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什么?龙且,龙且竟然战死了?二十万,足足二十万楚军,竟然也全没了?

在西楚军中,有两个战无不胜的猛将兄。第一个当然是西楚霸王项羽,第二个就是楚大司马龙且。

龙且此人,在历史中的记载甚是简单。但他的军事能力,却并不简单,要知道就连章邯英布这两位牛人,都曾先后败在他手里,可见此人绝非寻常人物,他其实是一个被后人严重忽视的一代名将。

在我看来,楚汉之际的名将可分为三个集团:

超一流名将:项羽、韩信。

一流名将:章邯、龙且、彭越。

二流名将:英布、周勃、灌婴、曹参。

三流名将:樊哙、钟离昧、季布。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然而,之前在项羽的眼里,韩信并不算是一个能与自己匹敌的超一流名将,他与英布一样,充其量只是个二流名将而已。

正因为如此,项羽才放心大胆的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一流名将龙且,让他去齐国开辟第二战场,希望龙且变成第二个韩信,韩信变成第二个英布。

然而一流名将龙且却辜负了项羽的信任,竟被韩信这个“二流名将”压倒性击败,最终战死沙场,全军覆没。

其实,龙且是与韩信有差距,但也没有差到我们想象中那么大。他与齐国人联手,就算无法彻底击败韩信,至少也能将韩信逼出齐国。他之所以惨败,原因在于四个字:

轻敌贪功。

在龙且眼里,韩信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于是他轻敌了。

在龙且眼里,他之前大败英布,收复九江地,功足以封王,但小气的项羽竟没有封他。

所以他想尽快击败韩信,以此大功再图封王。

于是他贪功了。

轻敌兼贪功,焉能不败?

这一败可好,西楚总共三十万多大军一下子去掉二十万。

这一败可好,西楚北面屏障全数沦于汉军之手,韩信近三十万齐军从东、北两个方向直接威胁楚都彭城。呜呼,西楚危矣。

项羽不得不重新审视韩信这个无耻胯夫了,就像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刘季这个蟑螂小强一样。

他决定放低姿态,与韩信以对等的身份进行合作,来共同对付汉王刘季,至少也要让他保持中立。

韩信现在就像是扑克牌游戏“大老二”中最后的那张“老二”,被楚得到了则楚胜,被汉得到了则汉胜。如保持中立,则可保证“天下三分”十年左右,十年之后,汉还是会灭楚,然后再灭韩信。

一时间,韩信的态度成为了天下的焦点,历史如何发展,就在他一念之间。

公元前203年二月,刘季派张良歇印亲至韩信军中,封韩信为齐王,命令他率军速速攻打楚国。

与此同时,项羽派手下第一辩士武涉也来到韩信军中,劝韩信反汉而与楚连和,三分天下王之。

楚汉双方都在积极争取他,何去何从,紧费思量。

韩信最终接受了汉王之封,而拒绝了项王反汉之议,按照他的解释:他与刘季友谊深厚,故不忍叛之。

这只是一方面而已,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韩信没有道出。

我早就说过了,在政治面前,友谊一文不值。项羽与刘季之间的友谊未必比韩信来的浅,他们之间不是照样打了个你死我活?韩信之所以不跟项羽合作,是因为项羽根本就不是一个可堪合作之人,西楚也根本不是可堪合作的对象。

艾克斯罗德在《合作的进化》一书中研究指出:友谊并非合作的必要条件,局势才是。

楚汉五年内战,百姓已不堪其苦,天下再三分,中国人怕不要死光了。故项羽之提议,没有操作的可能性,韩信无法接受,如此而已。

所以最终,韩信接受了汉王之封,但没有遵汉王之命立刻攻楚,他在观望,观望局势的发展。

项羽派的说客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至少还是成功了一半,韩信拥兵自重,不攻西楚,悬在头上的剑不动了,这正是项羽趁此赶紧解决刘季的大好机会。

然而,项羽依旧没能奈何的了刘季。这期间,刘季又回了趟关中,从萧何那里要来不少兵,持续增援广武,与项羽接着死耗。

这一耗,又是半年过去了。到了公元前203年七月份,除了刘季这支汉军在打消耗战外,天下各地的汉军都开始发展壮大。

彭越在被项羽击败后,北逃至齐、梁交界处的谷城(今山东东阿县南),继续打游击。当时,齐国丞相田横闻听田广被韩信诛杀,便自立为齐王,转过来与汉将灌婴交战。在嬴下(今山东莱芜县东北)大败,只得收集齐国残兵败将投奔彭越,彭越因此而势力大增。

英布在楚汉相持之际,也率军进入九江郡,夺得了好几个县。他在九江本有根基,所以发展速度极快,没多久就势力大增,拥兵九江严重威胁西楚后方。

公元前203年七月,刘季立英布为淮南王。八月,北貉部落(今吉林省东部一带)及燕王臧荼各派出一支枭骑部队南下助汉。

如此一来,即便论骑兵,汉军也不比楚军差了。

这时,汉王刘季又向军中发布了一道命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

刘季无法保证天下百姓都有饭吃,但他至少能保证,所有到广武前线作战的士兵,都有足够的粮食吃;所有战死沙场的国家烈士,都有棺木安葬。

这条法令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似乎只不过是基本的人权,但在当时却是无比难得的仁政。

从春秋战国以至秦,天下基本上每年都在打仗——当兵的自己准备干粮上前线,最后暴尸沙场,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就算到了近现代,还是有不少战死的英魂不知埋骨何处,我们经常只能站在无名烈士碑前,去缅怀一支部队的番号,至于这些烈士们的名字及尸体,则早已在战乱之中荡然无存了。

烈士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国家就该给他们很好的安葬,这句话说来简单,其实谈何容易。

不管怎么说,在两千多年前,刘季就能提出如此“仁政”,就算无法完全做到,也是实属难得。

所以,刘季的命令一下,各地的百姓都争着参军,只为死前能吃上一顿饱饭,只为死后能有一口棺木安葬。

乱世之中人命贱如草芥,不得好活,还不如得个好死,亦属壮哉!

于是《资治通鉴》记载:“汉王令下,四方归心焉!”正是因为这一句“四方归心”,韩信彭越等异姓王非万不得已始终不肯或不敢造反。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1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