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7.24

正月十八,李自成克汉阳,搜缴了大小船只四五千,渡江直向武昌,长江风浪湍急,渡船被打翻不少,士卒掉入江中多有伤亡,难以过江最后撤兵回返襄阳。

襄阳,地处湖北西北,连接河南湖广,汉江穿城而过,是中原进入长江流域的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荆襄九郡(实为八郡),襄阳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

这时,李自成、罗汝才已经控制了河南大部、湖广的德安、黄州、荆州、襄阳等处,更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已经明显的压制住了明廷,所到之处,各官非逃即降,人民望风拥护,人心也发生了逆转,稍有眼光的人都看出来,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而李自成朝气蓬勃,其势力还会蓬勃发展。

在此情形下,李自成在襄阳建立起了政权,从面子上与崇祯分庭抗礼。这些事李自成并不在行,刘宗敏等更是一无所知,从建议到操作都是牛金星一手包办。

首先是李自成的名号,从闯将到闯王,已然有了跃升,可是犹不足适应飞速发展的革命事业,闯王固然豪气逼人,但草莽气息扑面而来,还是土财主模样,上不得金銮宝殿,于是在正式文书中该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也和朱皇帝一般宣称是奉天行事。把襄阳改称昌义府,暂时不建国号,不立年号,布告咨文以干支纪年。

大元帅之下,分设中央与地方机构。中央设丞相一人,由牛金星出任,统揽政务为文官之长。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首脑为侍郎,侍郎之下为从事等官。其实与明廷的六部并无实质分别,只是取消了尚书,以侍郎代之。

地方上,在闯占区原明廷分守道或分巡道的行政区单位,设防御使一人,负责军政事务。府设府尹、州设州牧,县设县令,分别颁发印信,各县还设有都尉、掌旅等武职以治安地方。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在荆州开设科考,出的题目是《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虽然他目前只在明廷肚子里面占了一小块地方,但已经以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自居,摆明了行将取代明朝的统治,可谓雄心勃勃。

战争时期,各项制度中最要紧的是军事体制,李自成把他的部队按照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城夺地的野战军,一类是镇守地方的卫戍军。将军则分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四个级别。

野战军分为左右前后中五营,以中营为重。中营最高将领为权将军,分别由田见秀、刘宗敏担任。田见秀是陕北绥德人,很早就追随李自成为人宽厚,很得将士之心,论战功不如刘宗敏,但李自成将其置于刘宗敏之上,以提衡诸将,甚是高明。

刘宗敏是李自成的第一大将,在军事上做李的副手,指挥最精锐的中权亲军,并统领四名威武将军张鼐、党守素、辛思忠、李友;三名果毅将军谷可成、任继荣、吴汝义。

李自成时称拥众百万,这百万之众不都是军队,也包括了各军的家属在内。从起事开始,农民军都带着家口随军行动,年长日久战士们又组建了新的家庭,而老的家口或被官军屠杀或死于中途。

其中最有战斗力的称为精兵,明方称为老本精贼。数量有各种说法,从五六万到三十万不等,取其中位数,可能在十余万人左右。精兵一人,又备有服务他兵器、伙食、骡马、后勤的随从数人,以保证精兵的战斗力,这又是闯军的一大特色。

7.25

宇宙万物是一个共生的状态,任何个体不能独立存在。人生世间,出于各种需要,不同的人走在了一起结成同盟,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一种缘分。“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这大概是古往今来的一条定律。艰难之时,面临强大的外部压力,大家非团结一致不能渡过难关,等到外敌一去,境况日好,内部矛盾渐起,如不妥善处理,往往有同室操戈之祸。

明末农民起义的规模和程度远远超过了前代,涌现出来的队伍不下数千支,知名的首领数以百计。从崇祯元二年到崇祯十六年,经过了三次残酷的淘汰。

第一次是到崇祯六年,先期著名的头领如王嘉胤、王自用、神一元、神一魁、点灯子、可天飞等或被擒杀或受伤病死,其他小股农民军首领被剿灭遣散者不计其数。

第二次是到崇祯十二年初,农民军进入河南湖广江北后,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兼并潮,小股、中股向大股合并,如高迎祥、李自成、刘国能、张献忠、拓养坤都拥众四五万,横行天下,官军辟易,成了明廷心腹大患。经过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的痛剿和杨嗣昌十面网的压迫,或死或降,只留下李自成一支拒不受抚,农民军数量大减。

第三次是到崇祯十六年春。张献忠谷城再起,点燃了明末农民战争高丨潮丨的熊熊烈火。在和杨嗣昌两年的缠斗中,罗汝才均州九营,八营就抚。崇祯十四年闯曹合营,十五年江北的革左五营北上汝宁,与闯曹合营。大浪淘沙,百川归海,曾经多如牛毛的农民军最终形成了闯献两大阵营。

罗汝才在明末起义群雄中,是一个著名人物,出道早,势力强,狡诈多智,行事狠辣,自称“曹操”。崇祯十二年前,是均州九营的老大,张献忠再起,罗汝才随之响应,二人合营共同入川,崇祯十四年出川入湖广、河南,与张献忠发生矛盾,转而附闯。

闯曹合营,势力倍增,二人约定,每破一处城池,所得财物四六分成,闯六曹四。罗汝才所部战斗力很强,长于攻杀,对李自成势力的发展帮助很大,冢头之战,就是靠罗汝才的生力军加入才反败为胜,大败孙传庭。

这段时期,李自成和罗汝才基本上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罗汝才年长李自成几岁,却以兄事之,李自成也很尊重罗汝才,二人开始时相处甚得,合作愉快。

占据襄阳后,局势日趋明朗,不再担心被官军围剿逃命之苦,李自成建号“奉天倡义大元帅”,罗汝才降了半级,称为“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仅仅是万岁与九千岁之差。罗汝才仍然保持着所部的独立性。

生意越做越大,买卖越来越好,掌柜的却有不相上下的两个,渐渐显得不合时宜。革命形势到了这一步,客观上需要确立最高领袖,统一各个山头,既然是最高领袖,那就只能有一个。罗汝才、李自成只能取其一,李自成似乎是当之无愧。何去何从,选择留给了罗汝才。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