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三十六将军共绝尘
此时,周亚夫已赶至荥阳,与大军会和。他前脚刚到,梁王刘武的求救书跟着就来了:吴楚势大,周太尉速速救我,赶紧快点以及马上!
刘武快急死了,周亚夫却一点儿也不急。他好整以暇,从容部署,先命大将军窦婴留守荥阳,以为诸路兵马进攻之策源;又命郦寄、栾布等速击齐、赵;然后召集三十六将,统一作战思想,接着又巡视各部,重申军令,总之迟迟不肯动身。
问题来了,兵贵神速,为什么周亚夫已至荥阳,各路大军也集结完毕,为何还不立刻去迎击吴楚叛军?
因为,现在周亚夫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吴楚,而是他手中的这支军队。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指挥一支纵队与指挥一个方面军是两个概念,指挥一个方面军与指挥各路集团军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只有最出色的指挥官,才能领导大集团军进行协同作战并取得完胜,这需要一种超人的指挥艺术,不是有勇有谋就够了的。这样的出色指挥官,在中国历史上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周亚夫刚被景帝提拔为太尉,完全是以救火队员之姿临阵挂帅。荥阳大军三十六将近二十万兵马,都是从天下各地征调而来,其中除了曾被周亚夫亲自指挥过的南北禁军与河内军,其他各部周亚夫并不熟悉,他需要花一些时间,将这支杂牌部队打造成一支组织严密,令行禁止的铁军。否则就这么仓促上阵,那基本与送死无异。
兵者,国之大事也。决不能因一时意气,拿社稷的安危与士卒的生命开玩笑。
可是,七国势大,留给周亚夫的时间并不多。否则万一梁都与临淄皆被攻破,则匈奴与各地反王必见势而出,如此汉之形势危殆!所以周亚夫最终计划在荥阳停留五日,五日之后,大军必须整合完毕。
对于古今天下治军能力第一的名将周亚夫来说,五天,已经足够了。
这简直是个奇迹。
五日后,周亚夫正式率军西征,进抵淮阳(今河南淮阳),见到其父周勃的老部下老门客邓都尉,故人相逢,分外欢喜,周亚夫于是请他入账,忆叙往事,同时听听他对局势有何看法。
邓都尉幼读兵书,素以奇谋称道,且作战经验丰富,当年周勃就对他十分看重,周亚夫当然也不例外。
果然,邓都尉与周亚夫英雄所见略同,他说:“吴兵锐甚,难与争锋。然楚兵轻,不能久。今为将军计,不如移兵东北,进驻昌邑,深筑高垒,坚守不出,一任吴、楚与梁相持。吴兵见梁无援,必尽锐而攻之。将军却遣轻骑,扼淮泗之口,塞其粮道。待吴梁相敝而粮食竭,将军乃全力制之,破吴必矣。”
周亚夫笑了:“善!正所谓困敌之势,不以敌;损刚益柔也。邓公之见,正与吾不谋而合!既如此,还请公随军谋划,助我一臂之力。”
刘濞啊刘濞,你该好好学学周亚夫,学学人家是怎么用人的。
于是,周亚夫的十余万汉军主力,竟不西去救梁,反转道从赵梁二地之叛军与梁军缝隙间穿插进去,充耳不闻周围惨烈的战事,发疯般一路往北,绕到梁国侧背的昌邑(山东西南部金乡县),然后停了下来,开始大建防御工事,转眼间,一个个坚固无比的军事堡垒拔地而起。
梁王刘武气的差点晕过去。周亚夫你疯了么,皇帝哥哥派你是来救我的,不是叫你来我家后头搞土木工程的。拜托,你可是我唯一的救命稻草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你个神经病!
但是刘武很明白,他再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他只能拉下面子,天天派使者去向周亚夫求救:亲爱的周太尉,敬爱的周太尉,快点来救我,请你求你以及盼望你!
昌邑离梁都雎阳不过百余里,快马一日便可到达,周亚夫要救刘武其实也就几步路的事儿。但这样一来,他的整个平叛计划就要泡汤了,到时数十万汉军与吴楚叛军胶着于梁地危城之下,不仅会过早遭到削弱,而且相持日久,一旦胶西等四王与周丘击破齐军,南下梁地,自己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处境更是危险。如今之计,只有先疲敌后反攻,才能稳操胜算。况且,周亚夫对梁地的防守还是很有信心的。梁国是当今诸侯国中仅次于吴的大国,有四十多个县,吴楚虽然兵多,但刘濞那傻货连荥阳都不知道占领,显然在军事上水平一般,刘武坐拥如此巨大的资源,要是还被刘濞在短时间内给吞灭,那就不要出来混了。
所以周亚夫虽然很理解刘武的心情,但是没办法,为了大局,必须有人要做出牺牲。总之对不起了梁王,我不能派兵,你自己保重吧!
《孙子兵法》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全局观,是一个统帅必备的军事素质。只争局部得失的是将领,不是统帅。比如我们后面要提到的李广,他勇冠三军,武艺超群,可为独当一面之名将,但绝不够格成为如周亚夫般统筹全局的名帅。
然而刘武却没有周亚夫那样的大局观,他只觉的自己被耍了,他的恨意已经爆棚。
——好你个周亚夫,皇帝哥哥封你当个太尉,你就得瑟的找不着北了?就敢不把我这个亲王放在眼里了?好,你等着,我现在就去我皇帝哥哥那儿告你的状,看他是帮我还是帮我?
数日后,梁王的使者来到长安,在景帝面前大讲周亚夫坏话,无非说他怕死、跋扈之类。同时窦太后也出面了,她不断给景帝施加压力,命令刘启立即让周亚夫出兵救梁,否则就跟刘启没完。
窦太后与文帝刘恒生的儿子活下来的就剩了俩个,大儿子就是景帝刘启,小儿子就是梁王刘武。妈妈一般都是最疼小儿子的,所以刘武就是窦太后的心肝宝贝,她甚至有过想让刘武当刘启接班人的想法,而如今心肝宝贝有难,窦太后怎能坐视不理?于是她心急如焚,对着刘启一通大闹。如果不是礼制所限,她真恨不得冲出宫去,自己带兵去救刘武。
刘启没辙了,大汉以孝治天下(无非是想让子民也孝顺君父),且历代太后都是强势人物,有时候皇帝也不得不隐忍屈从。何况亲弟弟被吴王打得那么惨,万一有什么闪失,他也实在于心不忍。所以最终的结果,刘启之前对周亚夫的所有保证全数作废,景帝亲自下旨,令周亚夫速速引军救梁,不得有误。
周亚夫接到景帝的诏书,看了半天,最终又把诏书退还了使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请公回报陛下,恕臣不能奉诏。”
使者傻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太尉竟敢抗旨不尊?我没听错吧?
周亚夫于是重复了刚才那句话,神情非常严肃,一点儿不像开玩笑的意思。
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动摇他的战略计划,就算皇帝亲自来了,他还是这句话。
使者无奈只得回京复命,心中不由长叹:见过牛人,从没见过这么牛的人;见过不怕死的将军,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将军,就连皇帝的圣旨都敢当成狗屁。我服了,服的五体投地。
庸庸碌碌追名逐利的浑浑俗世的人们,怎么可能体会一个英雄名将内心的强大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