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8.03

周延儒奉旨回籍之际,想到国事多艰,辅臣中黄景昉已经辞官,陈演心术不正,与他向来不和,就奏举了吴甡、蒋德璟,请皇帝重用。谁知崇祯早就想收拾吴甡,第二天圣旨传下,勒令吴甡即日致仕。数日之内,两名辅臣相继罢斥,实属少有。

吴甡的倒台又是怎么回事呢?

周延儒出京视师之后,吴甡也没闲着。五月初四,吴甡又申请调兵,他不知道圣意已移,崇祯对他有了成见。陈演记恨吴甡当着皇帝的面讥刺于他,也暗中拆吴甡的台,写了密揭建议留下唐通所部拱卫京师。吴甡终是无兵,又请求调拨京营兵将,在本月十五启行。

五月初十,周延儒奏凯还朝,吴甡还在整装待发。到了十五,皇帝突然下了手谕,斥责吴甡逗留延缓,另外任命孙传庭为七省督师奉命讨贼,“吴某仍在阁办事,不必行。”

吴甡知道大事不好,急忙惶恐请罪,自愿以普通身份到军前效力,为时已晚。崇祯先是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等吴甡再次请罪之时,迅速变脸,命其致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人办事,必须给必要的条件。吴甡提出的条件并不过分,在五位辅臣当中,他也是最佳的督师人选。在内外交讧的困局当中,明廷顾此失彼,竟然凑不齐一万机动兵马,可以设想,吴甡此去督师收效甚微。崇祯却不考虑这些,只是迫切希望吴甡刻日出京灭贼,但又不明说,而是把吴甡督师当做了一个考验其忠诚度的绝好机会,表面上一次次挽留,实则希望吴甡毅然谢绝以慰圣心。吴甡本就不愿出京,于是乐得就坡下驴,君臣不能开诚布公无形间有了隔阂。吴甡的拖延刚好与周延儒主动请缨即刻出京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崇祯认为吴甡的成色不足,慷慨督师不过是装出来的,已经动了惩治之心。

吴甡屡次请旨出京,崇祯总是挽留,一会儿说等建虏退后道路通畅再走,一会儿说等边兵调集再走,你一人前去有何益?一会儿又说等举行完遣大将出师的宴礼再走,总之是再三挽留,大臣们都很羡慕说吴甡受到皇上如此关心,真是圣眷优渥。哪知道,这正是崇祯的驭人之术,他一次次故意挽留,并非真心,而是借以观察吴甡的反应,吴甡以为皇上是体谅他,顺势迟迟不动,实则惹怒了皇帝。

皇帝很体面的放周延儒回籍,可是朝臣并未放过。不可一世的首辅已然彻底失势,成了落水狗,此时不痛打更待何时?痛打落水狗不但安全,而且可以显示忠心,皇上一高兴,连升三级也不是不可能。

周延儒倒了之后,弹劾他的奏章满天飞,有说其在朝房中藏匿姬妾,办公期间白昼宣淫;出京视师期间,奴仆利用他的权力勒索各镇钱财,连周阁老的私人生理他们也一清二楚,种种粗鄙,语不可闻。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此际表现的尤为明显。都给事中曾应遴原先依附薛国观,周延儒再相后,立刻紧紧贴了上来,公然声称:“我一生不负周老先生”大有誓死做周某人孝子贤孙之势。周延儒一朝失势,曾应遴立马上疏弹劾,言辞猛烈,可是众官翻开他数日前的奏疏,满纸都是吹捧周延儒,赫然有:“首辅之功,何减韩范?”这等肉麻之语。这不是曾应遴的变脸绝技的首秀,杨嗣昌生前曾大力拔擢其人,杨嗣昌死后,把脸一变反戈一击,上疏请将杨嗣昌开馆戮尸。此等觉悟,让时人无不侧目。

周延儒出京之时,兵科给事中龚鼎孳来相送,极尽恭敬,周一出都,龚鼎孳马上上疏纠之,罗列罪名多达六十余款。而且意犹未尽,写了一封密疏向皇帝举报前大学士王应熊与周延儒私交甚密,成功的挖出了另一名大老虎。

满怀萧瑟意兴阑珊的周延儒,顺着两年前复出的原路南还,只是全无当日东山再召的豪气。出京不久就生了病,请了一名医生医治,另外有一名和尚与他谈禅说法,舒缓心情,坐船由大运河缓缓而行。行到济宁,刚好与辞官回籍的同僚前辅臣黄景昉相遇。

黄景昉在崇祯十六年四月称病辞官。万历年间,辅臣求退,有连上一百多道奏疏的还不得批准的。黄景昉一封就得到了批准。高兴的给家人写信说“闻罢官是好消息,家中可酌酒相贺”。即刻出京,毫无一丝留恋。临行照例写了谢恩奏疏,建议皇上简发章奏,爱惜人才等等,自知都是崇祯不爱听的,但还是做了最后的规劝。

听说周延儒生病,黄景昉上船探望。周延儒一袭青袍满脸病容,已全无当日首辅的意气风发。问起他出京后朝中之事,黄景昉不便深谈,只是说皇上嫌你太巧。周延儒感慨的说:“巧字我不敢辞,皇上如此圣明,岂是一味拙直所能伏事?委屈弥缝也是没办法之事。”

此刻二人都卸下了辅臣重任,成了在野之身,不需要戴着面具刻意掩饰隐藏,说的话也多了起来,不觉已至深夜。运河中船只鼓角之声隐隐传来,境由心生,听来尽是悲怆之意。天明握手而别,不知竟是永诀。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