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通折腾,把平时净折腾别人的锦衣卫可给折腾坏了,他简直不知道薛立斋要干什么,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照办。
但是您别觉得薛立斋是在胡闹,他说,这两个穴位是心脉所过的地方,“不问痈生何处,并用此法灸之,无不愈者”。(多说一句,这种方法的确有效,现在还在应用)
于是,薛立斋在这两个穴位就给灸了六七壮,同时还在后背的疮痈上,放上了一个三个大钱厚的紫皮蒜片,然后在上面开始也灸了起来。
结果,这个挺吓人的疮痈就这样好了。
回想起治疗过程,这位锦衣卫的张老兄一定觉得觉得跟做梦一样,这都是什么方法啊,太神秘了,同时估计也一定严厉警告了两个抬竹竿的同志,一定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否则有你们好看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一幕,在李东垣给元好问治疗疮痈的时候,也是在疮痈的上面用艾柱来灸,当时我们的确感到很恐怖,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这么治疗了,可到底这个灸法怎么用,我们当时没有找到具体的描述,那么,在薛立斋这里却给做了很详细的描述,原来,是放了三钱厚的蒜片,然后在上面灸的,而且,灸的方法是:疮痈不痛的,一定要灸到痛为止,而疮痈痛的,一定要灸到不痛为止。他们认为这样可是使得气血流动,毒气散去。
原来,薛立斋所处的时代与李东垣的金元时期相去不远,他继承了李东垣学说的好多内容,李东垣理论的好多具体细节,我们都可以从薛立斋这里找到。
严格地说,薛立斋也属于是易水学派的,各位不知道是否记得,就是很多年以前,在易水边,那对儿一老一小,创立的一个易水学派。
锦衣卫负责的是执行一些皇帝委派的秘密任务,所以给人的感觉很是神秘,但是,锦衣卫也是人,是人就要娶妻生子,这不,有的锦衣卫的孩子病了,也要找薛立斋来治疗。
有个姓杨的锦衣卫,他的儿子才十岁,现在病了,说起来这个病也很简单,就是腹胀,还疼痛,可您别看这是个小病,可也真急坏了做家长的(锦衣卫回了家也是普通人,估计也为孩子报考哪个学校着急上火的),于是请了医生,服用了些消食导滞的药,没有效果,这位杨老兄自己就以为是不是中了什么毒了(职业导致的习惯思维模式),很紧张,于是就请来了薛立斋。
薛立斋诊了小孩子的脉,发现是右关脉沉伏,在中医里,右手的关脉主脾,这说明是脾胃出了问题,于是薛立斋判断,前面医生分析的没有错误,是食积啊,千万别以为中毒了。
既然是食积,那么前面医生开的消食的药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薛立斋就开始仔细地询问,最后果然发现,这个孩子是因为吃了过多的粽子才患的病。
这下清楚了,因为粽子这种东西是凉的,而且还是冷着吃的,脾胃虚弱的小孩子就难以消化,结果导致了食积,这里要考虑到食积的冷热问题,这种情况是冷积,此时你用平常的消食药是效果不明显的,因为它无法化开肚子里的冷气。
薛立斋的思路真是清晰,人家立刻开了一个奇怪的药物,白酒曲,就是做白酒时用的酒曲,然后热酒服下,各位,这里面薛立斋就用热酒的力量,要化开腹中的寒气,然后用酒曲消食导滞,瞧人家用药的方法,还真是精细啊!
结果是小孩子服用了以后,很快就痊愈了。
估计从此这个孩子的理想一定不再是当锦衣卫,而是当御医了。
童便,还是童便
当时太医院的工作还是比较忙的,薛立斋被派来派去地执行任务,在他被提升为吏目的第二年,在执行任务的途中,他又出事儿了。
现在这年头儿车祸是很多的了,可是看薛立斋的医案,觉得那个时候也挺多的,这次就轮到薛立斋自己赶上了。
车祸发生的具体情景我们是找不到记载了,总之是薛立斋被一辆很大的车从身上碾了过去(被重车碾伤),当时的情景一定很是严峻,薛立斋自己形容是“昏瞀良久复苏”,然后是感觉胸口象堵着一样,喘气都很费劲。
此时,薛立斋躺在地上,在神智清醒了以后,身上开始难受起来,这种难受简直令他觉得自己已经活不下去了。
可是,当周围的人声慢慢传来的时候,他的心中开始燃起了生的希望,不行啊,我要活下去啊,我还有高堂老母亲呢,她还在等着我回家呢!我要活下去啊,我还有自己的理想没有完成啊!
各位,到了这个紧急的时候,想找人来救治是很难的,只有自己靠自己了,于是薛立斋挣扎着,让旁边的人给找来个小孩子,然后接了些小孩子的尿,趁着热气,咕咚咚就喝了下去,就这一碗下去,薛立斋自己形容的,立刻就“胸宽气利”了,没过多久,胸部就没有事儿了,只有小腹还有些疼痛。
渡过了危急时刻,这就好办了,出差回来,薛立斋就找了自己的同乡徐东濠先生来给看一下,徐先生就开了付复元活血汤。
这个复元活血汤是谁的方子呢?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出的方子,成份是: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穿山甲、酒大黄、桃仁,这个方子是治疗跌打损伤后,瘀血疼痛的,其中当归是活血养血的,桃仁和红花都是活血化瘀的,中医开方子的时候总是在一起用,其中桃仁偏重于固定有形的瘀血,红花偏重于化散在全身的无形之瘀,二者相配,功效比较全面,大黄经过酒炮制以后,散瘀的作用更强,穿山甲也是一个活血化瘀的药物,但是它更擅长的是通经络,药力比较大,是走窜的,能够引破血之药走到瘀血所结的地方,现在都给做成了山甲粉,服用比较方便。
方子里的天花粉是润燥的,因为瘀血往往会引起燥结,而方中的柴胡是入肝经的药,由于这个方子开始的时候是治疗胁下疼痛的,所以可以引药入肝经,但是各位需要了解的是,柴胡也有去旧生新的作用。
薛立斋服用这个方子只一剂,就便血数升,然后就发现肿痛的地方开始消退了,然后他又服用了点养气血的药,就痊愈了。
从此,薛立斋对童便有了切身的感受,他在自己写的《外科心法》中说:“大凡损伤,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停积,俱宜服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若胁胀,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惟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可取效,但有无瘀血,恐不能尽识,反致误人。惟童便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
这段话,对童便的评价可真是够高的了,可见薛立斋是在服用了以后,切身体会到了童便的好处,因此才出如此恳切之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