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保定总督杨文岳朱仙镇兵溃之后,崇祯给了革职戴罪的处分,命他镇守汝宁。喘息未定,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李自成自南阳东围汝宁。杨文岳与虎大威率保定兵出城驻扎城西,监军孔贞会率四川兵驻扎城东。李自成督军猛攻,两军相持一昼夜,互有杀伤。第二天,孔贞会部队支持不住被闯军击溃,杨文岳势单力孤不能抵挡收残兵入城,官军死伤殆尽,护城壕之水为之尽赤。
十一月十五,闯军攻城。经过三打开封,农民军的攻城能力飞速提高,有了一整套战略战术,数败明军之后,缴获大量的大炮火器,对城池形成强大的破坏力。
保定军素以火器威猛著名,杨文岳在城头亲自指挥守军放炮轰击,只见无数闯军背上背着门板以抵挡矢石,又有数千人抬着一丈余宽,三丈余高的云梯百余架直冲向城下,再往远处,闯军排列火炮射击,如一道道火龙扑向城头,打得砖石乱飞,士卒伤毙。
城下闯� 尸如山积却拼死不退,有胆怯后退者,都被督战的后军用长枪戳死,死尸越积越高很快将护城壕填满,虎大威正手执钢刀,号令三军,忽然一炮飞来被打得脑浆迸裂立时毙命。
经过一天激战,闯军终于从西北城门攻入,杨文岳被生擒,押到李自成面前。
二人也算是老朋友了,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刚入河南曾被杨文岳杀得大败,可如今此一时彼一时,胜利者成了阶下囚。
李自成颇为敬仰杨文岳,想收为己用,很和蔼的劝道:“先生朝廷重臣,自不当屈膝而降。然时势乃尔,欲何为耶?不如弃暗投明共襄大事。”杨文岳破口大骂:“我恨无兵以杀汝,今日死尔,休得多言!”
杨文岳如此不识抬举,李自成大怒,将其用大炮轰毙,轰隆一声,炮子穿胸而过,杨文岳惨叫一声而亡,胸口一个大洞,血肉模糊。炮决了杨文岳,李自成又叹息杨是忠臣,命人以礼相葬。
拿下汝宁,顺便俘虏了分封于此的崇王朱由贵和他的三个儿子。李自成挥师南下,攻占了信阳、确山等地,兵锋直指湖广。
从洛阳失陷开始,内外局势急剧恶化,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时人的想象,就如潜伏在体内的各种病症同时爆发,一条壮汉瞬时变得气息奄奄。
崇祯对自身做了深刻的反省,并在相当程度上修正了以往的施政行为。对宦官不再像先前那样亲近宠幸,管束也严厉了起来,刻意的向外廷诸臣倾斜,对辅臣尤其优礼,以求君臣一心,共济危局。
一个人要刻意的改变自己,需要具备强大的勇气,同时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是一种折磨,地位越高的人,所受的折磨越大。皇帝,至高无上,言出法随,本来是天下第一随心所欲之人,习惯于他改变别人,等到被迫也改变自己之时,无异于凤凰涅槃,是一场绝大毅力的修行。
崇祯十五年元旦(大年初一),皇帝有了惊人之举。一大早,崇祯穿着精美喜庆的吉服升座,接受群臣大礼朝贺。礼毕,群臣退出,按照惯例就可以各自回家过年了。只见皇帝走下御座,面朝正南,对司礼太监讲:“召阁臣来!”
其时阁臣一共六人,首辅周延儒、次辅贺逢圣、张四知、谢陞、魏照乘、陈演,闻命由大殿东门进来,趋(小步快走)而前,二次跪下叩头,崇祯传旨:“阁西班来。”辅臣们不知其意,站起身来要分做东西两班站立,崇祯加重语气提高音量:“阁臣西边班来。”从皇帝身边走来一名太监,对辅臣道:“皇上宣阁臣们来。”引导辅臣上前走到皇帝身边,西面排成一列。
崇祯转过身来,面对辅臣,温和的说道:“朕以渺躬,仰承天眷,君主万方,十五载于兹矣,深惭德行浅薄,才识庸常,恐忝君师之位。”
大过年的,皇帝一上来先把自己贬了一通,虽然说的都是历代帝王常说的套话,无论是隋炀帝还是唐太宗都是这套说辞,但在元旦之日,突然冒出这个伟大的谦虚,颇不寻常。崇祯接着道:“古来圣帝明王皆崇师道,今日讲官称先生,犹存遗意。卿等即朕师也。”说罢深深向辅臣们鞠了一躬。吓得众辅臣一齐跪倒叩头。
崇祯又道:“《经》言‘修身也,尊贤也,敬大臣也,礼群臣也,’朕之此礼原不为过。”到此,顿了一顿,又道:“自古君臣志同道合,天下未有不平治者。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辅臣们跪伏谢罪,口称“臣等菲才,实不敢当。”
崇祯凝望众臣,饱含期待:“先生们正是朕该敬的。”言之再三,阁臣们愈加惶恐,不住叩头,崇祯连声说“先生起”,六臣才爬将起来。
明朝是君尊臣卑的时代,秦汉唐宋以来礼敬大臣的政治传统到了朱元璋及其子孙手上破坏无遗,就算是贵为宰辅的大学士在皇帝面前也是形如奴仆,连个座儿都没有,只有磕头的份儿。可是今天,贵在九重的皇帝居然主动向辅臣鞠躬行礼,口称先生,实是前所未有。辅臣们回到阁中,第一件事是联名写了奏疏,边谢恩边请罪。然后聚在一起议论,不少人眉飞色舞,称颂圣德通天,虚怀若谷,实乃旷古未有之事。
只有首辅周延儒独坐一旁,面带忧色道:“此非佳事也,皇上责备将益深矣。”
更有人联想到,皇帝下了御座,东西易向,恐非吉兆,但是谁都不敢说出来。