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25.千古奇案弑义帝

灭秦的战火刚刚熄灭,内战又爆发。就象抗日战争结束的同时宣告了解放战争的开始。

军阀争权夺利,倒霉的却总是老百姓,但大伙儿又不能不舍命陪他们玩儿,因为长痛不如短痛。

项羽明白,光一个郑昌是挡不住气势汹汹的汉军的,他与刘季的恩恩怨怨,最终还是要他亲自去解决——然而眼看一场楚汉之间的大战就要爆发,张良突然送来两封书信,立即改变了项羽的决定。

一封信是张良写给项羽的,上面的内容是:“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另一封是田荣与彭越的反书,上面的内容是:“齐欲与赵并灭楚。”

第一封书信显然是谎言,刘季怎么可能得了关中就收手;第二封书信显然是捏造,田荣和陈馀只是想抢地盘,暂时应该没有灭楚的计划,真正想灭楚的恰恰是号称“不敢东”的刘季。

然而,如此拙劣的骗术,项羽居然相信了,他决定承认刘季夺取关中的既成事实,而先带兵去平定齐地。

我不明白项羽为何会变得如此好骗,是他不相信刘季有这么大的胆子,还是他依旧顾念自己与刘季的兄弟情分,或者是项羽由于天下烽火四燃而失去了一个决策者应有的冷静?

我猜,大概三者兼而有之吧。项羽天性耿烈,一辈子被人欺骗、背叛了无数次,却没有一次因此而学乖,我也不知该说他傻好,还是说他天真好。

事情发展到这里,项羽还只是战略上的失误,局势也不是不可挽回,然而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情,将很傻很天真的项羽彻底推向了败亡的道路,一去不回头。

那就是楚汉之际第一大疑案,义帝之死。

关于义帝之死,史料上的记载莫衷一是,疑点重重,非常值得重点探讨一下。

《史记》的《项羽本纪》与《黥布列传》的记载是: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将义帝截杀于大江之中,衡山王、临江王没有奉命。直到八月份,项羽再次阴令九江王英布追到郴县,将义帝弑杀。

但是《史记》的《秦楚之际月表》与《汉书》的《项籍列传》却说项羽是在公元前206年十月阴令英布将义帝杀害。

两段史料记载莫衷一是,时间也不统一,这说明一个问题,义帝之死有猫腻。

行凶者是英布这一点无疑,问题是,主使者是谁?

读者们要说了,这还要问吗?史书上明确记载是项羽呗!

没错,史书是这样写的,但其中明显有疑点。

第一: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还在关中宰割天下,并未回到彭城,他为何这么急着要杀义帝?要知道此时项羽手握重兵,威震天下,义帝对他并没有造成任何威胁。

第二:公元前206年八月,各国先后叛乱,项羽应该借义帝之名平定祸乱才对,他这时杀死义帝,岂不是断了自己出兵的借口?

第三:项羽派英布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英布都干了,这说明英布应该对项羽非常忠心才对,可是之后项羽攻齐向九江征调军队,英布却托辞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将领带着几千人应征。再后来他甚至背叛项羽投靠了刘季。英布前后行径如此不一,这点如何解释?有人说英布是胆小怕死,所以不肯出征,这点没道理,众所周之英布是个出了名的猛将——当年巨鹿之战,英布只率两万兵就敢率先渡河进攻章邯,可以说项羽每战,英布都是铁打不动的先锋;之后在汉朝时英布又起兵造反,高祖问他:“何苦而反?”英布回答:“欲为帝耳。”——种种所为,显见英布是个胆大包天、不甘居于人下之辈。他又怎会胆小怕死?

第四:项羽一生光明磊落,即便干坏事儿,也是干的轰轰烈烈。杀一个义帝,他又何必要“阴令”?此绝非项羽之行事作风也。

以上四个疑点,史书中均没有给出解释,但明清之际的野史(明代冯梦龙的《智囊全集》及清代袁枚的《子不语》)却给了我们一个石破天惊的答案,其说虽无据,但也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这些野史中说,英布弒义帝,乃汉高祖刘季使之,非项羽所使也。高祖阴弒义帝,乃嫁名项羽,而伪与诸侯讨弒义帝者也。

没错,项羽弑杀义帝,一点好处都没有,最有好处的人恰恰就是刘季。刘季有杀人的动机,也是杀人的最大获益者。联想到后来英布的种种不可解之所为,刘季主使他杀死义帝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我无意为历史翻案,只是在此提出自己的疑点与推测,并非断言。历史上究竟谁才是真正杀死义帝的幕后黑手,那只有英布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最后一点,英布为何要背叛项羽?这个答案太简单了:项羽灭秦,英布功劳第一,最后却只得到了一个小小的九江郡,连只会动嘴皮子的张耳与秦国降将章邯都比他的地多,你想他的心里能平衡吗?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江湖闲乐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第1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