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连载(1451)

站在时代的峰顶,引领着这些君子们长年累月的内斗,就是高滔滔的全部工作。除开了这些,还剩下了什么呢?

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说随着旧党人员大量返京,神宗改革的官员制度被冲击了。这本身高滔滔是不在乎的,和儿子唱对台戏是她人生最大的快乐!只是官员变多了,收入变少了,开资都成了问题。

于是还要再裁员。

在旧党内部裁员是个地道的噩梦。没事都要掐得水深火热,现在想动俺的职位奉禄,来吧,你想怎么死?在这件事里,首相吕大防、次相刘挚反目成仇,大批的被裁官员拉帮结伙到御史台、知谏院告状,闹到后来,搅得高滔滔也不知怎么善后。

混乱中一个沉稳精明的人站了出来,出了个主意。他说现在不能硬性裁员,而是应该不再往现有机构里塞人。等到在职的人员不断老化退休后,人数自然就少了。至于时间嘛,会比较长,估计需要10年。

这个方意真好,立即被全体旧党官员接受,高滔滔、吕大防、刘挚都长出一口气,真是天才啊,居然同时符合了所有方面的利益。就这么办了。

我们细想一下,这真是个好主意吗?10年,这是在乱世中创建一个王朝的时间;是宋、辽两国从幽燕城下激战到君子馆失败,决定两国命运走势的时间;是王安石改革,全面改造一个国家每个角落的时间。在这里,居然是用来减化国家官僚机构人数的时间……

而官僚的一个最大的本质属性就是听命令,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合格的官员吗?

旧党同仁们已经强大到了这种地步,政府要裁员,都得照顾体贴到他们的情绪才行。最后说一下,提出这个主意的人叫苏辙。

就是在历史里一向被认为精明、干练、独立、沉稳、有才的苏辙。关于他,我一直没有细写。第一,他身处在元祐年间,在这种大环境里注定了无所建树,没什么好写的;第二,从这件可以作为他政绩代表作的事件上,可以看出他的执政能力,实在没心情写。

不往现有机构里塞人,等在职官员自然老化退休。这样的确避免了眼前的争端,可是职能部门的活力怎样保证?整整10年啊,一群群既老且废还特别暴戾的临退休高级工务员们,不说临走前大捞最后一笔是古今中外的共识,能带给国家怎样的损失,光是占住了位置,压抑了一个年龄段的年青人才,这种损失哪个国家哪届政府能承受得了?

连载(1452)

类似这种乌龙高氏政府在八九年期间摆了一道又一道,次数多了也很累,导致高老太婆的身体崩溃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元祐五年的秋天,也就是奶娘事件的第二年。

高滔滔生平第一次请了长假,好多天没去上朝。这下子旧党大佬们慌了,别看平时和高滔滔隔着帘子互吼,他们心里很清醒,高氏是他们的靠山,没了这人旧党根本站不稳。

以吕大防为首,三名宰执入宫探病。他们走进了宋朝当时最神秘的一座宫殿。

严格地说,这座宫殿既是高太皇太后的寝宫,也是哲宗皇帝的寝宫。这是宋朝前所未见的,自从登基以来,小皇帝一直睡在奶奶的身边,两者间只有一片厚重的帷幕。每天哲宗除了和各位侍读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外,上朝时和奶奶坐在一起,下朝后和奶奶睡在一起,每时每刻都在高滔滔的视线之内。

这也是《红楼梦》里贾母对宝玉用过的办法,为的是防备宝玉和女孩儿们做出点什么。现在清楚了吧,奶娘事件里哲宗有多冤,旁边三米开外就是高滔滔,换了他爷爷宋英宗都别想玩什么花样!

回到探病现场,走进寝宫,吕大防等三人看见的是厚重的黄色幔帐,床全都遮住。哲宗站在床的左侧,吕大防等站到右侧。

“太皇太后圣躬万福。”这是吕大防的原话。

幔帐里传出了一个苍老愤郁的老妇人声音——“老婆待要死也。累年保祐圣躬,粗究心力,区区之心,只欲不坠先烈,措世平泰,不知官家知之否!相公及天下知之否!”

这是高滔滔当时的原话,她以为自己快要死了,临死之际不由自主说出了心里话。她认为自己这么多年来,全心全意每件事都是为了保护宋哲宗才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对得起宋朝的列祖列宗,保住天下的太平。这样光明正大的理由,以她走极端无所顾忌的性格,似乎她问心无愧,哪怕死了,也心无挂碍。

真的吗?那最后两句怎样解释?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小说在线阅读_第5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高天流云A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第5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