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从胯下崛起的将军——大汉淮阴侯韩信
【档案】
姓名:韩信
外号:兵仙
性别:男
籍贯:淮阴(今江苏省淮阴西南)
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在公元前213年,所以,楚汉群雄其实少时都曾读过书,韩信肯定也是读过的,而且学的应该是儒家与兵家的学问——兵家自不必说了。儒家的话,只看他言谈行事,便处处都是儒家的风范。(以直报怨、不耻下问等等)
家庭出身:士子
关于韩信的身世,有人根据他佩剑推测他是旧韩贵族出身,但《史记》明载他为“布衣”,可见他并非贵族,而是个一般的士子,士子也是可以佩剑的,如果他家世显赫,史书中不会不提。
生卒:前228年?-前196年
韩信大概生于公元前228年(结合民间传说与史实推论),是楚汉群雄中最小的一个,他比项羽小4岁,比萧何小20岁,比张良小23岁,比刘季小29岁。在襁褓中的韩信并不知道,就在他出生的这一年,秦国刚灭掉了最顽固的对手赵国,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向他的祖国楚国攻来。
经历:无业游民——执戟郎——连敖——治粟都尉——大将军——相国——齐王——楚王——淮阴侯
战功:肇谋汉滨,还定渭表,京索既扼,引师北讨,济河夷魏,登山灭赵,威亮火烈,势如风扫,拾代如遗,偃齐犹草。(西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特长:1.带兵,多多益善;2.编兵书;3.剑法 4.持戟;5.象棋创始人
最好的朋友:钟离昧
最讨厌的女人:南昌亭长夫人
最爱的女人:老妈
最恨的女人:吕后
又爱又恨的人:萧何,刘邦,项羽
座右铭:我要做人,不要做狗
死亡方式:在黑暗中,被十几根削尖的竹竿刺死
【古人云】
(明)茅坤:“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唐)刘知几:“淮阴初在仄微,堕也无行。后居荣贵,满盈速祸;躬为逆上,名隶恶徒。周身之防靡闻,知足之情安在?”
(宋)陈亮:“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
(宋)苏轼:“(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宋)司马光:“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也。”
(宋)黄震:“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
(明)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
(明)李贽:“识见如此,至自谋全不济,何也?利令智昏,贪令人愚也。”
(清)王鸣盛:“汉得天下,皆韩信之功。”
(清)梁玉绳:“信之死冤矣!
(清)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清)赵翼:“《史记•淮阴侯列传》全载蒯通语,正以见淮阴之心乎为汉,虽以通之说喻百端,终确然不变;而他日诬以反而族之者之冤痛,不可言也。”
(近代)李笠:“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
《重修韩庙碑记》:“且天生非常之人,具非常之才,值非常之时,建非常之功,而罹非常之祸,上下千古,孰有如汉淮阴侯者乎?”
淮安韩信祠楹联:“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前言】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是,也有些可怜人,生下来就是乱世的犬。我要讲的,便是一只乱世犬,奋其一生要做个太平人的故事。为此,他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正文】
1.淮阴市井笑韩信
秦末的苏北地区,是游侠的热土,是英雄的摇篮。这里远离帝国的中心咸阳,民风彪悍,人心向楚,正是反秦志士们的天堂。
在苏北的下邳,有个张良;在苏北的沛县,有个刘季;在苏北的宿迁,有个项羽;在苏北的淮阴,有一个佩剑的小青年——韩信。
同项羽一样,韩信也是个孤儿。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是母亲将他一手带大,后来,母亲也病死了,韩信便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儿。
同项羽不一样,项羽虽父母双亡,他至少还有叔叔项梁,至少还有一个强大的项氏家族做为他坚实的后盾。然而韩信,他什么也没有,没有亲人,没有家族,没有声望,没有家产,他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自己,一把父亲留给他的宝剑,以及一肚子的才华和怀才不遇。
韩信也曾经有过一腔热血,一番雄图壮志。当年他母亲去世时,韩信无钱下葬,却依然为老妈选了一个旁边“可置万家”的“高敞荒地”为其墓,说什么自己日后定能封侯拜相,让万户百姓为母守陵。
这件事儿让淮阴百姓笑话了很久,一个穷的连饭都吃不上的家伙居然做梦想封万户侯,他不是穷傻了,就是穷疯了。
也难怪他们笑,在淮阴人看来,韩信什么本事儿也没有,简直一无是处。他自矜身份不屑做个勤劳致富的庄稼汉;也没本事摆摊叫卖争取做个企业家;更没啥人脉关系被推荐做官;他只不过就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罢了!其实书呆子也不是没办法谋生,秦代讲究“文法择吏”,只要能将国家法令背诵九千字以上,品格各方面又没有太大问题,就能像刘季一样混个公务员干干。偏偏韩信不识时务,非要去学那儒家与兵家的学问,真是莫名其妙!
这样一个穷的没骨气,吊儿郎当,整天到人家里蹭饭吃的烂货,还成天背把破剑,说自己才高八斗必成大器,世上没有比这更讨厌的人了。
孤傲、呆傻、疯癫、没出息、眼高手低、牛皮哄哄,这就是淮阴人对韩信的评价。
一个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贫贱之子,如果真的无才无行,这没什么好伤心的。但是一个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整日被人讥笑的绝世英才,这才真正令人伤心。
“长恨此生不逢时,才堪经纬有谁知?”举凡天下怀才不遇之士,当为韩信长歌一哭。
在铺天盖地的嘲笑声中,韩信的热血冷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志向,他开始心灰意冷。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儿,不是浑浑噩噩地过完的一生,安于贫贱,老死户牖;而是才比地阔,心比天高,却不得不在伸手不见五指黑暗中,无穷无尽的期待,直到血渐冷、心渐凉、生不如死。
其实旁人笑笑韩信也就罢了,最令韩信血冷的是,他在淮阴唯一的一个朋友,居然也要将他逼上绝路。
他这个朋友,就是淮阴县下乡南昌亭的亭长,什么名字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就叫他亭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