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场战争,大家熟知的就是“四面楚歌”和“十面埋伏”。其实“四面楚歌”是有,“十面埋伏”却是后人加油添醋的,韩信充其量也就搞了个“三面埋伏”而已。
鉴于项王可怕的狂冲式作战风格,韩信决定只使用自己直属的三十万大军与项王正面对决,英布彭越等其他各路兵马则在旁远远掠战、封住楚军外围出路即可,因为联军作战不仅容易配合出问题、而且也禁不住楚军超强战力之冲击,彭城之战就是前车之鉴。
韩信将这三十万大军分成三部:一部自率之,直接向项王挑战;一部由大将孔熙率领,埋伏在左;一路由大将陈贺率领,埋伏在右。除去韩信三十万,汉王还自将十万卒为后军,周勃与陈武两支预备队则安排在最后。总计投入战场共四十多万汉军,前强后弱,呈三层梯队纵深部署,堪称完美无暇的战阵。
另外,这三重大军,也各自有多重梯队,层层列列,绵绵密密,滴水不漏。
项王的作战冲击力,宇内是第一,古今也是第一,所以韩信针对这点,布置了超长纵深多层梯队的变态级防御战阵,防的就是楚军超级变态的可怕冲击力。
战斗如期打响,惊天的战鼓响起,十余万汉军主力在韩信的率领下对楚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项王全然不惧,自率八千江东子弟冲入汉阵,十万楚军紧随其后,士气如虹般杀将而来。
韩信不得不承认,项王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对手,他一骑在前,一骑当千,八千江东子弟随后,千可当万,十万楚军一齐冲锋,就算百万大军都得被冲溃。
好在韩信布置的战阵并非普通战阵,可没那么容易被冲溃,因为溃了一层还有一层,层层叠叠,多线结阵,是对付冲击骑兵的最佳武器。
但是项王毕竟是项王,连番冲击之后,汉军的数层梯队终被一一冲溃,韩信于是命令全军退却,项王大喜,连忙奋力追击,可是楚军的战线却因此被越拉越长了。
这正是韩信所期望的,项王恃勇轻进,战线拉长,前后脱节,正是打他埋伏的最好时机。
于是韩信令旗一挥,埋伏在左右的孔、陈两军汉军从两翼杀入,夹击楚军,切割楚军一分为二,韩信再指挥后却的汉军反扑回来,穿插包围,各个击破。
战局至此,胜负已经没有悬念了,项王陷埋伏,楚军被夹击,敌众我寡,前后难顾,冲也冲不起来,聚也聚不到一块,只能各自为战,分路突围。
结果一战下来,只有项王与两万最精锐的楚军冲出重围撤回楚营,其他八万楚军全灭。
不过,楚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强大,汉军也为此损兵十多万,这些全都是韩信从齐国带来的子弟兵。汉王只是在后面看好戏而已,他的嫡系部队毫发无损。
项王与韩信两败俱伤,汉王渔翁得利,事到如今,韩信就是想反悔都不可能了,他只能坚定的跟着汉王走下去,没有回头路。
接下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韩信对项王围而不攻,耗其士气,竭其粮草,让楚军不战而溃。
最终,项王兵少食尽,最后的楚歌响起,楚卒思乡,大多散亡,霸王别姬,夜率八百骑溃南围而出。
绝世英雄穷途末路,韩信不忍再看,于是驻兵不前,将最后的大功留给汉王。
韩信走后,汉王率军攻入楚营,发觉项王已逃,于是急命灌婴率五千骑向南追击。
然而项王是在太厉害,汉追兵走的时候是五千骑,最后却只剩下一半回来,若不是项王意气已消自刎乌江,灌婴恐怕也得无功而返。
不管怎么说,强大的项王终于死了,纷乱不已的天下总算云开雾散。有意思的是,就在这同一年的欧罗巴大陆,军事强国迦太基被罗马击败,不得已赔偿战费黄金一千万泰伦,并交出全部军舰,割伊比利安半岛给罗马,迦太基永远解除武装,罗马成为西方霸主。更巧合的是,此战双方的统帅亦是超凡绝伦的军事天才:罗马名将西庇阿,以及迦太基名将汉尼拔。
项王已死,楚地悉定,独有鲁地(今山东曲阜)誓死不肯降汉,欲为项王死节。汉王闻信大怒,乃引天下兵伐鲁,齐王韩信率二十万卒从之,大军驻扎在定陶(今山东定陶)。
然而仗并没有打起来,汉王把项王的人头给鲁人看了看,鲁人见项王确实已死,便哭着投降了。
至此,天下全定,汉王于是还军定陶,因为那里还有一个人让他最放心不下。
这个人就是韩信。
大功告成,长空鸟尽,韩信也该乖乖交出兵权了。
这一次,汉王再无需搞那偷鸡摸狗的一套了,他率禁卫军直入齐王大营,轻松夺了韩信的军权。
这个时侯韩信要杀汉王依然易如反掌,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大局已定,天下再无战乱,他还要兵作甚。项王已死,天下再无对手,他还要兵权作甚。
他现在只想回家了,楚地虽有许多伤心往事,但那里毕竟是他的父母之邦,衣锦荣归,也可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韩信他奋斗了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这个么?
公元前202年春正月,汉王下达了新年的第一道诏书:
“诏曰:楚地已定,义帝无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魏相国建成候彭越,勤劳魏民,卑下士卒,党以少击众,数破楚军。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
汉王兑现了他的承诺,所以韩信彭越也该投桃报李了。
于是,以齐王信,不,现在该叫他楚王信了,以楚王信为首的诸王将相联名上书,恳求汉王即皇帝位。汉王非常谦虚非常坚决的辞让了三次,最后实在让不过去了,只好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非常勉强非常无奈的于是年二月在汜水北岸登基称帝,史称汉高祖。
高祖在一番无奈之后,很快又开心起来,为此他决定大赦天下,发布了新年第二道招书 “诏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在古代,每当皇帝开心的时候,也就是罪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了,他们自由了。
高祖发明的这种扭捏作态的无聊政治秀,此后不断的在中国历史上被学习,被演出,一直演到21世纪,仍然有人乐此不疲。看这趋势,恐怕还得继续演下去,永远不会罢休了。
大汉草创,事多繁杂,什么定都洛阳,什么谋迁新都,什么平定燕国,什么通缉亡臣……高祖陷入了幸福的忙碌之中。不过这些事儿跟韩信都没啥关系,历尽艰辛,戎马多年,他终于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楚地,过上了宁静太平的日子。
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天下的烽火已连绵了数百年,如今在高祖刘邦与楚王韩信的努力下,终于平靖了楚干戈,熄灭了连城火,奠基起一个崭新的,和谐的,统一的,充满了生机的大汉帝国!
韩信他奋斗了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这个么?
然而韩信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恩人漂母,漂母之恩,非仅一饭之恩,实乃重生再造之恩也,此恩地厚天高,非涌泉不能相报。只是连年战乱,百姓多有亡散,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大恩无从得报。
好在老天怜见,经过一番察访,历尽波折,两人终于相见。
韩信见漂母容貌,比前苍老许多,问起近来状况,仍然漂絮为生,不由涕下数行,急命左右赐之千金,以养天年。
漂母见韩信孺子可教,终致王侯之尊,也感欣慰异常,两人执手相望,笑泪交加,左右无不感泣。
如果只到这里,一切都是大团圆的结局,然而,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所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韩信此生,注定要由悲剧开场,也注定将以悲剧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