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面对这个任性刁蛮的公主,房遗直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告到了太宗那里。太宗勃然大怒,把公主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从此对她的宠爱大不如前。高阳公主恼羞成怒,不但对房遗直恨之入骨,连带着对父皇李世民也怀恨在心。

这件事刚过去不久,高阳公主给老公戴绿帽的事情就被彻底曝光了。

事情坏在公主的情人辩机和尚身上。

当时朝廷的御史在调查一起盗窃案,不知何故牵连到了辩机,从他那里查获了一个镶金饰玉的“宝枕”,御史们大感蹊跷。倒不是说这个枕头特别值钱,怀疑这个和尚用不起,而是因为这个宝枕是御用物品,为何会跑到一个和尚床上去了呢?

御史随即提审辩机,这个花和尚扛不住,不仅供认宝枕乃高阳公主所赠,而且老老实实交代了他和公主的奸情。御史后来还从辩机的住所查获了价值上亿的各种财物,证实均为高阳公主所赠。

此案一曝光,朝野舆论一片哗然。

公主与和尚通奸!这真是一条爆炸性新闻,要多八卦有多八卦,要多香艳有多香艳。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条新闻一直是长安坊间的娱乐头条,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太宗皇帝得到御史的禀报后,气得差点儿吐血。如此龌龊的丑闻居然发生在自己最宠爱的女儿身上,这对太宗无疑是一大打击。可太宗皇帝终究舍不得拿这个宝贝女儿怎么样,只好把满腔愤怒发泄到辩机和其他人身上,不但即刻命人腰斩了辩机,而且还把高阳公主身边的十几个仆人和婢女全部砍杀。

出了这么一桩大糗事,高阳公主却丝毫没有愧悔之心,而且当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情人被砍成两截后,心里更是对太宗充满了怨恨。所以后来太宗皇帝驾崩的时候,公主的脸上没有半点儿哀容。

高宗李治即位后,高阳公主没了父亲的管束,越发肆无忌惮。当初的辩机被砍成了两截,她立马又找了一堆辩机,其中有善于“占祸福”的和尚智勖,有“能视鬼”的和尚惠弘,还有医术高明的道士李晃等等。这帮世外高人抱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勇气和决心,前仆后继地拜倒在公主的石榴裙下。而高阳公主则是摆出一副誓将婚外情进行到底的姿态,义无反顾地奔跑在追求性福的大道上。

与此同时,高阳公主又不断怂恿房遗爱与大哥房遗直争夺爵位。在她看来,既然连太宗皇帝都管不了她,这个仁弱的兄弟李治就更是拿她没辙,于是拼命追着房遗直死缠烂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高宗李治被这桩无聊官司纠缠得实在受不了,干脆各打五十大板,把房遗爱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刺史,把房遗直贬为隰州(今山西隰县)刺史,打算把他们全都轰出长安,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不烦。

高阳公主一见老公被贬,顿时傻眼了,没想到偷鸡不成反倒蚀了一把米。她愤愤不平,整天绞尽脑汁,决定要在老公离京赴任之前,想一个办法整垮房遗直。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

她认为这一次出手,房遗直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梁国公的爵位就非她老公莫属了。

然而,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准备置房遗直于死地的这个阴谋,竟然变成了一根导火索,莫名其妙地引发了大唐开国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政治清洗,最终不但害死了她自己,害死了老公房遗爱,而且还给李唐朝廷的一大帮亲王、驸马、名将、大臣,惹来了一场杀身流放、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

高阳公主想出的绝招其实并不高明,但是却有够阴毒。

某一天,她装出一副花容失色、满腹委屈的样子跑进皇宫,向高宗李治告了御状,说房遗直非礼了她。

所谓非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性骚扰。

李治闻言,不禁大为惊愕。这房家究竟是撞了什么邪了,怎么尽出这等龌龊事呢?!

高阳公主毕竟是自己的亲姐妹,天潢贵胄,金枝玉叶,如今居然被人性骚扰了,他这个当皇帝的兄弟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李治准备着令有关部门严加审理。

就在这个时候,太尉长孙无忌站出来了,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桩案子。

堂堂的当朝一品太尉、首席宰相、天子舅父,居然要亲自主审一桩性骚扰案,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

可是,人们根本没有想到,长孙无忌要杀的并不是一只鸡,甚至也不仅是一头牛。他是要利用这只上蹿下跳不知死活的鸡,牵出躲藏在暗处的一大群牛。

准确地说,长孙无忌是要利用这个案子,把朝中的所有政敌一网打尽!

其实,从贞观十七年的那场夺嫡之争后,长孙无忌就一直在等这一天了。

当时,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围绕着储君之位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夺。可是从一开始,李承乾就明显处于劣势,因为他私行不检,屡屡爆出丑闻,令太宗失望不已。而魏王李泰的夺嫡呼声则一直居高不下,因为他有志向,有韬略,聪明颖悟,多才多艺,深受太宗的赏识和宠爱。李承乾最后不得不铤而走险,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可未及动手就被太宗粉碎,旋即被贬为庶民,不久后流放黔州(今四川彭水县)。

太子出局后,李泰自然就将储君之位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他不仅本人具有储君的实力,而且背后还拥有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其中包括宰相刘洎、岑文本,以及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杜如晦之弟杜楚客、柴绍之子柴令武等一帮元勋子弟。

就在朝野上下都认定魏王李泰入主东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之时,年仅十六岁的晋王李治就像一匹政治黑马蓦然闯进人们的视野之中。

而力挺他的人,就是时任司徒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为什么不选择李泰?

原因很简单,李泰太过强势了。贞观十七年,李泰已经二十四岁,是一个生活阅历和政治经验都已相对丰富的成年人,拥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和政治理念,不容易受别人摆布和掌控。而且,可想而知的是,假如由李泰继承皇位,他身边的那帮少壮派元勋子弟就成了拥立新君的首功之臣,而像长孙无忌这样的前朝老臣到时候就只能乖乖地卷铺盖回家,所以长孙无忌必定要反对李泰。

而长孙无忌之所以坚决拥立李治,正是在于他年龄小,性格柔弱,易于掌控。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当一个外戚极力拥护一个幼主继承皇位的时候,毋庸讳言,其目的就是在日后掌握朝政大权。

长孙无忌拥立李治的深层动机正在于此。

正是因为他拥立晋王,而房遗爱却是众所周知的魏王心腹,所以长孙无忌自然就对房玄龄也产生了敌意。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房玄龄加入了魏王党,但是在后来长孙无忌拥立晋王的时候,房玄龄显然也没有站在他这一边。表面上房玄龄似乎保持中立,可实际上他内心的想法和太宗初期一样,无疑都是倾向于魏王的。所以,从长孙无忌力挺晋王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把房玄龄及其家族视为自己政治上的对立面了。

而贞观后期的历史表明,长孙无忌对自己的政敌是从不会手软的。比如魏王夺嫡失败被废黜后,曾经拥护魏王的刘洎和岑文本就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虽然太宗皇帝也曾尽力安抚他们,不让他们觉得受到了打击报复,但是不久之后,岑文本还是因为长时间的忧惧不安而猝死于征辽途中,刘洎则是被长孙无忌的忠实副手禇遂良罗织了一个谋反罪名,最后被太宗赐死。就连表面上保持中立的房玄龄到了晚年,也曾在政治上屡屡遭遇险情(其背后未尝不是长孙无忌在搞小动作)。所幸房玄龄为人十分低调,处事也极为谨慎,加上太宗的信任和保护,才使他数度化险为夷,最终保住了晚节。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小说在线阅读_第1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王者觉仁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第1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