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续前)    

                第六章 帝国的扩张

二无果而终的远征

唐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庭州以西的榆慕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驻守此地的是西突厥的歌逻禄部落,还有在唐军首次西征中遭受重创的处月残部。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八月,由程知节亲率一部进抵榆慕谷,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溃了歌逻禄、处月二部,斩首一千余级。

稍后,副统帅周智度另率一部攻击咽城(今新疆额敏县),驻守此城的是西突厥的突骑施、处木昆两部落,他们在此投入了数万重兵,并且修筑了坚固的城防工事。但是即便如此,突厥人仍然没能挡住唐军的猛烈进攻。一场异常惨烈的激战过后,突骑施、处木昆两部落一共被斩首三万余级,咽城也被唐军攻克。

唐军首战告捷,顿时军心大振。十二月,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程知节率领大军,冒着冬季的严寒挥师南下,直逼鹰娑川(开都河上游)。阿史那贺鲁亲率二万精锐骑兵在此阻遏唐军,西突厥的鼠尼施部落(左厢五部之一)也出动了两万多骑兵,从侧翼增援阿史那贺鲁。

首先与突厥军队交战的,是唐军的两名前军总管,一个叫苏海政,一个叫苏定方。

此时的阿史那贺鲁绝对不会料到,过不了多久,他那称雄西域的可汗梦,就将被这个叫苏定方的人彻底终结。

苏定方,冀州人,出道很早,但是却命途多蹇,一生的道路颇为曲折。大业末年,天下板荡,盗贼蜂起,苏定方的父亲苏邕率领本郡的数千乡勇征讨盗贼,当时年仅十余岁的苏定方就随父从军,每战必冲锋在前,“骁悍多力,胆气绝伦”。(《旧唐书•苏定方传》)后来苏邕战死,郡守便让苏定方接管其父的军队,负责讨伐郡南的盗贼张金称。苏定方不负众望,大破贼众,并且手刃了匪首张金称;不久,郡西又有杨公卿聚众起事,苏定方又迅速将其击溃,杀获甚众,一时间享誉郡县,深受当地人的尊敬和拥戴。

此后,群雄逐鹿的烽火渐成燎原之势,苏定方知道隋朝天下已经名存实亡,随即投奔窦建德。窦建德的部将高雅贤对他极为赏识,便收他为养子。可惜没过多久,窦建德就兵败身死,苏定方只好跟高雅贤一起追随刘黑闼,其后又在刘黑闼麾下屡立战功,没想到刘黑闼最终还是成不了气候,很快又被唐军平灭,苏定方只好解甲归田,隐居乡里。

绕了一大圈,苏定方又变成了默默无闻的一介布衣。直到贞观初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苏定方才再次从戎,重新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在李靖平灭东突厥的战役中,苏定方担任前锋,于碛口突袭颉利可汗,成功击破颉利的牙帐,收降了颉利的大量部众,为唐军的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再次崭露了他的过人胆识。

尽管立过这样的战功,可在灿若星辰的初唐名将中,贞观时期的苏定方还是显得很不起眼。参加二次西征的这一年,苏定方已经年过六旬,年龄与程知节相仿,可他的职务还只是区区的中郎将,基本上仍旧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可是,没有人会想到,就是这个垂垂老矣、默默无闻的苏定方,不久就将威震西域、名动朝野。

或许连苏定方自己都不会料到,就是在西域的这片大漠黄沙中,一条大器晚成的名将之路已经在他的脚下悄然开启……

在鹰娑川,首先与阿史那贺鲁交战的是唐军前锋苏海政。双方打了几个回合后,互有胜负,唐军没有能够突破西突厥的防线。此时,鼠尼施部落的两万多骑兵又从侧翼向苏海政包抄,形势对唐军非常不利。

当时,苏定方正率领一支先遣队在距离唐军大本营十多里外的地方进行搜索,忽然望见前方山头尘埃漫天,显然是突厥人的援兵到了。此刻苏定方麾下只有五百名骑兵,他面临极为艰难的选择:如果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要是回大本营搬救兵,远水又救不了近火,等到大部队赶来,苏海政的前锋部队十有八九已经被突厥人吃掉了。

万分危急的时刻,老将苏定方再次展现出了他超越常人的血性、胆识和勇气,毅然命令麾下的五百名勇士——即刻出击!

