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6.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匈奴的主力终于杀来了,这是且鞮侯亲自率领的单于部大军,总共三万骑,六比一的兵力优势,李陵军被团团包围在浚稽山,四面八方密密麻麻全是匈奴骑士,震天的号角声与鸣镝声吵的人头脑欲裂。所谓鸣镝,是一种响箭,冒顿单于发明,凡单于鸣镝所至,全军共射之。

此情此景,李陵却面色复杂的一笑。鸣镝声,意味着匈奴单于亲自出马了。

李广与霍去病两大名将,一辈子都没能跟匈奴单于正面交手,现在李陵第一次正式出征竟就碰上了,幸耶,不幸耶?

但李陵已没工夫想那么多了,军情紧急,他赶紧把部队转移了到东、西浚稽山两峰之间,将辎重大车首尾相连排成一排以为营障,然后带领士兵布阵于营外,前排持盾、戟,后排持弓、弩,李陵与校尉韩延年分别持黄、白旗护卫前后军,并命十余亲骑往来穿梭,持金、鼓传递军令,以约进退。五千士卒各司其职,严阵以待,冷静的简直不似一支军队,仿佛一台没有感情也没有生命的战争机器。

兵法曰:“旌旗金鼓,一军之动静进退,全倚乎此。旌旗以万人之目,为一人之视;金鼓以万人之耳,为一人之听。故三军之士,素习阵法,使之遇敌,视旌旗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则战无不胜。”汉军这一整套严谨的排兵布阵,显示了其完备的战术体系,以及李陵卓越的指挥才能。

兵法又曰:“凡行军越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险固,以战则胜。”李陵不选在山上布阵,而选两山之间,这就极好的限制了匈奴军的骑兵优势。因为这阵旁左右两座高山,就是山谷里汉军最好的天然屏障(注:是山谷不是峡谷,山谷利守,峡谷则死路一条。)匈奴骑兵只能从一个方向进攻。而如果汉军选在山上布阵,那么匈奴骑兵就可沿着山坡从四面围攻,汉军困守山顶,进退不得,迟早全军覆没。

另外,汉军大车为营,双排作战,交叉火力,纵深防御,是进可攻,退可守;再将有限的骑兵作为传令兵,建立起高效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凡此种种,李陵不愧为帝国第一战术大师。

且鞮侯见李陵临危不惧,部署有当,心中也甚为佩服,不过对方兵力如此薄弱,又没有战马,而匈奴铁骑居高临下,汉军完全没有胜算。

可惜,且鞮侯只是猜中了结局,却没有猜中过程。李陵这支汉军很快就会给他以前所未有的重创,让他这辈子都难以忘怀。

随着最后一声鸣镝,匈奴军从山坡上冲了下来,气焰嚣张的逼近汉营,正想打个招呼,汉军中忽然响起震天战鼓,近千名勇士喊杀而出,冲进匈奴前锋之中,左右冲杀,勇悍绝伦,真不愧为帝国第一步战精英。

论近身短兵肉搏,匈奴人实在不是汉军“荆楚奇才剑客”的对手,这些个武林高手,最擅格斗技击,又经李陵多年调教,那可是只懂猛冲猛杀的匈奴骑兵能应付的,再加上他们根本没想到汉军会主动出击,所以毫无防备,顿时被杀的人仰马翻,一片混乱。

趁着这个时间,躲在盾牌后面的汉军后排弓弩手们,开始填装弩箭,他们将弩弓的前端置于地面再用脚踩住,双手用力往上拉紧弓弦,挂到“机牙”上,接着将三支箭矢依次装进弩臂上的机槽内,端平,眯眼估计距离,以校对“望山”上的刻度,然后手指轻扣“悬刀”,瞄准敌人,准备发射。

这些高射速高射程高密度高精度的强大远射武器,比匈奴骑兵的原始弓箭实在先进太多。李陵敢在汉武帝面前大夸海口的底气便在于此。

且鞮侯怎么也没想到,疲敝弱小的汉军步卒,竟然会反客为主,率先发动攻击,这太扯了吧!于是他赶紧下令,大军迅速压上,全体冲锋,他就不信了,这四条腿的骑兵难道还冲不过两条腿的步兵?没天理了还!

