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崇祯的乐观并非全无来由,在崇祯十六年九月,明廷面临的内外局势表面上忽然出现重大转机,貌似有了剥极而复,否极泰来之势。
第一个特大喜讯是清帝皇太极在八月初九暴卒于沈阳,明辽东当局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中央。这个折磨了明廷十七年的大魔头终于死了,死的是那么突然,明朝方面举朝欢腾又不敢相信,命辽东督抚镇详加查访务求的信。
经过多方核实,确定皇太极确已毙亡,千真万确没有丝毫水分。崇祯长长出了一口气,足有一盏茶时间没缓过神来,尽管皇太极没有死于明廷之手稍有些美中不足,他还是激动的几天睡不着觉,命人去太庙祭告先祖:逆奴不劳圣朝征伐已伏天诛。
皇太极是让崇祯头痛了一生的对手,带给他无尽的不快、烦恼、忧虑还有耻辱,对于皇太极,崇祯既痛恨蔑视又畏惧无奈。就这么一个女真小酋、跳梁小丑,居然横挑大明,灭虎(林丹汗)伏朝,几次带兵入犯京师,蹂躏内地,大明如云如雨的文武大吏畏之如虎,被杀的落花流水,奇耻大辱莫之为甚。
崇祯无时无刻不想将皇太极碎尸万段,到后来他也知道这是一个美丽而虚幻的梦想,可是梦境是如此美妙,不由得人一次一次沉醉其中。
第二个喜讯是左良玉收复了武昌、汉阳、黄州等多处州县,擒斩了张献忠委任的巡抚谢凤洲。张献忠占了武昌,与李自成隔江而望,他自知无法与之抗衡,又耻居人下,主动撤出武昌南下湖南,只留下谢凤洲等驻守。这就给了九江的左良玉可乘之机,分兵四出,毫不费力的收复了武昌等处,左氏最喜欢打此类活仗巧战,不费力又讨好。果然,崇祯龙心大悦,再派太监前去封赏。
左良玉的行动让崇祯感到了欣慰,觉得他对左良玉没有看错,力排众议一再优容的决策被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更增强了对自己智力和手腕的自信。
再看局势的焦点河南,孙传庭大兵入豫,长驱直进所向克捷,各处土寨纷纷响应。势力最大的两名土豪沈万登、刘洪起都接受了明廷副总兵的官职,起兵攻杀闯军,河南的局面竟有翻盘的迹象。
明廷中枢为以上的情况欢欣鼓舞,认为“南北小丑似有荡平之势”,危险的局势终于可以企稳了,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来自于崇祯一人:“皆我皇上以格天之精诚,运将将之雄略,操纵鼓励,妙得机权,真千载一时也。”
崇祯好久没有听到这种高层次的颂扬了,不由得熏熏然,陶陶然,这几年这个皇上当得太累了—心累。
唯一令人不安的是,李自成的主力部队正紧密集结在荥阳汜水密县禹州一带,明显是向孙传庭而来,孙传庭虽有十万之众,与百万闯军相比兵力甚单,不可不虑。崇祯针对这种态势,命令孙传庭“详明侦探,相机荡扫,务要十分瑟慎,鼓率各将,功收万全。通侯之赏,断不少靳。”
崇祯又像十五年前在平台许诺袁崇焕如果五年平辽,朕不吝封侯之赏一般,许诺给孙传庭封侯,皇帝是真心诚意,可惜孙传庭已然做不到功收万全了。所谓“南北小丑似有荡平之势”,不过是夕阳西沉前瞬间的回光返照,终如梦幻泡影,明廷的总崩溃这在此刻开始了,再也无法挽回。
金庸先生昨日仙逝,谨以此纪念先生,感谢他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并怀念过去的岁月。
其一
卖浆屠狗即云云,
帝子王侯展卷勤。
试问当年柳三变,
姚黄魏紫属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