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刘长是刘恒的亲弟弟,都忍不住权力的诱惑要造反,其他与刘恒关系疏远的诸侯王就更加令人担忧了。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这个反心,只就目前的局势看,他们完全具有这个造反的实力。

首先,依汉初的政治体系,地方上郡县制与诸侯国并行,其地方军制也是并行的。郡县之地方军由郡尉统领,并直接受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太尉节制;但诸侯国却能自行组建“郡国兵”,其军事指挥官“中尉”一般也由王国自置。汉初全国共有五十四郡,其中三十九郡都属于诸侯王的封地,而皇帝直辖不过十五郡而已。故诸侯王的军力完全可与帝国正规军分庭抗礼。

其次,汉初诸侯国内自有小朝廷,除丞相和太傅由中央任免外,其下官吏,诸侯王尽可自行设置,这客观上形成了诸侯国内独立的政治集团。其中便不免有些颇具才智的政治投机者心怀不轨,煽风点火,替主子出谋划策争权夺利,唯恐天下不乱,朝廷对他们鞭长莫及。

第三,我们知道,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是可以征收赋税的,但这还不打紧,关键是刘恒在汉文帝前元五年颁布的“除盗铸钱令”,一下子把诸侯王们全养肥了,肥的流油冒泡,非常之可怕。

我们前面提过,汉初的时候天下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现代社会市场成熟,经济思想完善,我们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如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们对经济与货币的认识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文帝一看市场上钱少物贵,竟有个拍脑袋的馊主意,下诏废除禁止私人铸钱的禁令,允许民间自行铸钱。

货币发行是国家的生命线,但文帝却拱手把它让给了私人,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它真的发生了。其恶果自然地球人都知道,能采铜铸钱的人肯定不会是穷苦老百姓,多半是被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给独占了,不但独占,而且还偷工减料(在铜中掺铅)牟取暴利。于是有权势的人就有钱,有钱有势的人则更加有钱,市场物资正常增加,但货币却越来越多,且其总量与流通的监管又不可控,结果肥的是少数人,吃亏的还是朝廷和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

而作为掌握大片土地与矿产资源的诸侯王,他们自然发大了。尤其是受封于江东的宗室元老吴王刘濞(刘邦兄刘仲之子),其封地内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恰好是大铜矿所在地,刘濞乃采其铜而铸钱,又煮东海以为盐,得致富甲天下,而渐有东帝之志。

综上所述,诸侯王们有兵有粮有钱有人才,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只要给他们一个理由,他们就能翻天覆地,翻云覆雨,搞得天下乱七八糟。

因此,不仅文帝为诸侯王们殚精竭虑吃不香睡不好,他所提拔的几个年轻大臣,也着急的上蹿下跳,就差掀房子拆瓦了。

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贾谊向文帝上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雄文《治安策》,其中对当前的政治形势极为忧心,竟言要为之痛哭,为之流涕,为之大声叹息,并提议将几个比较大的诸侯国由其诸侯王子分而治之,是为“剖分王国策”。

贾谊此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诚不失为安汉甚佳之策,俨然汉武时大获成效之“推恩令”前身。往往盛世,才真正需要这样振聋发聩的危言,这种“杞人忧天”的忧患意识才是真正的强国之瑰宝。只可惜天下大势已成,文帝虽深纳其策,亦难骤付实施。所以直到此后十年,即公元前164年,刘恒准备齐全之后,这才分代为两国,分齐为六国,分淮南为三国,还把自己的儿子刘武封为梁王,并广梁国之地,以控制中原,震捍诸侯,屏障中央。

然而,刘恒最终还是放过了最危险的人物吴王刘濞,这不仅因为刘濞实力雄厚难以制伏,而且还因为刘恒欠刘濞家一条命,心中愧疚,不忍做的太绝。这件公案,我们容后再续,这里先卖个关子,不提。

汉文行事,从来谨小慎微,汉武暴风骤雨式的施政方式不是他的风格,所以他明知诸侯王乃汉之心腹大患,但也只是从容布置以慢打快,以免处理不慎而致祸生肘腋。

举凡成大事者,一要魄力,二还要谨慎,刘恒谨慎有余而魄力稍显不足,这注定他成不了什么大事也出不了什么大乱,这在当时急需休养生息的大汉来说,却不失为一个恰适的帝王。

然而,谁能保证下一任皇帝还能头脑这么清楚?到时万一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怎么办?

所以,他必须为他的继任者留一个平常时候能镇得住,关键时刻能顶的上的超级救火队员。

此人,当然就是军令如山安天下的细柳名将周亚夫。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2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