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因为刚才的忽悠已经让他彻底摸清了突利的底牌。李世民发现,对于他在阵前一通瞎侃的什么“有急相救”、“香火之情”,突利似乎并无恶感。如果无心与李唐交好,这番无缘无故扣在他头上的“栽赃陷害”之词肯定早就让突利跳起来了,他甚至有可能率先对唐军发动攻击,以证实自己的清白。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始终保持沉默。这说明什么?这是不是说明突利能够接受这种“香火之情”,甚至内心也希望缔结这种“香火之情”呢?倘若如此,那自己何不顺势而为、假戏真做?!一旦真的交下这个朋友,不但可以迫使颉利退兵,而且等于在突厥高层打下了一颗钉子,这在日后的对突战争中无疑将发挥积极作用!(事实证明,在几年后进行的平灭东突厥的战争中,这个名叫阿史那钵苾的突厥小可汗果然率部而降,并且积极配合唐朝的军事行动)。

这一刻,虽然连绵不绝的秋雨依旧笼罩在五陇阪的上空,可盘桓在李世民心头多日的阴霾却一扫而光。

他决定采取军事威逼和外交斡旋双管齐下的办法,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世民随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他环顾着毫无斗志的唐军将领,胸有成竹地说:“突厥人所倚恃的武器是弓箭,如今他们在野地宿营,连日的雨水会使弓矢上的弦筋胶化,失去弹性,弓箭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犹如飞鸟折断翅膀;而我们则住在可以升火的干燥房屋内,因此刀槊等武器仍然锐利。在此以逸待劳的形势下,再不发动攻击,更待何时!”

当天夜里,李世民出动军队,冒着大雨悄悄逼近突厥军营。与此同时,他派遣了一个特使秘密潜入敌营,找到了突利可汗,与他进行了一番密谈。史书没有记载这次密谈的内容,但是我们站在突利小可汗的立场上,完全可以推测出李世民向他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据《旧唐书•突厥传》,突利可汗在“幽州以北”统领着数十个小部落,但由于“征税无度”,导致“诸部多怨之”。由此可见,做为颉利长兄始毕可汗的嫡子,突利不但未能继承大可汗的宝座,而且连小可汗的位子也坐得不太稳当,日子显然并不好过。在此情况下,李世民很可能会向突利作出承诺:只要他与李唐交好,密切配合李唐对突的一切军事和外交行动,那么李世民就能保证做为突利的强力外援,尽可能维护他的利益、帮他巩固地位,有可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帮他夺回大可汗之位。

对于李世民抛出的这根橄榄枝,突利当然没有理由拒绝。所以就在唐军逼近突厥大营的同时,突利就已经愉快地同李世民派来的秘使定下了盟约。

突厥军队绝对没有料到唐军会在这个大雨滂沱之夜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军营上下顿时一片慌乱。颉利可汗召集诸将,准备率军迎战。就在这时,突利可汗坚决地投了反对票。

我们不知道突利用了什么理由,很可能是说唐军有备而来,而我军仓猝应战,必定凶多吉少什么的。但是不管突利用什么借口,颉利都肯定会同意。

倒不是说颉利会听信突利的话,恰恰相反,突利不管说什么都会加深颉利对他的怀疑。如果说日前在战场上突利与李世民的暧昧关系已经让颉利感到不安的话,那么现在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出战更是让颉利有理由相信——这个侄子果然是个吃里扒外的货色!

而恰恰是这一点,导致颉利不但不可能出战,而且下定了撤兵的决心。

因为他绝不希望在与唐军交战的时候,让这个居心不良的侄子从背后捅他一刀!

颉利尽管十分恼火,可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遣突利和另一个亲王阿史那思摩到唐军大营,与李世民议和。而突利则借此机会,高高兴兴地和李世民拜了把子。

此后突厥退兵,这场有惊无险的“五陇阪之战”终于落下帷幕。李世民以他超乎寻常的胆识和谋略,演绎了一出经典的“孤胆英雄记”,不但兵不血刃地逼退突厥大军,而且意外地缔结了一个盟友,可以说在他辉煌的军事生涯中又增添了精彩绝伦的一笔。

这也就意味着,在那条通往权力顶峰的高空悬索上,李世民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我们不知道,当秦王李世民再次凯旋回朝时,齐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会用一种什么样的眼神看他。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眼中那嫉妒和愤怒的火焰,一定燃烧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灼热。

而此刻的高祖李渊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他首先当然是感到欣慰。

因为穷凶极恶的突厥人终于走了,京师长安总算化险为夷了。

但是除了欣慰外,李渊肯定也会感到更深的无奈和不安。

因为秦王头上的光环更加璀璨了,他对太子的威胁当然也就更大了。

然而,李渊又能怎么办呢?

除了尽其所能对秦王进行制约和防范之外,老皇帝还能做什么呢?毕竟秦王是帝国独一无二的军事王牌,如今边患频仍,只要突厥人的威胁一日不除,秦王就一日不可或缺!虽然李唐王朝并不缺将才,可问题是把兵权交给任何一个异姓将领,李渊都会一百个不放心。退一步说,即便秦王不是帝国的中流砥柱,他也是自己的儿子。掌心是肉,掌背也是肉。只要他没有公然做出夺嫡篡位的举动,李渊就只能苦心孤诣地保持现状、维持平衡。他一方面必须遵循“立嫡以长”的原则,始终维护建成的太子之位,防止世民越过雷池;另一方面也要念在秦王长年征战、劳苦功高的份上,给予他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不赞成太子和齐王采取过激的手段对付他。

总而言之,李渊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把一碗水端平。

但是武德七年夏秋之交,我们却赫然发现,老皇帝手上的这碗水正在儿子们日渐升级的政治PK中剧烈颤动……

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倾覆。

(第一章完;第二章《玄武门之变》待续)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小说在线阅读_第1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王者觉仁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第1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