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且入山林杀猛虎,林端月黑,裂石响惊弦
我们现在回过头看,汉武帝徇私包庇李广一事,对霸陵尉虽然不公,但对国家大局还是有益的。飞将军到任的消息,有如在长城东线投下一颗重磅丨炸丨弹,入侵的匈奴被炸的掉头就跑,来了个主动消失。李广驻守的右北平郡古井无波,简直比长安还太平,军士们天天都在放羊,鸟都快闷出来了。
如此匈奴最强一部左贤王部在东线无所作为,中线与西线又遭卫青率领的汉军主力频繁出塞打击,此消彼长之下,导致整个汉匈战局为之改观,汉武帝的对外战略从此满盘皆活。
这就是一个名将对敌国的威慑力,这种威慑力就像核导弹一样,不必真打出来,放在那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威胁。可惜汉朝的军法未免太过苛刻死板,只以斩首数目来评估军功,而不是综合考虑其实际军事贡献,结果李广虽然从军三十余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辛劳,但仍然不得封侯。如今没得仗打,更是连侯的影子都摸不着了,李广郁闷。
郁闷加苦闷,李广无奈,只得在野兽身上发泄自己的怨气。于是继上林苑与终南山的野兽遭殃之后,右北平的野兽也开始朝不保夕了,特别是当地数量众多的东北虎,为李广所最爱,经常出城射杀之,为民除害,同时也好给将士们打打牙祭,丰富大家的军旅生活。
有一次,李广又带了几个随从进山打猎,本来这一带人烟稀少,常有大虫出没,但今日李广收获欠奉,只打到了几只山鸡野羊,感觉正在不爽,忽然山道右边草丛里一股杀气涌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已窜至半空,直扑李广!
事出突然,旁边人皆来不及反应,一时间惊慌失措全体石化。好在李广虽老,飞将之名却不是浪得,竟在电光石火之间拔出腰间佩刀,同时侧身将将闪过虎身,顺势还朝虎颈来了一刀。
再等大家回过身来,李广的左肩已被虎爪划破,鲜血横流,而大虫颈部亦斜中一刀,吃痛不已,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又四足猛撑着爬起来,伏地下蹲,虎视眈眈盯着李广,张嘴呲牙的咆哮。
没听过山林虎啸的人,永远无法体会那种令人震撼到无法站立的恐怖。
我听过,只是野生动物园听的,但已经差点尿裤子了。
然而,李广趁着这会儿的功夫,已弯弓搭箭,沉静如水的,冷冷瞄准了对面的虎头,进入人弓合一的射术最高境界。
一人一虎,在山野间对视,岳峙渊渟,空气为之凝结。
终于,那虎跳了起来,又扑向李广,可惜身方在半空,却对面迎来了一支利箭,正从虎心进去,直贯后背。
李广撕下战袍,随便包扎了一下肩上的伤口,然后走到死虎面前,一刀砍下虎头,仰天大笑:“此虎既能伤我,亦一凶顽也!吾今断其首以为枕,可示服猛哉!至于残尸,汝等且负之于马背,回营烹之可飨将士。”
随从们也齐声大笑起来。
此时貌似刚猛的飞将李广,却又显出几分可爱来。
以上这段情节并非完全是小生虚构,据《西京杂记》载:“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后又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前文已述,后文所谓溲器就是夜壶,李广把小便解在虎形夜壶口中,以示对猛虎的蔑视。自此民间便开始流行虎状的夜壶,而称其为“虎子”。 后至唐代讳其先祖“李虎”之名,便将其改称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又俗称为“马桶”。一桶成名万虎哭。
史书还记载,在右北平期间,李广出城狩猎,几次三番为虎所伤,甚至差点命丧虎口,在常人早怀惧心,偏他毫不介意,待得伤痕平复,仍然出外射猎。每次还是一箭一虎,前后也知被他杀了多少,百兽之王却落得如此下场,可怜。
经过这么一折腾,天色已渐渐暗了,李广等人便带着虎尸急匆匆往回赶,右北平的深秋,草木幽寂,夜凉如水。
正这时,一阵阴风突然吹过山林,旁边的草丛中又是一阵异响,恍惚间好像有道黑影闪过,李广心头不由一震:妈的莫非又是一只大虫,它们全家集体来向我报道了?不管先射了再说!
箭射出去了,但那黑影仍一动不动,李广好生纳闷,便跑近前拨开草丛寻个究竟,尚在发抖的随从们也壮着胆子跟在李广身后往里看,却见哪里有什么大虫哟,原来只是一块形状有点象虎的石头,而李广的箭正射在石里,整个箭头箭杆全没了进去,只有白色的箭羽留在外面。现今很多地方的十字路口指路碑,刻着“李广将军箭”几个字,其历史典故便出于此。
我不知道史书里有没有吹牛,但白纸黑字就是如此,我也很无奈,李广他就是这么牛,能把弓箭射出AK47的效果来。据说后世还有个叫南霁云的唐朝将军也曾将箭深深射入佛塔的砖中。
过了数日,李广又回到原地想重现奇迹,但使了吃奶的劲,射的火石迸射,箭头都折了,还是没能再把箭射入到石头里去。汉代杨雄解释说这叫“至诚则金石为开。”“至诚”大概就是小宇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