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说不动李信,只好作罢,谁叫人家是主将呢?现在只有寄望于项燕了,希望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乖乖的留在寿春等我们来跟他决战。
于是李信下令兵分二路,一路由蒙恬率领进攻寝丘(今安徽临泉、河南固始一带),另一路则由李信亲自统率,直取平與(今河南平舆北)。这两个地方,乃是楚都寿春面前最后两个险要,下之,后面就是一马平川,几天就可以兵临寿春城下了。
平與与寝丘对于楚国的重要性,李信知道,项燕一样清楚,但他根本没派兵去救,因为他的既定战略就是诱敌深入,不给点甜头给敌,敌能深入吗?
所以一切都变得出奇顺利起来,俩生猛小伙果然够猛,没几天就各自高奏凯歌,捷报如雪片般飞入咸阳,秦王嬴政欣喜若狂,俩小子干的好,赶快给我拿下寿春,回来寡人直接封你们做上卿。
战争进行到这一步,胜利的天平还都在秦军这边儿,可是从这一刻开始,楚国开始玩弄阴谋诡计了,而且玩的李信晕头转向,差点把裤子输掉。
首先,楚国开始求和,楚君负刍派人到平與李信营中,说要交出青阳(今湖南长沙),以土地换取和平。李信当然一口答应,看来楚国人是怕了,根本没有反抗的信心,不如就先收好处,以迷惑他们,然后突然攻打寿春,揍他个措手不及。
李信又错了,这次不是他在迷惑楚国,而是楚国在迷惑他,他这边刚跟楚国签订停战协议,转头楚国就毁约派青阳之兵攻打南郡(即原先白起攻下的鄢郢一带),耍的他是团团转。
后院着火,李信只得回师去救南郡,否则他这一支孤军,被楚国这么前后一夹,形势危矣。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李信说不出口,其实他的军粮早用光了,楚国人都是小气鬼,看秦军来了就收拾东西跑路,一点儿粮食也不留给他,所谓“因粮于敌”老早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李信匆匆忙忙往回赶,却不知项燕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偷偷出发,神不知鬼不觉地尾随在秦军之后,缓缓的跟进,放枪地不要。
经过一番急行军,李信十几万秦军主力终于赶到南郡城下,把楚青阳军一顿痛扁。其实这个时候,李信还没有输,只要他占住南郡城,与蒙恬前后夹击项燕军,或许还能反败为胜。
可惜李信不是李牧,匆忙回师,也不晓得搞搞侦查,明明有二十万敌军跟在后面,竟一无所知,还以为楚国人打南郡只是在玩花样拖延时间而已。要说项燕不愧是项羽的祖宗,隐蔽工作做的还真好。
最终,李信还是错过了最后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他在南郡稍作休整补充粮秣,就带兵继续东进,欲与蒙恬在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会师,合兵伐楚。项燕当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经过三日三夜紧追不舍,楚军也已来到南郡附近,李信方一出城,伏兵就上来了。
结果不用说,李信猝不及防,秦军兵败如山倒,7名都尉阵亡,大势已去,李信只好收起雄心壮志,带着残兵狼狈撤退。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对付老将就得用老将,秦军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吃的几次大亏都是在庞暖、李牧、项燕等老将身上,年轻人毕竟爱冲动啊,冲动是魔鬼。关键时刻,还好有蒙恬,他虽然年轻,比李信却稍稍沉稳一些,败信传到城父,秦军军心浮动,将士皆有惧意。这时候蒙恬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大将之风,他一路收拢李信的败军,从容退回赵境。项燕追杀而来,碰了个壁,只得转身去攻南郡。嬴政得报大怒,一脚踢翻座前的席案,拂袖而出,侍从们赶紧备了车追,嬴政纵身上车,直奔王翦老家频阳飞驰而去。
嬴政是来道歉的:“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看来嬴政作为千古一帝,果然胸怀博大,身为万乘之君,勇于承认错误,光这一点就难能可贵。
王翦一笑应允,但向秦王嬴政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给他六十万兵。
二.请蒙恬之父老将蒙武为副将。
三.请咸阳田宅数处。
秦王嬴政大笑许之。王翦果然是个聪明人,秦空国而专委于彼,他多请田宅,就是为了安寡人的心哪!
次年(公元前224年),王翦蒙武率六十万大军仍按李信进军路线,进入陈邑、平舆一线后,便接受李信轻率进攻失败的教训,大军停止深入,并联营十余里,坚壁固守。楚王负刍不敢掉以轻心,亦倾全国之兵以御之。项燕多次前来挑战,秦军终不应战。王翦命士兵养精蓄锐,并每日杀牛宰羊,与士卒同食。(此李牧故技尔)两军相持长达一年,秦军士卒每日闲的丢石头玩儿,个个恨不得立刻冲到战场上杀敌。而楚军终不得一战,遂渐渐放松了警惕。王翦蒙武抓住机会率军大进,大败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县)南,又乘胜追击,连败之,并斩杀其帅项燕。(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从前是项燕追杀李信,现在轮到王翦追杀他了。)
看来,除非是白起李牧一样的天才战神,“凡与敌战,须务持重,慎不可轻举”都是为将者必须遵守的最高法则。这一战,王翦蒙武老哥俩给李信蒙恬小哥俩好好的上了一课。
经此一战,楚军精锐尽丧,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攻入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在楚地设置楚郡,绵延兴盛了八百余年的楚国宣告灭亡。这一年,大秦帝国的掘墓人小项羽年方十岁,正跟着叔叔项梁四处逃难,总有一天,他要为祖父项燕报仇雪恨。
紧接着,秦军灭楚挟余威,摧枯拉朽横扫燕代之地,公元前222年,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继而攻代,虏代王嘉。王翦则悉定江南地,降百越之君,置会稽郡。王翦父子出尽了风头。
至此,韩、赵、魏、楚、燕五国悉数灭亡,山东六雄惟有与秦相距最远的齐国苟延残喘。于是在这一年五月,秦王嬴政提前庆祝,特许天下聚饮。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蒙恬在干什么呢?他在反思,出道第一战就遭到失败,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都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蒙恬也不例外。
2.成长
秦灭六国主要有三大绝招:
一.远交近攻。这个我们在白起那一章提过了,简单来讲,就是交好麻痹远敌,以便从容攻近,由近及远,步步蚕食。
二.反间之计。这个我们在李牧那一章也提过了,简单来讲,就是离间六国的关系,让他们鹬蚌相争;或者离间六国的君臣关系,让他们自毁长城。
三.金钱攻势。这一招是和第二招配合使用的,简单来讲,就是用大量的金钱收买六国的执政之臣,能收买的利用之,买不了的则刺杀或间杀之。据《战国策》载,秦为连横六国总共花去了足足三十万金,可谓大出血本,当然,赔本的买卖秦人不会干,等六国一灭,他们就会连本带利的收回去。
三管齐下,再加上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六国焉能不亡?这三招,简直就是乱世称霸经典教科书了,中国历史上每逢群雄逐鹿,最后得到那头“鹿”的,莫不是这三招的集大成者。
所以战国末期将近四十年,虎狼之秦竟没有揍过齐国一次,不是因为它惹不起,而是要把它留在最后收拾。事实上,一条看不见硝烟的战线,早已在齐国悄然发动,所使用的战略,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