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六章 天可汗时代:贞观武功

四高原之战:平定吐谷浑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春,唐帝国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桀骜不驯的吐谷浑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

为了抵御唐朝的远征大军,吐谷浑积极施展外交手段,先后把南部的党项族人和洮州(今甘肃临潭县)的羌族人从唐朝阵营中拉拢了过去。

党项人和羌人在这种时候背叛唐朝,无疑是在给吐谷浑当陪葬。

这一年三月十九日,高甑生兵团率先对洮州羌发起进攻,很快就将其击溃。

闰四月八日,李道宗兵团进抵库山(今青海湟源县南),大败吐谷浑的前锋部队,首战告捷。

面对来势汹汹的唐朝大军,慕容伏允顿时感到了一阵莫大的恐惧。

这个在位时间长达三十九年的可汗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将是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一场战争。

慕容伏允很清楚,以吐谷浑的国力和兵力而言,绝对不可能与强大的唐军抗衡,如果硬着头皮与其正面对决,无疑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字——拖!

具体的战略就是:首先,大幅度向吐谷浑西部的山区和沙碛地带后撤,保存实力,避敌锋芒;其次,利用吐谷浑国境的广袤和纵深“拖”长唐军的战线,让唐军在寻找对手主力的过程中疲于奔命,使其行军作战和后勤补给同时陷入困境;最后,凭借高原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挫尽唐军的锐气,再利用各种复杂地形进行阻击,并从各个方向出动小股部队进行袭扰,不断消耗其有生力量,最终“拖”垮、“拖”死唐军。

总而言之,就是要和唐军打一场持久战——

打不赢你,难道我还拖不死你?!

李靖的主力兵团刚刚抵达鄯州(今青海乐都县),慕容伏允就丢弃了他的王庭伏俟城,带着军队一撤二千里,轻装进入了沙碛地带(今青海柴达木盆地)。

临走之前,慕容伏允下了一道命令,把青海湖沿岸的广袤草场全部焚毁,给唐军留下了千里赤地和一片焦土。

这是一记狠招。

他想把唐军的战马活活饿死。

要想进行远距离作战,马匹没有草料是万万不行的。李靖得到这个不利消息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策。以副统帅李道宗为首的多数将领认为:“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资治通鉴》卷一九四)

侯君集立即反驳。他说:“吐谷浑才打了一场败仗就鼠逃鸟散,连侦察哨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他们士气低落、无心恋战。眼下他们君臣离心,收拾他们易如反掌。若不把握战机,必然后悔不及!”

侯君集的看法正与李靖不谋而合。

李靖知道,慕容伏允之所以弃城而逃,就是因为他非常了解李靖的打法,担心李靖又给他来一招长途奔袭、擒贼擒王,使他重蹈东突厥颉利可汗的覆辙,所以才第一时间远避沙碛,企图一方面自我保全,一方面又拉长唐军的战线,最后伺机将唐军各个击破。

对于慕容伏允这种自作聪明的打法,李靖不禁冷笑。

针对敌方的图谋,李靖制订了一个“兵分两路、迂回包抄、大举扫荡”的宏大战略——北路由他亲自指挥,率领李大亮兵团和薛万均、薛万彻兵团,沿青海湖南岸由北向南作战,扫荡盘踞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带的吐谷浑主力;南路由侯君集、李道宗两路兵团组成,直插吐谷浑的大后方,进攻黄河源头的吐谷浑各部落据点,最后在大非川与李靖兵团会师,完成南北夹击、包抄合围之势,全歼吐谷浑军队的所有主力!

伏允啊伏允,你以为我李靖纵横天下数十载,靠的就是一招直捣王庭、“猛虎掏心”吗?

笑话,真是笑话!

你想拉长我的战线,把我一步一步拖垮、再把我一块一块吃掉是吧?

行,我成全你!

就让你伏允好好瞧一瞧,看看我李靖除了打擒贼擒王的“奇袭战”之外,怎么打一场硬碰硬的“歼灭战”!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艰苦卓绝的远征。

按照李靖的战略部署,唐朝的两路大军必须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深入吐谷浑国境数千里,克服种种恶劣的自然条件,穿越复杂而陌生的地形,在缺乏粮草、补给和后援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作战和大尺度迂回,追踪吐谷浑的主力并与其决战,其艰难和危险的程度可想而知!

这对于所有出征的将士——上至六十四岁的统帅李靖,下至每一个普通士兵来说,都是一场勇气、耐力和意志力的考验。

他们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吗?

由李靖率领的北线兵团,首先在曼头山打响了第一战。

闰四月二十三日,李靖的部将薛孤儿带着一支轻骑兵,在曼头山(今青海湖南岸日月山)与吐谷浑的军队遭遇。由于唐军是主动求战,而吐谷浑军则是被动迎战,所以双方的士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唐军骑兵发起冲锋后,很快就将吐谷浑军击溃,不但斩杀了这支军队的首领——吐谷浑的一个亲王,而且缴获了大量的牛羊。

获得这些战利品后,唐军的士气更为高昂,而且更重要的是军粮也有了保障。

这就叫“以战养战”!

对于任何一支深入敌境、补给匮乏的军队而言,这四个字都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曼头山战役后,李靖兵团继续向纵深挺进,又在牛心堆(今青海湖南岸)打了一场胜仗。

闰四月二十八日,大军迅速推进到赤水原(曼头山西)。

在这里,唐军遭遇了自出征吐谷浑以来最危险的一场战斗。

因为连连败北,吐谷浑军队不甘心失败,于是在这里集结了一支重兵,给唐军设下了一个伏击圈。

李靖兵团前锋薛万均、薛万彻部一进入赤水原,吐谷浑军队立即发起异常猛烈的进攻。薛氏兄弟率领麾下骑兵左冲右突,可是漫山遍野都是敌军,根本无法杀出重围。一番鏖战后,兄弟二人身中多处枪伤,坐骑也被砍倒,只好下马步战。敌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唐军伤亡惨重,战死者超过了三分之二,眼看就将全军覆没……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奉李靖之命率援军赶到。他亲率数百骑突入重围,竭力奋击。兵锋所过之处,敌军望风披靡,战场形势迅速逆转。最后唐军反败为胜,大破吐谷浑军队,俘虏其南昌王慕容秀儁,并再次缴获各种牲畜数万头。

其后,李靖的北线兵团长驱直入,连战连捷:李大亮部在蜀浑山(今青海天峻县西部山区)击败吐谷浑军,俘虏了二十个亲王,获杂畜五万;薛万均、薛万彻部在赤海(今青海茶卡盐湖)大破吐谷浑宰相天柱王率领的主力部队,缴获各种牲畜二十万头;稍后,执失思力又在居茹川(茶卡盐湖附近山川)击退了吐谷浑军队的反击。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小说在线阅读_第1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王者觉仁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第1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