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5.东方雷动横陈云

公元前158年的冬天实在很冷,寒风呼呼的,吹得殿上汉瓦沙沙作响,刘恒从回忆之中醒来。

说实话,刘恒对周家是有愧疚的,当年他那么做,也是有不得已的政治苦衷。一切都是为了杀鸡儆猴,而周勃倒霉就倒霉在他是鸡猴们的领袖。如今,刘恒身边已聚集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政治生力军,他可以放胆的任用年轻人了,而周亚夫就是他要着重培养的军事人才。不仅为了补偿当年那份歉疚,同时也是为了政治需要。

汉兴以后,武帝之前,高吕文景四代,都擅长黄老之术。而所谓黄老之术,主要就是研究黄帝与老子的学问,尤其是老子的思想。而所谓老子思想正是道家与法家的发源,其中道家的精髓就是无为,法家的精髓就是权术以及刑狱。而所谓权术之精髓,就是制衡各派势力,保证皇权独大。简单来讲就是拉一帮人,打另一帮人,哪边对皇权威胁大就打哪一边,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只有利用二字。

所以,在刘恒执政期间,功臣集团的势力日渐下降,文法吏阶层日渐兴起,他们当上三公九卿的比例从以前的零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这就极大地加强了专制皇权。

分析到这里,刘恒重用周亚夫的背后原因,已经呼之欲出。

归根结底,经过文帝十几年的打击削弱,汉初功臣集团在朝廷的影响力已大大降低,基本不复从前擅权废立之威势,刘恒完全可以再次拉拢他们,比如提拔几个功臣子弟,以争取他们的支持,联合他们的力量,去对付一帮更加令人头疼的家伙。

这帮家伙就是一直困扰着汉朝发展的两大毒瘤:匈奴人的外患和诸侯王的内忧。

外患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诸侯王的内忧更加令人头疼,关键是这些诸侯王要么是功勋卓著拥兵自重的地方军事大鳄,要么是野心勃勃不甘寂寞的皇帝嫡系血亲。一个个都是火药桶子,稍稍处理不好,就得把大汉帝国炸上天去。

刘邦在位期间的主要成绩之一,就是在吕后的帮助下除去了尾大不掉的异姓诸侯王,既没养虎遗患,又没为虎所伤,虽然不可避免的在历史留下了一些恶名,但总算为后世刘氏子孙拔去了一根大刺。

然而异姓王没了,还有同姓王。本来同姓王是汉室江山的一大屏藩,如果没有他们,诸吕之乱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平定。且汉文帝乃以外藩继位,原在朝廷无甚基础,所以他登基后只能大封有功宗室以示酬答,先后竟封了十七个之多,几乎是高祖所封同姓王的一倍!可惜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同姓王势力的膨胀,对帝国与皇权同样是种威胁,而且威胁还不小,随着其不断升级以至渐次爆发,刘恒在晚年开始痛苦了。

最先拉开同姓诸侯王叛乱序幕的,是文帝所封济北王刘兴居。刘兴居是齐王刘襄的弟弟。在平定诸吕之乱中,他曾以宫廷宿卫的身份提供不少情报。之后又同诸大臣共同拥立刘恒为文帝,并亲自率兵将小孩刘弘逐出未央宫杀死,迎刘恒入宫就位,功劳不小。文帝本来打算将梁地尽数封给刘兴居做梁王,但后来又听说他当初曾打算立齐王刘襄为帝,所以只割了区区齐地之济北郡封给他做济北王。刘兴居因此而极为不满,渐起不臣之心。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也就是周勃被免相后不久,匈奴大举南侵,刘恒因国无良将,不得已御驾亲征至太原督战。刘兴居遂趁机起兵西向,欲另立其兄齐王刘襄为帝。文帝闻讯,立刻罢兵南救,将刘兴居的反叛扼杀于摇篮之中,刘兴居兵败被俘,自杀,国除。

但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刚刚平息三年,淮南王刘长又出来捣乱了。刘长是汉高祖刘邦最小的儿子,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即已受封。汉文帝即位后,刘长凭着自己跟大哥刘恒关系最好,而骄横跋扈,目无法纪。不仅公然擅杀辟阳侯审食其,而且赶走朝廷为淮南国所置官员,自己重新任命,并擅自封爵关内侯(地位低于列侯,有封号而无封国)以下94人,简直是没有王法了!之前,刘恒念及兄弟情分,一直对他百般宽纵,但事竟至此,刘恒忍无可忍,就派人骂了刘长几句。刘长怀恨在心,竟遣使者勾结匈奴与百越,欲里应外合,图谋造反。可惜未及行动,事情败露,刘恒遂派人逮捕刘长至长安,但仍不忍兄弟相残,遂只革除了他的王爵,发配蛮荒蜀地。“草莓族”刘长受不了这个极大的打击,行至半途,竟绝食而死。(天高路远,谁知是绝食死的还是被故意饿死的。)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2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