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刘启砍了诸侯王们三刀,发现没啥反应,还以为大家都是受虐狂,于是继续痛施狠手,下令砍去刘濞的命根子——采铜地豫章郡与产盐地会稽郡,只留了一个又小又穷的东阳郡(今苏北一带)给他养老。

刘濞大怒:早知你会砍我,却没想到你下手这么狠,竟想连砍我两大命根!妈的看你狠还是我狠,兄弟们,抄家伙,给我反砍回去!你砍我命根子,我就砍你脑袋!

于是,汉朝的削藩诏书一到吴国,刘濞就反了。他先一刀砍了刘启派来的钦差大臣,再刀刀飞舞,将汉朝派往吴国的大小官吏全数砍死;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六国亦同时响应,争先举刀,将胆敢谏阻的汉臣通通杀死,然后引军四出,攻城掠地。冲天之烽火,顿时烧遍了大半个中华大地,史称“七国之乱”。

齐地四王,联合攻打齐国,将齐都临淄团团围住,想迫使中途变卦的齐王刘将闾(刘襄之弟)重新参与叛乱。刘将闾不肯,五兄弟打成一团。

赵王刘遂,发兵至赵国西界,欲待吴、楚叛军会齐后,联兵西进关中,并遣使勾结匈奴,与约共举大事。

楚王刘戊,亦在楚都彭城起兵,发兵至楚国北界,只待吴王刘濞大军开到,就一齐出发,共创美好未来。

大家都在等吴王,吴王在干什么呢?

吴王在做最后的战争总动员,他下令国中道:“寡人年六十二,身自为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之先。凡国中男子,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

也就是说,吴国自十四岁以上六十二岁以下所有男子,全部要参加吴王的叛军,为其勃勃野心服务。

这条命令真是太变态了。江东之地,地方千里,民以百万计,本来随随便便召个数万大军,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吴王刘濞这家伙却还要更贪心,竟无论老少一概征发,这样大家全跑去打仗了,地谁来种,老弱病残谁来养,当然只能靠妇孺了,如此未免给后方太大压力。还有,军队越多,需要的粮食就越多,吴地偏远,战线又甚长,万一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了怎么办?甚至万一大本营被攻破了怎么办?这些都是必须多加考虑的大问题。

读过兵书的人都知道,兵在精而不在多。当年陈胜起兵,召了一大堆乌合之众,总计四十万,冲进函谷关去打咸阳,结果被秦国名将章邯打了个落花流水;再看项羽起义,只精挑细选了八千江东子弟,照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背水一战反打了个章邯屁滚尿流。

所以说刘濞真是傻到家了,他傻傻的以为兵多多益善,殊不知没经过训练的兵,多多益惨。这可好,他一口气在吴国拉了二十多万“壮丁”,又向南方派出使者去联络闽和东越(浙江福建一带的越人)也发兵响应,总计鼓捣出三十余万良莠不齐杂七杂八的部队,浩浩荡荡的冲去前线送死。

终于,在汉景帝三年正月十一日,吴王刘濞正式起兵了,大军总计三十余万,从吴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出发,雄赳赳气昂昂,西渡淮河,与楚军会和,并四遣使者发檄文于天下诸侯。

收到檄文的诸侯包括:

1.原齐哀王刘襄的四个弟弟: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

2.被景帝削地的赵王和楚王。

3.故淮南王刘长的三个儿子: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因刘长之前谋反,被文帝徙往蜀地,途中饿死,其国被三子均分。刘濞故劝此三子造反,以报父仇,但他们最后没有参加反叛。

4.故长沙王子。因之前长沙王无嫡子,国除,二庶子降为列侯,不得嗣立为王。故刘濞在诱惑鼓动他们造反,但后来他们也没有参加叛乱活动。

其檄文曰:

“吴王刘濞敬问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故长沙王子:幸教寡人!以汉有贼臣(指晁错),无功天下,竟侵夺诸侯地,使吏弹劾囚系讯治,专以侮辱诸侯为能事,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刘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佞,惑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神志失常,不能省察此贼。寡人欲举兵助其诛之,以清君侧,谨闻诸王之教。”

“敝国虽狭,地方三千里;人虽少,精兵可具五十万。寡人素事南越三十余年,其王君皆不辞征其卒以随寡人,又可得三十余万。寡人虽不肖,愿以身从诸王。”

“南越(广东广西一带的越人)接壤长沙,其部可随故长沙王子,以定长沙以北,而西进巴蜀汉中。”

“东越、楚王、淮南三王,请与寡人西向;”

“齐诸王,请与赵王定河间、河内,或入临晋关,或与寡人会洛阳;”

“燕王(刘邦堂弟刘泽之子刘嘉)、赵王固与胡王有约,请燕王北定代、云中,而领胡众入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关中北面门户),直取长安,匡正天子,以安高祖宗庙。愿王勉之。”(燕王后来也没参加叛乱)

“诸王或不沐洗十余年,怨入骨髓,心心念念,欲举大事者之久矣,寡人因未尽得诸王之意,故未敢听。今诸王苟能存亡继绝,振弱伐暴,以安刘氏,社稷之所愿也。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皆为此日,愿诸王勉用之。”

“约:能斩捕汉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万户;斩捕列将者,赏金三千斤,封五千户;斩捕裨将者,赏金二千斤,封二千户;斩捕汉二千石高官者,赏金千斤,封千户;斩捕汉千石官吏者,赏金五百斤,封五百户;皆为列侯。”(刘濞可真有钱)

“并约:汉将其以军或城邑降者,卒万人,邑万户,如得大将;人户五千,如得列将;人户三千,如得裨将;人户千,如得二千石;其降吏皆以差次受爵金,封赐倍于汉之军功法。愿诸王明以令士大夫,弗敢欺也。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处处皆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弗能尽。有当赐者告寡人,寡人且往赠之。特此声明,敬候佳音。”(还是有钱,财大气粗的要死。)

这段长长的造反宣言大概有这么几个意思:

一:吴王刘濞造反的口号是“清君侧、安社稷、匡天子”,所以诸侯王们反的是晁错,不是朝廷,更不是天子。

二:吴王与各国诸侯大致约定三个主攻方向:南越国与故长沙王子,西进巴蜀汉中;吴、齐、东越、楚、及淮南诸国,西进洛阳;燕、赵、匈奴等部,西进萧关;然后各路会师,直取长安。

三:吴国兵多的要死,钱也多的要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跟着吴王造反立功,吃香喝辣,升官发财。吴王他也大方的要死,穷的就只剩下钱了。

当吴王刘濞这篇极具鼓动性的造反檄文传至长安宫中,景帝刘启一下子傻了。

他早猜到吴王刘濞会反,但没想到一下子竟反了七个诸侯国,而且光吴国的军队就有三十几万,这可如何是好?

而且看这个态势,其他诸侯国在吴王的鼓动、挑拨、利诱之下,说不定也会反,这可如何是好?

刘启傻眼,彻彻底底的傻眼。他哪见过这个!

傻眼之下,刘启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晁错。这削藩之议,本就是晁错先提出来的,现在提出乱子来了,你晁错号称“智囊”,肯定也有解决的办法吧?

晁错大言不惭:有办法,两个办法,一文一武,双拳出击,两手都是好办法。

第一是武办法:让景帝刘启御驾亲征去对付诸侯,晁错自己则留守长安。

第二是文办法:咱道歉,咱不削吴国的藩了。不但不削,而且把吴国边境临界的几个县,反通通送给吴王,这样吴王一开心,说不定就退兵不造反了。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2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