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沉醉于兵法的那一年,正是高祖最焦头烂额的一年。
公元前201年十月,新都长安的长乐宫落成,淮阴侯与诸侯功臣们一齐来到长乐宫参加朝贺典礼,看着群臣诸侯们毕恭毕敬的跪在殿下,高祖情不自禁的大呼过瘾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淮阴侯在阶下苦笑,这件事地球人都知道,用不着大呼小叫。
然而淮阴侯并不知道,数年之后,自己的灵魂会在这座宏伟的宫殿中永远的睡去,再也无法醒来。
十一月,高祖亲自领兵出征攻打韩王信,韩王信大败,逃回匈奴召来援兵,纠集残兵败将再战,再败。高祖遂出动全部兵力三十二万向北追击匈奴,结果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被冒顿四十万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上长达七日之久,最后还是陈平再出奇计,重金贿赂冒顿之宠妾阏氏,高祖这才可怜兮兮的被放了出来,啥面子都丢光了。
大汉皇帝向外邦单于求饶,此真乃国之大辱也!国耻,这是国耻!
淮阴侯在栎阳城听到这个消息,深深叹息。
公元前200年二月,高祖回到长安,未央宫同时落成,现在长安有两座宫殿了,长乐、未央,长久安乐,永世不绝,好极好极。
国辱虽大,都还是要迁的。数日后,高祖下诏,令淮阴侯及朝廷百官全数由栎阳徙入新都长安。
大汉正式迁都,这本是一个举国同庆的好日子,但北边儿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让高祖顿时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高祖退军之后,匈奴人更嚣张了,他们再次大举南下,攻打代地。高祖的亲二哥代王刘喜竟然不战而逃,抄小路悄悄跑回洛阳了。
堂堂大汉皇室宗亲,面对胡族竟然抛土弃民而走,此真乃国之大辱也!国耻,这是国耻!
然而高祖却赦免了刘喜的大罪,改封他为阳侯。亲哥哥杀不得,再说高祖自己不也是灰溜溜的从北边儿逃回来了么?五十步笑百步,哥俩都丢人,谁也别笑话谁。
淮阴侯再次深深叹息。
刘喜被废黜后,高祖把代地转封给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刘如意。
不过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了,代王如意才刚满八岁,年纪太小,无法去代国主持一国军政,但赵代之地临近匈奴,非重臣能将无以镇之,怎么办?
有人提议,阳夏侯陈豨文武全才,能力卓著,可为代国之相国,主管赵代之军事,防御北边。
高祖一想不错,陈豨是诸将中少数几个军事政治都能来一下的优秀人才,属于高祖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这正是一个锻炼他的好机会,好,就派他去!
陈豨临危受任,不敢怠慢,便在赴任前抽空去了老上司韩信那儿一趟,以请教防卫匈奴之策,当时淮阴侯已全部完成了编次兵法的工作,每天正闲的发慌,见弟子前来拜访,心中大喜,两人在后花园里密谈了许久,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
公元前200年世纪之交的深秋季节,陈豨告辞离开长安,张良也已随赤松子云游而去,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淮阴侯再一次陷入了无事可做的痛苦之中。
于是在弄完兵法后,淮阴侯又发明了一个好玩儿的玩意,象棋。
这件事史书并没有记载,只是民间传说而已,但依小生看,这件事的可能性极大。
第一:象棋上有楚河汉界,这就很能说明象棋发明的年代。
第二:象棋上有车有马,但车才比马厉害,显然是车战尚未完全淘汰、而骑兵刚刚开始发展的时代,这也与淮阴侯所处的年代相符。
第三:象棋中的将帅都是躲在九宫格中不出的,这多像韩信的指挥风格,若是项羽来发明象棋,他肯定会把将帅放在最前线,身先士卒嘛!
第四:车马巡行河线,专杀过河卒,这多像韩信所热衷的半渡而击之。
第五:车马将帅没有疑问,兵卒士相也都没有疑问,惟一有疑问的就是“炮”了,秦汉时还没有火药,这是“炮”字使人迷惑的地方。但如果改“炮”为“砲”,就十分清楚啦。砲,据说是兵家范蠡发明的,把石头绑到弯木架上,一松木架,石头就飞了过去,攻城最好用。依游戏“帝国时代”的说法,这就叫投石车。事实上,以前卖的象棋,棋子还是用“砲”字的。这些年来,竟然全成了“炮”,这就把时代弄混了,要知道早在火炮发明之前,中国历史上就已经有很多关于象棋的记载了。
第六:发明象棋的人必须拥有很高的智商,也一定很懂得行军布阵,而且还需要大量无聊的时间。这样的人,在楚汉时代,最有可能的就是淮阴侯。
基于以上四点,淮阴侯发明象棋的至少应该有60%的可能了,如果真是如此,我该大大的感谢他一回,因为他的象棋帮我度过了很多无聊的时间,帮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也让我有了不必亲自去打仗也可以布阵博弈纸上谈兵的机会。
且说陈豨离开长安来到代地后,便使用淮阴侯所教坚壁清野之计,暂时将匈奴迫退,但由于兵力毕竟不足,导致韩王信仍能盘踞在汉匈边境一带,率匈奴兵不断骚扰雁门、代、上谷等郡,陈豨在数十万匈奴骑兵的威胁下苦苦支撑着帝国北疆。
接下来的日子里,汉匈之间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你来我往,没完没了,在这样下去,汉朝好不容易恢复了的国力就要被消耗殆尽了,高祖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
这期间,淮阴侯正在长安埋头研究他的博弈之术。遥想当年,铁马冰河入梦来。可是梦醒之后,却只能付诸笔端棋盘,谁解英雄万般愁绪啊!
国难当头,本朝最伟大的军事家却只能去搞玩具发明,真可笑,真可悲!
公元前199年九月,高祖在洛阳城举行了一次诸侯大会,共商对抗匈奴的大计。
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张耳之子)、楚王刘交等大诸侯王都到了,大家伙讨论的很热闹,却只是热闹而已,没人能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来。
面对着满朝的废柴,高祖突然想起了淮阴侯韩信,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很快又被抛到脑后。
——不能启用韩信,如此匈奴可破,我的江山却要不保了,咱犯不着去冒险!
群臣诸侯商议数日,毫无结果,最后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和亲!
高祖不同意:啥,要朕把亲女儿嫁给北方胡人,不行,这太丢人了,此真乃国之大辱也!国耻,这是国耻!!
那人劝高祖:两害权其轻,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陛下为社稷百姓牺牲一个孩子,从而教化夷族,使之臣服,此乃陛下天大的仁义啊,怎么能说是国耻呢?
高祖一想也对,朕的江山比孩子重要,好,舍孩子保江山!
然而高祖想通了他老婆吕后却想不通,说啥也不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不过这难不倒高祖,他最后竟从刘氏宗族里挑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冒充公主送了过去。匈奴的冒顿单于见到美女,立刻色授神与,一时间也顾不得查明公主真假了,马上送入洞房成亲!
经过一番外交斡旋,汉匈的第一次和亲终于大功告成。此后,汉朝皇帝不断的给匈奴送女人,送财帛,送酒食,并开放边境通商口岸,让匈奴人过来做生意,总之,只要不打仗,啥事都好商量。
这个策略虽有丧权辱国之嫌,但总体来说还是正确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国之大仇百年不晚,百年之后,当我大汉国力强大了,再来收拾你们不迟!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汉唐灵活使用和亲羁抚与武力征讨,于是威服各族;宋明既不肯和亲,也不敢硬打,一味的消极防守,结果就是大伤国力,最终沦于蛮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