李陵微微一笑,挥动令旗,金声响成一片,勇士们迅速退了回来,同时后排强弩手扣动悬刀,千弩齐发,千支利箭一同射出,在太阳的映照下放出万丈光芒,矢如飞蝗,疾似闪电,番次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弩无绝声,成排成排的匈奴骑兵应弦而倒,没有比这杀人更快的了。且鞮侯见势大惊,慌忙命部队撤回山上,欲重整队伍再战,没想到李陵又命令击鼓了,数千勇士闻声一齐冲出,追杀匈奴三万精骑。

步兵当然不可能跑过骑兵,但是经过之前一番箭雨,匈奴有部分骑兵失去了战马,还有部分骑兵被受惊的战马甩下地来,他们惊魂未定,就遭到了汉军的追剿,自然魂飞魄散,大多被当场斩杀,鲜血流满山谷,伏尸遍野。有些马跑的稍慢的匈奴骑兵也被汉军劲弩射下山坡,翻滚着摔下来,成为汉军剑下冤魂。

看来,配置了劲弩铁甲的精锐汉军重步兵,其实力比匈奴轻骑兵强大太多了。

此役,匈奴损兵数千人,李陵已经够本儿了,接下来全是赚的。

且鞮侯终于发现自己确实低估了敌人,这支汉军步卒兵团不但战斗力惊人,而且战术出色,又兼装备先进,绝不是李广利之流可以比的,自己这三万人恐怕不够,还得再找些帮手来才行。

于是,且鞮侯又从左右两地急调了八万骑兵,昼夜不止,轮番进攻李陵,打不死也拖死他。

八万对五千,十六比一,这不是用牛刀杀鸡,这简直是在用关刀砍豆腐,李陵军已然陷入绝境!

当然,如果李陵的部队也是骑兵,以他们的战术素养,全身而退应该不成问题。但偏偏他们是步兵,插翅难飞的步兵,这可如何是好?

李陵只得命令且战且走,向南撤退,寄望于奇迹的发生。

但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上,匈奴骑兵来去如风,在冷兵器时代根本不可能有步卒在兵力如此悬殊之下还能与之抗衡。只是由于匈奴人忌惮汉军的强兵劲弩,所以才不敢贸然逼近,只是从马上远远的放冷箭,等到李陵布好阵型准备交战,他们又立刻驱马远遁,如此往来几次,汉军伤亡惨重。匈奴人这招,就像一群狡猾的恶狼,紧紧尾随在受伤猎物的后面,一点一点拖垮这些猎物,然后扑上去,轻松咬断它们的脖颈。

这就是骑兵对付步兵的最佳战术,再强悍的步兵也拿它没办法。我们不妨称之为“狼战术”。正是这种“狼战术”,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始终占有军事优势,这简直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场噩梦,一梦千年难醒。

看来,对汉军而言,这注定是一次悲壮而惨烈的撤退,其悲壮与惨烈无异于一场大逃杀。

然而即便如此,李陵也没有丧失信心,甚至没有丢弃半车辎重,虽然这样会大大减缓他们的撤退速度。

李陵知道,人是永远不可能跑过马的,就算丢掉所有辎重轻装前进,也不可能摆脱追兵。况且在茫茫的大漠中,没有了辎重给养,那跟自杀没有任何区别。兵法曰:“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匈奴轻装骑射兵无论在装甲防御还是射击准星上,都与汉军重装步射弩兵差距甚大,他们只能以机动取胜,但在山地中,双方的机动性差距并不大,所以现在他们只要能坚持走出大漠,进入山区,那就可扭转颓势。而李陵一路来时已经全面摸熟了地形,所以他并没有绝望,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他就还有机会。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3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