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周亚夫拒不奉诏的消息传回长安,一时举朝皆惊。
汉景帝刘启笑了,心中顿时如释重负:好个周亚夫,果然大将风范,朕没有看错你!继续干吧我的周太尉,别玩过火就行。我弟弟要真战死了,太后追究起来,那还是得找你当替罪羊的。
窦太后恼了,心中忌恨亚夫入骨:好个跋扈骄将,你等着,老娘总有一天要除掉你!
身在荥阳的窦婴却与他堂姑看法不同:好个周亚夫,果然名将本色,我看好你哟!
现在把皇帝哥哥都搬出来了,周亚夫仍然不给面子,看来再奢求援兵是不可能了,梁王刘武被迫只能抛弃一切幻想,接受现实,与吴楚联军奋力拼杀,以命搏命,置之死地而后生!
人都是逼出来的。兔子逼急了会咬人,人逼急了不仅能咬人,而且还会爆发出强大的小宇宙,其力量之大,有时连本人都不敢相信,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厉害。
这样的状况,恰恰就发生在了刘武的身上。当他对周亚夫的援军不报希望后,反而促使他抗击吴楚的信心决心成倍增长起来,这时的他,不犹豫,不踟蹰,果敢沉毅,坚定不拔,仿佛换了一个人般,极有魄力的大胆启用了年轻将领韩安国与楚国亡将张羽,令持重的韩安国固守城池,勇猛的张羽配合袭扰,终于在与吴楚的交锋中占到了些许便宜,从而渐渐扭转了屡战屡败的颓势,梁地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现在最开心的就是周亚夫了,他一招坚壁昌邑见死不救,既逼得刘武小宇宙爆发一举将吴楚联军拖入苦战不可自拔,又成功阻挡了城阳之周丘部十余万兵马西进,还切断了齐地叛军与吴楚叛军的联系,真可谓一石三鸟不费吹灰之力。
还有更开心的。
早在周亚夫刚到昌邑的时候,他就派了一支秘密轻骑兵部队,由弓高侯韩颓当(韩王信子自匈奴归汉封)率领,暗度陈仓,一路往东南方向长途奔袭八百里,迂回至吴楚联军的大后方,攻占其水陆交通要道淮泗口(泗水入淮河之处,在今江苏淮阳市北洪泽湖内),一举切断了叛军的粮道补给线。吴楚主力都是步兵,根本来不及回救,只能坐看傻眼。接着,周亚夫得势不饶人,再次逼前一步,大军南下屯驻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再修一圈壁垒,缩小包围,持续不断向吴楚叛军侧背施加压力。
一路步步紧逼,稳固防线,耗敌锐气;一路长途奔袭,釜底抽薪,断敌补给;这简直是可入选兵法教科书的经典奇正配合案例。周亚夫之用兵,有张有弛,攻守兼备,战略大开大合,战术经典细密,他绝对是个被历史严重低估的天才级名将。
如今吴楚联军南方补给线被断,北面梁都久攻不下,东面又有周亚夫筑壁施压步步紧逼,冒险西进更怕汉军围追堵截,刘濞的末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11.身坐帷幄志不乱
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濞围了刘武,周亚夫却又围了他,包围与反包围,这就是战争的艺术。
吴王刘濞终于明白,他遇到了此生最可怕的一个对手,这个对手不动则已,一动就抓住了他的三寸,早知道就该多派些兵去保护淮泗口粮道,带那么多兵来梁国干屁!这下可好,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看来过不了几天,他就得跟项羽那样被困下垓,助少食尽,饮恨乌江了。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吴楚士卒的肚子一天比一天瘪,刘濞的脑袋也一天比一天大。他徒有无数粮草,但全被堵南边儿运不过来;他徒有无上财富,但再多的财富,也无法阻挡他滑向失败的深渊。于是,原吴国郎中,现为梁王宾客的著名辩士枚乘,写了一封长信给刘濞,劝他及早退兵,趁败局未现,与汉议和,还有一点谈判的本钱;否则等满盘皆输再来投降,那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但吴王刘濞并不甘心就此认输,他虽顿兵于梁都坚城之下,但仍坐拥三十余万大军,赌资雄厚依旧。当今之计,不如豁出老本拼死一搏,先把下邑的周亚夫汉军主力干掉,将问题的根源解决,则所有问题必定迎刃而解!
于是,刘濞放弃了梁都这块硬骨头,转过头,往周亚夫这块更硬的巨石直扑而去,口角流涎,龇牙咧嘴,用力一啃……
周亚夫笑了。一切事情的发展都在他的预料之内,只等刘濞撞过来撞个头破血流牙掉光,他怎能不笑?
兵法的精髓,就在于尽量的调动敌人,步步料敌机先,则一切尽在掌握。
如今,第一步挫虎之锐,第二步坐山观虎斗,第三步断虎之粮,第四步引虎下山,已然一一奏效,第五步,就该武松打虎了。
大虫将至,汉军摩拳擦掌,纷纷请战,这些日子他们天天修筑工事没仗打,可真的是憋坏了,然而周亚夫在这紧要关头却突然下了一道严令:无论叛军怎么挑战,没有太尉的命令,一概不准出战,否则军法从事。
士卒们闻令,都很是沮丧,但太尉军令如山,终究谁也不敢违抗。
这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在从荥阳出发后,又经过周亚夫十余日来的连番调教,如今,已俨然是支风雨不惊大浪不摇的钢铁雄师了。
结果,奇怪的景象发生了。春寒料峭的下邑城,城外鼓声如雷挑战不断,城内却一片死寂,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这下谁都看不懂了,叛军饥寒交迫,强弩之末尔,周太尉为何还不出兵,他到底在等什么?
周亚夫在等机会,一个最佳的破敌机会。
战争的关键,就在战机。这作战的战机,就跟写作的灵感一般,来的快去的也快,稍纵即逝。抓住了灵感则笔尖一泻千里,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抓不住纵你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写出来的还是垃圾。战机也是一样。抓住战机,事半功倍;战机不对,就算胜了也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如今,吴兵远来气盛,军中粮少,利在速战,周亚夫却偏偏不能让他得逞。
《孙子兵法》曰:“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自古皆然。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等待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时机不成熟时不动如山岳,时机一至则动如脱兔,谈笑间,秒杀敌于转瞬之内。
至于汉军的粮食与粮道,有大将军窦婴在荥阳坐镇,则根本不必担心。
但这些道理,周亚夫与他的将军们明白,普通士卒们却不会明白,结果终于一夜,汉军中爆发了一场可怕的“军惊”,这几乎将周亚夫的全部努力成果,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