军迫入了西南面一条狭长的山谷之中。
现在突出平原的计划已经不可能了,李陵铁血兵团也只能沿着这条峡谷向西南奔逃,他们还是有希望的,因为这条峡谷离汉匈边境的鞮汗山(今蒙古谱颜博格多山),也不过就一百多里的路程。
但是匈奴人怎么可能放李陵跑呢,他们追了汉军这么多天,眼看全歼在望,岂能功亏一篑?
单于遂命令匈奴的骑兵统统上山,从山上往峡谷下面射箭,单于鸣镝所至,矢如暴雨倾盆,汉军一面要急行军,一面还要从峡谷向山上仰射还击,这难度太大,自然很多射不准,结果在离鞮汗山还有不到一天路程的地方,汉军带来的五十万支箭矢全部射光了。更糟糕的是,全军的长短兵器也都损坏殆尽,只剩军吏还有尺刀(短刀)护身。看来汉朝时的锻造工艺显然还是不够先进,多砍几次就折戟沉沙了。早知如此,李陵还是应该再多带些军械才好,虽然他已经准备的够齐全了。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绝境,这是真正的绝境啊!李陵疲惫的坐了下来,感到全身虚脱,还一阵一阵的发冷。
韩延年喘着粗气也坐到李陵身边,疾声道:“我军尚有兵士三千,尚堪一战,莫若冲上山去,拼个玉碎成仁,以报陛下!”
李陵苦笑。苦战十余日,杀敌万余,损兵不过千余,我李陵也算对得起陛下了!现在玉碎言之过早,我等离边塞不过百里,急行军一日便可逃归,事尚有可为也!
说完,李陵又精神百倍的跳了起来,命令:
箭矢全没了,弓弩也就没用了,全部就地砸坏,以免落入匈奴人手中。
兵器全没了,辎重车也就没用了,也全部就地砸烂,一辆不给匈奴人留。军吏以下无兵器者,拆下辐条当长矛使,大家继续向南冲,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