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水那边的另一半齐楚联军全体傻眼:不可一世的名将龙且就这么完了?百战百胜的楚国雄师就这么完了?这也太快太夸张了吧!
齐王田广立即下令:跑!
连强大的楚军都不是韩信的对手,他手里这支三流军队还逞什么能哪!趁着楚军没这么快过河,赶快跑!!
齐军一跑,楚军也只能跟着跑,反正都输定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咱没道理为齐国人拼命!!
于是,楚军向左,齐军向右,楚将周兰往楚国方向跑,齐王田广则往城阳跑,去找守相田光。
韩信宜降剩勇追穷寇,命灌婴率军追击齐军,曹参率军追击楚军。
灌婴追着田广的屁股直至城阳,攻破城池,将田光田广二人一网成擒。
韩信这次再不将敌国之王押送给汉王了,他一声令下,将田广斩首,为郦食其报仇雪恨。
韩信一生最对不起两个人,一个是如今的郦食其,一个是后来的钟离昧,这两股愧疚伴随了他的整个余生,那是他一生无法承受之重。
灌婴攻破城阳后,乘胜西进,直至博阳。驻守在博阳的田横听闻田广已死,便自立为齐王,率军还击灌婴,双方在嬴下(今山东莱芜县东北)一场大战,田横战败,只得逃往梁地,投靠了拥兵于此的豪雄彭越。接着,韩信又命灌婴北上攻打千乘,破杀齐将田吸。
曹参追着楚军屁股后面打了一阵,杀敌近万,生擒楚亚将周兰,然后回军北上平定胶东,斩杀齐守将田既。
至此,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全数被韩信平定。韩信大摇大摆的住进齐国王宫,命人将投降的楚军与齐军全部收编,一来二去,他手底下已有足足四十万大军,完全可以和楚汉任何一方抗衡了。
14. 取齐自重,蹑足封王,汉生疑猜,只因君功高
其实后面这些战役不过是走走样子给灌婴曹参多捞点战功而已,经潍水惨败,齐军之气早为韩信所夺,哪里还敢负隅顽抗!总之,齐国由田氏王朝主宰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它的新主人是韩信,不过只差汉王的一纸诏书而已。
韩信也该封王了,如此辉煌的战绩,不封王怎么说的过去。
然而汉王的诏书没来,求援的使者倒来了几个,原来汉王见韩信兵越来越多,甚至变得比自己还多了,心中既是欢喜又是不安,他很想让韩信赶快来广武帮他打项王,因为项王最近老是在汉营前挑衅,汉王虽深壁高垒不应战,但又觉得很没面子,所以想让韩信来帮他找回面子。
韩信命人将汉使安排到宾馆住下,然后将身体深深陷入王座里,面无表情的看着天花板发呆。
他的心很乱。
每当他打下一个国家,汉王老是来找他要兵,甚至不惜使诈夺军,他每次都不以为意言听计从,但是这一次,他不想再乖乖听话了。
他不是汉王的一条狗,他是为汉王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将军,他不能每次都听汉王的,他必须自己选择前进的道路,因为他已经有足够的威望与资本了。
所以,他不能领命带兵去广武,于公于私,都不能!
第一:汉军虽已全占齐国,但齐国的反抗力量仍在蠢蠢欲动,他必须花些时间彻底扫平这些力量,才能腾出手来计划下一步的战事。
第二:此战楚军虽损兵近二十万,但项王仍掌握着庞大的西楚王国,要重新征集一支数十万的大军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所以韩信现在要做的应该是派兵南下直捣楚国的大本营彭城,端掉项王的后路,而不是傻傻的去广武跟项王硬拼,“釜底抽薪”远比在“釜”里加更多的水要好。
第三:如今广武的战事正处于相持阶段,汉王并没有处于明显的劣势,韩信没有必要去救他,反而若是贸然出兵,被项王拖在广武,西楚腹地的楚军趁机出兵攻齐,那么大好局面,必将毁于一旦。
第四就是韩信的私心了,他不想一辈子都做一个将军,听凭汉王使唤来使唤去,他也该实现自己少年的理想,徙封侯王,以万户之民为母亲守墓了。
赵王耳、韩王信已经封王,就连韩信的手下曹参灌婴,甚至陈武丁礼,也已封侯,而韩信却半点爵位没有,这不公平!
也是时候提醒汉王一下了,他可不想以后与曹参灌婴之辈平起平坐。
终于,韩信在王座上站起身来,长舒一口气,他主意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