西突厥的鼠尼施部落万万没有料到,就在他们准备从侧翼突袭苏海政的时候,背后却忽然冒出了一支唐军,而且来势凶猛,个个以一当十。突厥人大为惊惧,一时间阵脚大乱。苏定方一马当先,率领他的骑兵奋勇冲杀,突厥人抵挡不住,只好掉头而逃。苏定方一路穷追不舍,整整追奔了二十多里地,砍杀了一千五百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和不计其数的军用物资。

苏定方这一仗,以寡击众并且大获全胜,其表现实在是精彩绝伦。他得胜回营时,主帅程知节和全军将士都不禁为他齐声喝彩。

可是,有一个人心里却老大不痛快。

他就是副统帅王文度。

此次西征,主帅程知节赢了榆慕谷一战,另一个副帅周智度又取得了咽城大捷,现在连一个小小的前锋官苏定方都大大出了一回风头,可是作为此次西征大军的第三号人物,王文度到目前为止却没有取得一丝一毫的战绩,这让他的脸面实在是有些挂不住。

为了杀一杀苏定方的气焰,并且替自己捞回脸面,王文度就对程知节说:“如今苏定方虽然击破敌军,但我军伤亡也不小,这种鲁莽冒进的打法,只有到决战的时候,万不得已才能用。依我看,如今最稳妥的打法,应该是把大军结为方阵,将辎重物资置于方阵中央,四面以全副铠甲的人马布成防御队列,遇敌即战,自可万无一失。绝不能再出现苏定方这种擅自行动的将领,徒然导致士兵伤亡。”

程知节一听,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所以就没有理他。

王文度顿时恼羞成怒。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王文度决定从程知节的手中夺取兵权。

然而,老将程知节是天子钦点的主帅,想从他手中夺权,谈何容易?!

王文度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矫诏。

虽然矫诏是死罪,但王文度自认为他的打法一定可以取胜,到时候一旦打了胜仗,消灭了阿史那贺鲁,还有谁会去计较他的矫诏之罪呢?!所以,王文度豁出去了,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赌这一把。

王文度随即以“别奉圣旨”为名,宣称程知节“恃勇轻敌”,由他代行节制之权。程知节不明就里,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权力移交给了王文度。

王文度夺权之后,立刻下令军队不许深入敌境,并且命令士兵和战马全副武装,结成方阵,每天守株待兔,只等着突厥人来进攻。

可想而知,这种“乌龟阵”固然足以抵御突厥人的进攻,可它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阵法,根本不可能取得任何积极的战果。何况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士兵和马匹整天穿着厚重的铠甲在雪地中行军,不等敌人来攻,自己就先累死冻死了。所以自从王文度接管指挥权之后,军中“马多瘦死,士卒疲劳,无有战志”。(《旧唐书•苏定方传》)

苏定方忍无可忍,去找程知节,义愤填膺地说:“大军远征,本来就必须主动进攻,如今却结阵自守,搞得马饿兵疲,一旦遇敌,必败无疑!堂堂王师怯懦如此,何功可立?!皇上既然以老将军为主帅,怎么可能另派一个副手接管兵权?此事必定有诈,在下请求立刻囚禁王文度,然后派快马回朝禀报。”

如果程知节听从苏定方的建议,那么军心必能重振,此次西征的结局也可能全然不同,程知节也完全有可能为自己的军事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程知节用沉默拒绝了苏定方的建议。

也许,程知节的确是老了。

他宁可相信王文度是天子派来节制他的,也不敢冒着抗旨的危险弄清楚事实真相。

就在老将程知节的沉默中,第二次西征的结局便已经注定了;与此同时,程知节也给自己辉煌的一生写下了一个无奈而黯淡的结局。

在王文度的指挥下,唐军就像失去方向的无头苍蝇一样在广袤的西域四处游荡,始终没打过一场像样的仗。到了显庆元年的十二月底,疲惫不堪的唐军行至恒笃城。

这是一座小城,基本上没有军队驻守,只居住着数千经商的胡人,一见唐军到来,城中的胡人便悉数归降。唐军虽然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座城镇,但实在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王文度黔驴技穷,眼见士兵们斗志全无,继续逗留在这里也不可能达成什么战略目的,他意识到,如今摆在唐军面前的道路只剩下一条,那就是班师。

在班师之前,王文度决定做一件事情。

屠城。

他说:“胡人狡诈,等我们一走,他们马上就会再叛,不如把他们全都杀了,分光他们的财产。”

王文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自从接管了军队的指挥权后,将士们都对他颇有怨言,所以,只有把胡人的财产抢来充当战利品,才能平息众人的怒气,否则他担心自己还没走到长安,就可能在半道上被满腹怨恨的士兵们给生吞活剥了。

苏定方得知王文度准备屠城的消息,大为震惊,立刻劝阻说:“我们这么做,和盗贼有什么差别?又怎么敢说是来讨贼平叛的?!”

王文度充耳不闻,下令血洗恒笃城,并且让将士们把胡人的财物瓜分一空。三军将士中,只有苏定方等少数人拒绝分赃。

唐军旋即班师回朝,大唐帝国的二次西征就这样无果而终。

回到长安后,王文度因矫诏之罪被捕,程知节也因贻误战机被问罪。本来两人论罪都应处死,高宗不忍,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但罢免了二人的官职。

老将程知节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没想到最后竟然栽在小人王文度的手中,致使晚节不保,还玷污了一世英名,实在是令人扼腕。

此次西征,唐军唯一的收获就是在榆慕谷一战中占据了葛逻禄部落的土地,唐朝随后便于其地设置了阴山和大漠二都督府。

(未完待续)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小说在线阅读_第2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王者觉仁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第2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